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物理 > 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

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

丹梅0分享

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

2023物理中考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

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0.滑轮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越费距离

51.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52.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3."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5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5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5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58.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5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6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6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62.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6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4.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65.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67.1m3水的质量是1t,25px3水的质量是1g

6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69.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70.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7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

72.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7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7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78.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79.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8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8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8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85.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86.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87.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8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89.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90.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9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92.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9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94.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95.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96.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97.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98.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是闭合的②切割磁感线

99.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

100.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10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102."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03.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作用

104.电磁铁的主要应用是电磁继电器

105.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10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07.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108.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9.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10.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1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11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11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114.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115.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116.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117.液面上方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

118.生活中的"白气"或"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119.雾、露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12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22.光和声音遇到障碍物都会发生反射现象

123.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124.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12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12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27.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28.只有凸透镜物在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其它都是虚像(平面镜、凹透镜)

129.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30.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3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2.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3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34.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35.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136.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3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38.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139.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40.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14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2.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43.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144.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45.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46.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147.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8.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49.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150.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物理怎么学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形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再有学校组织的特长班、兴趣组等也是同学们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 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单刀直入,十分简洁;有的同学则迷茫混沌,步履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却往往繁杂冗长。剔除学生天资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话说"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伟大的电学家福兰克林也曾经说:"勇者的钥匙永远光亮",正是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理解,物理会越学越轻松。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渔网一样,收得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哪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形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哪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五、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 ,我们不应把物理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作一门纯理论来学习与研究,那样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

要重视基础练习(忌重难题、偏题)

很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解题上,特别是用在解难题上,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其结果是:难题解不对,基 础题解不好,概念混淆不清。适量的做题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同时还要尝试对各 种题目进行归类,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记不要稀里糊涂做题,更不要在复习中注重做繁难的计算 题。

要重视解题规范(忌轻视过程用语)

很多同学把物理当作数学来学,只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规范解题训练,认为只要答案对了就可以了。近几年杭州市中考,不少同学考后都表示物理 很容易,但为什么不难的试卷,却没有考出满意的分数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训练解题中不规范。例如:解计算题时不书写必要的物理公式,或只写公式不代 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再者计算单位不统一,漏写结果的物理量单位等;做作图题时,要么不标力的方向,不取力的标度,或者该用虚线的却画成实线;简 答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应用物理学科语言表达,只说结果不说原因的大有人在,有的同学怕麻烦,回答问题时极为简单,这些问题,在平时训练时必须高度重视。

要重视理解分析(忌呆板机械记忆)

部分同学在物理总复习中,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实验一律要求自己死记硬背,其结果使自己学习物理味同嚼蜡,没有兴趣。从杭州市近三年中考试题 中,可以看到以往那种靠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程式化试题,如今已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特色、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

要重视心态调整(忌上考场手脚忙)

不少同学每逢月考心里就紧张,更不要说是中考。走进考场面对试卷头脑中就出现一片空白,手心出汗,就连很多平时非常熟悉的概念,公式定律也记不 清楚,但一旦走出考场情况又恢复,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怯场心理状态呢?老师认为,在平时的模拟考试时及早进入应试状态,把每一次模拟考试当成中考。其次要求 同学们能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上阵,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要重视课堂学习(忌课外题海练习)

现在书店复习资料有很多,实际上不少都是习题集,部分同学不加选择地购买,对老师上复习课几乎没有认真听过,头脑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 络。根据近三年杭州市中考试题的分析可知,其中源于课本或略有改动的试题约占75%,在填空题,部分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中几乎都可见到这类题目。当 然,我们不反对在复习好课本基础知识后,适当地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习题。


    69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