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的繁殖方式及介绍

丰羽 1172分享

  朱砂根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根、叶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通经活络,用于跌打风湿、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经不调等症。

  朱砂根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岛等地区,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荫湿的灌木丛中。印度,缅甸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稀达3米;茎粗壮,无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长7-15厘米,宽2-4厘米,边缘具皱波状或波状齿,具明显的边缘腺点,两面无毛,有时背面具极小的鳞片,侧脉12-18对,构成不规则的边缘脉;叶柄长约1厘米。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近顶端常具2-3片叶或更多,或无叶,长4-16厘米;花梗长7-10毫米,几无毛;花长4-6毫米,花萼仅基部连合,萼片长圆状卵形,顶端圆形或钝,长1.5毫米或略短,稀达2.5毫米,全缘,两面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稀略带粉红色,盛开时反卷,卵形,顶端急尖,具腺点,外面无毛,里面有时近基部具乳头状突起;雄蕊较花瓣短,花药三角状披针形,背面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略长,子房卵珠形,无毛,具腺点;胚珠5枚,1轮。果球形,直径6-8毫米,鲜红色,具腺点。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时2-4月。

  生长环境

  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荫湿的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荫蔽、通风良好环境,生长温度 8~32℃。其生长适温为 16~ 30℃,自然气温高于 32℃ 时,生长停滞,应加强遮荫、 通风 、增湿 ( 空气相对湿度70%~ 80% ) 以降温。冬季气温低于 3℃应采取防冻措施。不耐旱瘠和暴晒, 在全日照阳光下生长不良, 亦不适于水湿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以土层疏松湿润、 排水良好和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上并有荫蔽下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产我国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岛等地区,印度,缅甸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均有。

  朱砂根的压条繁殖方法

  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上盆或移栽: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

  1.根结线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侧根和须根被侵染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根瘤;须根减少、根毛稀少、根尖肿大。根瘤初呈黄白色,后逐渐变成褐色,最终腐烂。根系受害较轻时,病株地上部无明显症状;受害加重时,地上部表现枝梢短弱,叶片变小,长势衰退,如缺肥状;受害严重时,叶片发黄,无光泽,叶缘卷曲,如缺水状,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枝条枯萎,甚至全株枯死。此外,重病株还常表现开花多、挂果率低,果实小,叶片呈缺素花叶。主要侵染来源是病苗、携带线虫的水源 、基质和病株残根。日平均气温 20~ 30℃ 时有利此病传播 ,一年发生多代,可重复侵染。此病在各种栽培基质中都会发生,一般在通气良好的栽培基质中发病较为严重。目前几乎所有的栽培品种皆可感病, 新种植花农往往未注意防治该病,等到该病发生,为时已晚,造成损失 10%~ 30%,个别种植园损失高达 50%以上,是众多花农不敢种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

  ①培育无病苗选择不带病原线虫的地块建圃并使用不带病原线虫的水源。

  ② 曝晒栽培基质并按每m³栽培基质用 3%呋喃丹颗粒剂 200g、或 3%米乐尔 200g、或 10%克线磷颗粒剂 200g 拌匀后覆盖塑料薄膜堆闷10~ 15天后种植。

  ③ 在摆放盆栽朱砂根前进行土壤消毒, 每667㎡撒施 3%呋喃丹 4~ 5 kg 、 或10% 灭线磷 4~ 5 kg 或 3%米乐尔 4~ 5 kg。

  ④ 拔除病死株连同栽培基质一起销毁,并及时施用下列药剂:3%呋喃丹 600 倍液,或 10%灭线磷 600 倍液 、或1.8% 阿维菌素 800倍液等。 连续施药2次( 隔 15天施药1次) 。以后冬春季每 2个月施药 1次 ,夏秋季每月施药 1次。

  2.茎腐病

  在朱砂根的培育过程中均会感茎腐病,苗期尤为严重。发病初期地上部生长不良,茎基皮层外部无明显病变, 尔后茎基皮层逐渐变为浅褐色至黑褐色,病部失水干缩,纵剖病基部,可见木质部呈暗褐色。病部以上叶片发黄萎蔫,后变为黄褐色并枯死。叶片多残留在株枝上不脱落,根部及根系不腐烂。病菌借助水流、农具传播蔓延。 温度 20℃左右及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并做好基质消毒。

  ②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选用2. 5%悬浮种衣剂——适乐时1200倍液、或高锰酸钾 6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40%拌种双粉剂 800倍液,喷于茎基部,连喷 2 次,隔 7天防治1次 。也可用 40%五氯硝基苯粉剂 200倍液加福美双200倍液涂抹发病茎基部。

  3.疫病

  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 、茎秆,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层。茎及叶柄上病斑为椭圆形或棱形,黑褐色,多产生于分枝处。发病后期,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植株枯死 。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 茎和果实 。病株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边缘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斑扩大后,叶片逐渐枯死,叶柄处腐烂。茎和叶柄的病斑为水渍状,褐色 凹陷,最后变为黑褐色,逐渐腐烂,植株萎蔫。病菌来源于种子或栽培基质,通过风、雨、水传播 。无塑料薄膜大棚栽培, 高温高湿,旬降雨量在 100 mm以上,日降雨量在 50 mm 以上,有利疫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在8月份开花结果的品种抗病力较强 。

  ② 发病初期喷施30%爱苗乳油1000倍液、或42%巴氏疫病 1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或 69% 安克锰锌900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70%疫佳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用后 5种药剂应连续轮流喷施 2~ 3次,隔 7天防治 1次。

  4.根腐病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在中午前后萎蔫,早晚尚可恢复,几天后,整株枯死,叶枝果不脱落,呈青枯状,根部细根腐烂,向主根蔓延。 病菌借助雨水或水流传播蔓延,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新植或新换盆,地下害虫危害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浇灌 50%根腐灵800倍液、或 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 1000倍液、 或 50%地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等。连续施药2次 , 隔7天防治1次。对新植或新换盆的植株, 当天或第2天施药 1次预防效果最佳。

  主要虫害

  1.蚜虫

  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严重时影响生长、造成落果。在晴天少雨季节危害尤为严重。

  防治药剂: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3000倍液、或 50%灭蚜松乳油 2500 倍液、或10% 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4000倍液、或 15% 哒螨灵乳油 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 除虫菊脂) 3000倍液。

  2.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

  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影响生长,观赏价值降低 。

  防治措施:

  ①清洁田园,清除杂草、残枝、落叶予以深埋或烧毁,减少虫源 。

  ②花圃上及四周拉好遮阳网,防止成虫迁飞产卵。

  ③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减少卵量,降低虫口密度。

  ④防治药剂 : 20%灭扫利乳油 1500倍液、或 48%乐斯本乳油 2000倍液、 或 20%绿色辛硫磷1000倍液、 或 50%甲基 1605乳油 500倍液、或 25%杀铃丰 2000倍液 。

    热门标签

    60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