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文木兰诗

世平1372分享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课文木兰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知识点:《木兰诗》字词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贴上。

出门看火伴:通“伙”,同伙,伙伴。

二、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为“父亲的父亲”。

但闻黄河流水:古义为副词,指“只”;今常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指“外城”;今多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三、词类活用:

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用作名词。意为:战马

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记功。

四、文言句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句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秭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秭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七年级知识点:《木兰诗》课文理解探究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批注:开篇写木兰辍机叹息,为下文设置悬念])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批注: 指出叹息的原因,表明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批注: 置办从军必需之物])[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批注:从军途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批注: 概写木兰的军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批注: 胜利归来的木兰朝见天子,不贪求荣华,请求返回故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批注: 一家人为木兰的归来而高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批注: 木兰重归女儿身])[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批注: 看到一身女装打扮的木兰,伙伴们惊讶不已])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实施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睛。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图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贴着地面跑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七年级知识点:《木兰诗》鉴赏

【鉴赏提示】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诗篇在木兰代父出征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中,塑造出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形象。

【鉴赏思考题】

① 诗篇怎样开始故事,写出木兰决定代父出征?怎样描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描写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提示:诗篇开始,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点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分。“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忽然停机不织,连声叹息,自然地引起爷娘的发问,引出木兰的回答。“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决定代父出征。这段诗句,描写出机声唧唧,停机叹息,一问一答,极富生活实感;表现出木兰深明大义,再三考虑,毅然决定,代父出征。

② 诗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木兰行军的情景?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前后四句之间,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表现出木兰行军途中的情景。“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和行军的神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内心世界。这八句诗,形象地描写出木兰行军途中的豪迈气概,细腻地透露出她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是对整个行军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③ 诗篇怎样描写战况?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战况?

诗篇既以“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形象地概括出艰苦的战场生活,表现出木兰的豪壮气概;更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高度概括、形象具体地写出战况。这一对偶句,互相对照补充,写出了战争时间的持久和战斗情况的激烈,表现出木兰身经激烈百战,英武骁勇善战,胜利凯旋而归,树立起了她长期奋战、英勇善战、保卫家乡的英雄形象。

④ 诗篇怎样逐次描写木兰凯旋归来的情景?各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诗篇先描写木兰凯旋归来,朝见天子的情景。这段描写,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夸张描写天子厚赏木兰,并将满足她的愿望,有力衬托“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诗篇接着描写木兰凯旋、回到家中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描写出一家老少因木兰归来,而产生的各具年龄、身分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的胜利归来,给全家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诗篇最后描写木兰理妆和见伙伴的情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尚,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描写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动作,表现出她久征归来,恢复女装,欣喜兴奋的感情。“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的惊诧和对木兰的赞叹,衬托出了木兰从军当中的细心和机警。木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自我比喻,更闪耀着幽默和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和自豪的感情。

⑤、分析这首诗详略得当的叙述。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提示: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之所以这样详略得当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利,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的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有详有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写作特色

《文心雕龙·熔裁篇》说:“句有所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学作品的语句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深,也不能一味求简。细读》木兰诗》,便可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如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有六句三十个字,便概括了木兰 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极为简练!其中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胃,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二十个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样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居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话。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份(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凯旋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

由此可见,”惜墨似金“与”泼墨如水“的水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艺术辩证法启示我们:写文章时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一切应依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写作特点

这首诗叙事有详有略,详而不繁,疏而不漏,恰到好处。句式活泼自由,有令人亲切的问答式,也有工整的对偶句;有词相钩连的连锁式(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也有加强语势的排比句,还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句,这些句式方面的特点,不仅加深了读者的感受,也使语句紧凑,音调轻快,声音悦耳,便于记忆。《木兰诗》堪称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佳作。它生动地描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奏凯回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刚毅、淳朴、勇敢、爱亲人也爱国家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七年级语文课文木兰诗相关文章:

木兰诗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木兰诗》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语文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授课教案五篇

初一语文优秀公开课试讲教案五篇

初中各年级语文古诗考点整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模板五篇

2021年七年级语文的最新教案资料采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2021年新编教案苏教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修电子版教案整理

2021最新初一语文复习重点

    10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