古代城墙知识有哪些

金凤0分享

城墙是古代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工事。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人们往往是定居生活,不像游牧民族般四处迁移,为了对外敌进行防御,也就自然而然发展出了城墙建筑,以守护自己的家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城墙知识有哪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国城墙知识——古代军事防御性建筑

城墙,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也指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人们往往是定居生活,不像游牧民族般四处迁移,为了对外敌进行防御,也就自然而然发展出了城墙建筑,以守护自己的家园。

我们常说的城池,实际上就是以作为防御设施的城墙和护城河来代指整座城市,护城河一般于城墙外环绕,视具体地形而不同,依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及其周边地形所建造起来的城墙各不相同。

城墙作为城市、城池和城堡的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

中国古代城墙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就把城墙的墙面不做成直线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

城墙的厚度,下部为四米,上部为三点五米,高度大约七至十米不甚相同。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有能力烧砖,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用土修筑的城墙坚固耐久,防御性很强。夯土筑城的城门与角楼处,将城墙宽度放宽,与城墙同样做法,乃在下部做一个夯洞(筒券),上部继续夯土,墙的顶上用砖平铺,然后立柱,修建一层房屋,这就作为城楼了。城楼是一个标志,从远处便知城之位置。同时,它也是一种防御性设施,可以窥视敌人,也可以射箭或打枪,里面有洞眼。

城墙墙体宽大,而且有七至八米的高度,所以用土的量是相当大的。砖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城砖。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长,城砖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古代城墙及城门洞口的式样,基本上全部都是券门洞。券门洞即是半圆形的门洞。这个式样的券洞一般用于房屋与墓葬,到元代开始才大量用于城门上。早期的城门洞口都做方形的或者做圭角形,其来源是由于建楼用木梁来支承,在砖墙上用圆木成排地平铺基础之上,在圆木上往上砌砖,上部再建城楼,这是砖土结合的方式。

在这样构造的情况下,挑木即梁与砖打接之处易于腐烂,所以在梁的端部贴城墙洞口是一排木柱,木柱柱头再支承顺梁,梁面贴于排梁之底面,这就加固了其承压力。唐宋时期这种做法十分普遍,到了元朝,砌砖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所以城门洞口的木梁、排梁全部取消,改为用砖砌拱的办法,由墙体一直与拱砖门洞口上的顶砖全部连成一体,这样既坚固又耐久,非常稳定。所以券门建造较普遍并流传开来。

城墙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错开,有的不直通。虽然用砖砌出,也同样砌出弧形。在城墙墙体之侧面还砌出马面。每隔二十几米之处,特别是防御性强的部位,才建设马面。马面是宋代名词,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方垛,大约五乘八米左右,从外表看与城墙相同,这是为防御敌人攻城,保卫城池的一项设施。

在城墙的里边还建有马道,这是为人们登上城墙之用的。在军事战略上还有一种是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节省城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战争时,人们可从城内四面八方登上城头,不用局部的马道。这种方法,战力、防御性更强。

中国现存的古城墙

北京内城——东南角楼,明代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北京内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正式名称应是城角箭楼,简称角楼。北京内城四座角楼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东南角楼,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垣角楼。

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

西安城墙——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荆州城墙——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依巴蜀之险,据江湖之会,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灭楚后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

襄阳城墙——襄阳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城约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平遥城墙——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1988年,平遥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开封城墙——开封城墙,即清代开封府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墙

曲阜城墙——曲阜明故城墙位于曲阜市区,是为护卫孔庙而建的城垣式建筑。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978年被拆除,只部分保留了南门、北门和东南、东北两个城角。

洛阳城墙——城址在河南省洛阳市东15公里偃师、孟津相邻处。西周初营建洛邑,在此筑城,称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战国时称洛阳。

苏州城墙——苏州城墙位于江苏省,是农业社会统治者进行政治控制和军事防御重要的屏障。

城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城墙的广泛应用与丰富内涵,是世界其他各国与民族所远莫能及的。这些城墙建筑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保证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艰难求存而走到今日的重要保障。

你还知道哪些古城墙,可在下方留言。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中国古代城墙知识—结构、功能

女墙

女墙指的是城墙上方的防护性矮墙,在城墙内侧持平,称宇墙,城墙外侧呈凹凸状,称墙垛(如图所示)。

女墙是对城墙上方的士兵的实质性防护,减少他们遭受城下敌军攻击的概率以及防止从高墙上掉落,是中国城墙最基本的建筑之一。

城门

城门可谓是城墙防御工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城墙最为脆弱的地方,城门的基本功能为人们出入的通道,城门一般不只有一个,最基本的会在城池的四个方向各设一个城门,而城门的具体数量,视城市规模及周边地形而定,同时也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城门的城墙一般向内外延伸出一部分,增加厚度,在更有利于防守的同时,也是为了扩大顶部面积以建造城楼,城楼在平时可供设宴及观景,战时则是充当瞭望所和战场指挥之所在。

马面

马面是防御建筑,纯粹为了更有利于守城而建设。

所谓马面,指的是一长段城墙中相隔一定距离向城墙外侧突出的墩台,因为其形状狭长而称之为马面。其宽度一般为12-20米,间距一般为70米(这一距离是由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范围而确定)。一般布置步弓手等远程兵种于其上,两个马面与其间的一段城墙即可对攻城方形成由上而下的三面夹击之势,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防御建筑。

由于火器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两宋之后的城墙建筑已经很少出现马面了。

角楼

角楼均出现在城墙的转角处。一般是在转角处建一方形或圆形的平台,再于其上建筑角楼,其功能与城楼相似,主要是提供瞭望与指挥的场所。

瓮城

瓮城顾名思义,是一个如同瓮一样的密闭性建筑,用以保护城门。

因为城门是城墙防御体系最脆弱的地方,为了不使城门直接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通常在城门之外再添一堵城墙,上设箭楼,两边合围,形成一个面积不大的、方形或者半圆形的防御性附郭。

敌军想要攻击城墙,一般需要先进入瓮城,使自己陷入一个四周都是高墙的密闭空间里,遭受城墙上的守城士兵各个方向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想办法攻破城门,可谓十分艰难。

瓮城一般是中大型城市的防御建筑,有些重要城市甚至在城门内侧还有另一个瓮城(如明南京正阳门),以继续加强防御效果。瓮城本身的大门一般在侧面而不在正面,其目的是为了拉长敌军的攻城距离。

总结

中国城墙有自己的特色,一切都是以防御为目的,建造各类形状功能各不相同的防御性建筑,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箭楼、吊桥、护城河等。这些城墙建筑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保证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艰难求存而走到今日的重要保障。

古代的城墙作用

墙,古时还有垣、壁、墉、堵等别称,既可划分界限,又可防护守卫。中国墙多,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一大特征。有守卫国家的长城,有围护一座城市的城墙,有围合于不同建筑物外的墙体,还有相对独立自在的墙(影壁)。

中国历代所建城墙数量众多,为世界之最,而在这些城墙中,南京的明代城墙最长,为33.7公里;北京的明长城周长32.8公里,居第二;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西安明城墙,约13.7公里。

城墙是将土夯实筑成的,也就是用当地黄土和黑土,一层一层地夯筑,每一层夯筑到15厘米的厚度,这就叫作“夯层”,按层打夯,每层都夯得很紧。用土做城墙是十分坚固的、耐久的,它的防御性很强。为了使城墙坚固耐久,人们特意不将城墙的墙面做成垂直,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这样,城墙墙体十分稳固,不容易倒塌。城墙的厚度,一般下部为4米,上部为3.5米,高度为7至10米。几乎每座城墙都是这样做的。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用烧制出来的砖砌城墙渐渐普遍。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处理,即成为砖城墙。修筑城墙的工程相当浩大,主要是土工工程量大。例如取土、拉土、运土,把土运到墙上,而且经过夯打。在夯土筑城的城门与角楼处将城墙宽度放宽,在其下部做一个券洞(筒券),上部继续夯土,墙的顶面用砖平铺,然后立柱,修建一层房屋,这就是城楼了。其实城楼不只是一个标志,从远处看到突出的城楼,便知城之位置。同时,它也是一种防御性设施,既可以观察敌人,又可以射箭,因为里面有洞眼。

城墙墙体宽大,而且有7至8米的高度,所以用土的量是相当大的。砖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城砖。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且长,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1米,有的地方2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墙眼。如果烧制的墙砖质量不佳,土里含大量碱的成分,一遇到潮湿或水泡,砖块就会返碱而成为粉状。在这些部位,当刮风时,地上的土吹起,存入砖槽中,易生长树木。例如,北京城墙、南京城墙及山西等各地县城的城墙都生长许多树,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盘根错节,伸入城墙墙体之中。这样一来,虽然给全城带来一种古老的气氛,但也对城墙的墙体破坏很大,使墙体砖块外涨,影响城砖的平坦。这种情况极为普遍。至于城墙的基础、台基则全部用石材,这样可以防湿。有的县城在建设时,为减轻对石块的搬运力,用石磙拉入城墙垫底,例如河南浚县古城、舞阳县古城在当年修建城墙时都是这样做的。中国的民居,每组房屋分散,不能成为一个组群,而是用墙或房屋来包围成为“院”。这种设计在建成之后,效果非常好,既安静又独立,各家居住互不干扰。院墙即外围墙,做得坚固耐久,且墙体高,从外部看不见里边,既防止小偷、坏人闯入,又不能望穿,这样,人们才能安宁居住。

此外,兵营有营房围墙,会馆则有会馆的围墙,清代皇室有紫禁城之高墙,在园林中则做漏墙、空墙。一座墙壁,在墙身部位设计孔洞,有各式形状,如瓶形、桃形、圆形、方形、六角形、菱形等,这样的墙又起到隔挡的作用,还有互相观赏的用途,又隔又挡十分巧妙。

另外,万里长城的城墙,又高大,又厚重,又弯曲,又有直壁,工程浩大、气势磅礴。这是最大的防御性的墙壁,使敌人不能越城墙进入中原。

中国的墙以土、木、砖、石为主。

土墙,即夯土墙,十分普遍,从乡村到城池,全都用夯土,就地取材,相当坚固,耐久性强。

木墙,是用木板做墙壁,这在林区一般只用于一时,因为它不能耐久。

砖墙,自从明嘉靖年间,国势强大,对全国的土城两面包上砖,因此砖墙的发展十分普遍,目前在中国所看到的城墙(砖墙)都是明代包砌成砖墙的。

石墙,在石料可以供应的情况下,一般都大量采用石墙。从一般民间住宅的墙壁到万里长城,都有用石砌墙的。做石墙有几种方式:一是用块石砌筑;二是乱石砌的(虎皮墙)三是大型石条干砌。无论用什么材料,凡是有墙就都有院子,院墙根据院子的情况,因其大小不同而规格各异。


古代城墙知识有哪些相关文章:

长城的历史知识

关于古代皇宫的知识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著名建筑的介绍

关于万里长城的历史故事有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详细知识点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有哪些

西安古城墙快乐之旅600字游记作文

商代的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14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