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头发知识最新

栩娴0分享

说起大名鼎鼎的唐朝,似乎有很多地方值得人称道,政治清明,思想开放,文化融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璀璨的文化遗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服饰,甚至是女子的妆容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头发知识最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古代发髻小知识——唐代篇

唐代妇女在服饰发式的创新上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尤其是对发型的偏爱和重视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历代妇女的发型中,唐代妇女的发髻式样最为新奇,既有对前代的传承,又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刻意创新。过去流行的各种发式,几乎都在唐朝得到了创造性的继承。偏垂的坠马髻、盘绕的云髻、高耸的飞天髻,在唐人手中都有翻新。例如,南北朝一度流行的“惊鹤髻”,形如受惊鹤鸟的展翅欲飞之状;到了唐代转变为“惊鹄髻”,线条更加柔和自然,与女子的脸庞相应成辉,极富情趣。

开放的社会形成了宽大的胸怀,唐代妇女中还流行过多种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的发式,如乌蛮髻、椎髻、回鹄髻等等,人们不以为怪,反而竞相仿效,吟诵这类发式的诗歌比比皆是。在《苗俗纪闻》描写乌蛮髻:“妇人髻高一尺,婀娜及额,类叠而锐,倘所谓乌蛮耶。”

在整个繁盛的唐朝,耸起于头顶的高髻始终风行不衰,中晚唐盛行的“峨髻”竟高达一尺以上,正如元稹《李娃行》所咏:“髻鬟峨峨高三尺,门前立地看春风。”传世的《簪花仕女图》中贵族妇女所梳的就是这种发式。高髻的风行,使得假发的使用更为普遍。值得一提的是,唐人除了采用毛发编成的假发之外,还大量使用木质、纸制所制的假发髻,这种被称为“义髻”的假髻其实更接近于首饰的范畴。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就曾出土过两件实物:一件是木质的,状如“半翻髻”,外涂黑漆,底部有一些小孔供插戴钗簪之用;另一件是纸制的,造型与“峨髻”相似,外表也涂漆,并绘有繁缛的花纹。

唐代女俑发型的时代特征,鲜明而突出。从出土的红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发型中可以概括为上梳、平梳、下梳三种发型。这几种发型恰好从侧面反映了唐朝国势由兴盛转为衰败的过程。早期上梳发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美,与初唐的百废待兴相对应;中期平梳发型,展现出一种厚重平实的成熟美,与盛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对应;晚期下梳发型则传达出一种散漫疏懒的病态美,与晚唐的衰败相对应。

古人如何洗头发

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用淘洗“稷”(糜子)的水洗头。因为淘洗谷物的水中含有碱性成分,可以分离油垢,同时,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助于养护头皮和发丝。使用淘米水洗过的头发可以达到护发的效果。

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发现淘米水可以洗头发以外,还发现了草木灰洗发的独特功效。古人将稻草、麦杆烧成灰之后,加入水中搅拌一下再进行过滤,将过滤之后所得的溶液用来洗头发。草木灰其中含有碳酸钾,对油脂有很好的吸附效果,用来洗头发的话,可以让油腻腻的头发变得干净清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便捷而又普遍的方法就是是用皂角洗头。这种方法就是将皂角原液摇匀和开水到入锅中,加热到合适温度,然后用小块布擦洗头发根部数次同时用手指按摩,待几分钟后再清水冲洗即可。

古装发型

小两把头

清初,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也可作家常打扮。它是用本人头发梳成,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两把头

清中期,梳头时,先固定头座,再放上发架(有木制的,也有铁丝拧成的,形似横着的眼镜架 ),把头发分成左右两把,交叉绾在发架上。中间横插一长扁方(插在发架的两个孔内),然后用针把发稍和碎发固定牢。两把头后面的耳边的垂发,梳成扁平状,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形似燕尾。

架子头

架子头发式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架子头”。这种“架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

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

但戴架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


古代头发知识最新相关文章:

少女古风发型教程图解-古典有气质

古装发型编织步骤图解

女生汉服搭配发型图片-你就是古典美人

关于发簪的传统文化

迪丽热巴超美古装发型 活脱脱一出尘仙子

漂亮的古装发型简笔画原创教程步骤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礼仪详解

新娘中式复古发型教程图解-古典有气质

正月不理发的民俗由来是什么

中国历史百科常识知识大全

    9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