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候的概念和解释

淑燕1170分享

大暑第二天紧接着就是中伏,在这种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下人最容易中暑,所以大暑期间大家在饮食以及其他生活方面都要特别注意。大暑三候的概念和解释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大暑三候的概念和解释,欢迎查阅!

大暑三候概念解释

古人将大暑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总结出每一候当中相对应的物候现象,也就是大暑三候的“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总结出如下规律: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由此一年二十四节气就划分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三候,每一候对应一个物候现象。

一候,腐草为萤。《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们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和推断。

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营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

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世界,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而晚上的荧光点点又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二候,土润溽暑。《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又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由此可见夏热之毒。“桑拿天”里人们心生烦躁;“龌龊热”则令人夏不坐木,这中间的一热一湿,仿佛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可喜的是,庄稼的长势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大暑是最热的时候吗

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期

大暑节气又是“三伏天”里的“中伏”的开端,,这一天:湿热同时来。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所谓热在”三伏“,通常小暑时节的后期才会进入三伏,三伏的主力时段在大暑当中。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所以,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而处暑只是标志着夏季的终止。

大暑习俗知多少?

为了过好大暑,民间有很多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过大暑。有些地方在大暑这天有吃荔枝、羊肉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大暑前后,荔枝成熟,满树流丹、飘香十里,荔枝含有多种维生素,可滋补身体;或者是“喝暑羊”,即喝羊肉汤,让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排出体内毒素。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2、吃仙草。很多地方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烧仙草有冷、热两种吃法,有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当然,孕妇最好别吃哦。

3、饮伏茶。伏茶就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4、晒伏姜。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待久后,不妨喝杯伏姜。


大暑三候的概念和解释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2021中考数学考点总结及提纲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常识

2021数学中考考点梳理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小学生暑假精选优秀文章

2021年云南省中考地理真题大全

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常识

2021吉林省中考数学题型考点

简单易懂地理时区计算技巧

《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解析

    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