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00字

小妹 1172分享

  《周恩来传》一书记录了周恩来总理传奇一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周恩来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00字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查阅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一些资料。任何的伟大都不是像文字那般说的简单、轻松,很遗憾没能出生在那个年代,没能经历那段纷乱的岁月,没能亲眼见证伟大的存在!周恩来总理亲身留给我们这一辈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张照片,一些单薄的文字和一个诺大的“百废待兴“的中国。

  在看资料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第一个是周恩来总理如何能够具有改变自己、改变中国的初心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第二个疑惑则是总理的一生,无论是决策,还是看事、看人几乎没有出错过,为何会在新中国解放之后支持毛泽东主导的“大跃进””?——两次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和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些问题还得从周恩来小的时候讲起,家庭才是一个人思想培育、教育的起源之地。周恩来的母亲精明强干,使得周恩来从小耳濡目染。周恩来在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他认字诵诗,从小就培养了他丰富的感情,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历史、名诗熏陶着他的心灵,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本来就已经衰弱的封建官僚家庭变得更加家境清贫困苦,两个母亲又相继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某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从小受过教育的周恩来,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从此开始意识到什么叫做国难家仇。之后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去书院读书,同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拍桌起身,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是周恩来的初心,国家的种种遭遇,家庭的种种变故,给了他最初的勇气和力量,他一生的事业,从那时就开始了。这之后周恩来从天津南开学院毕业,去日本留学,开始寻找解救中国的方法,正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决定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就组织了社团开展反封建革命活动,二十三岁去到了巴黎,开始确定用何种手段改革,并且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此后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救国救民的道路。

  看不见远处的方向,只能看到在最终的地方有一丝丝光线,而周恩来有勇气追随着那一丝光线,他看见的只有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脚步。而这以后再很难看到有人、有组织有当初周恩来的勇气拍桌一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改变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少,很多人看到问题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最终随波逐流。例如在教育板块,我身处的环境自然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个过程像极了周恩来十二岁时的誓言和誓言之后的事情——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是道路艰辛,依然是只看得到自己的脚步和远处的一丝光亮,一群发起者、一个坚定者和一群跟随者,在做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这份初心与勇气,两者是多么的相似啊!

  好不容易打赢了小日本,打跑了蒋介石,到了那一丝丝光亮的地方,而这才仅仅是光线聚成太阳的开始。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周恩来这个时候开始着手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一五计划”自然是顺利的落实到位。而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读后感m.simayi.net而这种违反发展规律的决策也给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主要领导人一个教训,总结出大量经验,进而下到基层去查探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第三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比较到位,但是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希望通过自下而上将资本主义的腐败阶层彻底清洗,并借此机会破除千百年的官僚思想,但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随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兴风作浪,不同派系之间开始勾心斗角。随着周恩来和毛泽东的去世。这个不成熟的革命导致了诸多恶果,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大量学生投入农村造成文化断层,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不论是在大跃进还是非正常时期,周恩来都有意识到错误,大跃进时期自己都下到基层体恤人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段时期,举国人民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近乎狂热的崇拜、跟随的原因——党带着这些农民成功解放了全中国,而毛泽东、周恩来又非常能为基层人民着想,群众相信跟着他们走就能过上好日子。而周恩来在两次运动期间,都是极力的降低两次的损失。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党和人民的斗争不得不表现为各种迂回曲折的形式,“时而公开地、更多的是默默地自行其是”。这也就决定了周恩来的斗争方式不可能是直接地、公开地、大刀阔斧地反对毛泽东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要借助毛泽东的力量,才能取得治乱、纠“左”的效果。周恩来是清醒和理智的,当着群众被蒙蔽的时候,不容易接受真理,等他们慢慢党悟起来以后,就会拥护正确意见。所以正确意见的掌握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周恩来甚至也曾被贬,但是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是他当初的初心能够保持到他临终的重要原因。

  当我真真实实的站在站在周恩来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他甚至比毛泽东都要正确,无限接近于真理,他的魅力不仅仅是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不是优雅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是他将初心保持了一生。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研究生支部 齐强强

  读书的兴趣决定读书的种类,伟人传记是我读书的首选。我近日认真阅读了讲述我国历史上卓越领导之一——周恩来总理传奇一生的书——《周恩来传》(1898-1976)。

  成长的环境对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影响很大。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安徽淮安县的一个普通的没落官吏阶级家族中,他出生时一个旧世纪逐渐走向灭亡,爱新觉罗.溥仪统治中国的最后阶段,他的家庭长辈们都是有修养、遭受了艰难时世磨练的的绅士,不幸的是生父在他出生不久离开了人世。接下的是多次收养,周恩来还随同祖父在东北铁岭求学并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学习,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出色。尤其是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期间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深受人民的爱戴。相对而言,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见端倪的八十年代中后期西海固农民家庭,乘上二十一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机遇的早班车,西海固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埋怨自己的身世更没有理由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前一段时间的“李刚之子醉酒驾车撞人事件”透露出了官二代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学会的只是依靠父母,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还有反映现代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例子屡见不鲜,举一个我在宁夏师范学院学习的时亲眼看到的一个例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手里拿一个鸡蛋在餐厅早餐窗口处木讷,为什么呢,就因为不会剥鸡蛋壳而和师傅争吵,说是鸡蛋不合格还要投诉。有关这种事情的报道很多,放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但这一幕摆在眼前时,还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这就是事实。“时代造就英雄”周恩来同志出生在百废待兴的旧中国,他勇敢地担起了“振兴中华”的担子。试问:我们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童年的周恩来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和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愁蹈海亦英雄”的立志求学诗而刻苦奋斗,并贯穿了他不断学习,不断探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在这儿我找到了答案:学习要有理想,学习要有方法。周恩来说过:读书不能满足于学校,要投身社会,向群众学习,向工人学习;他说:“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同学其博学乎?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同学其审问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谬之千里。同学其慎思而明辨乎?学矣,问矣,思辨矣,而犹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躐等以求进,自是而非人焉.。”博学善思的青年周恩来不仅对社会科学书籍感兴趣,而且对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书籍也非常喜欢。他读书,不满足于国内,而放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我用。“学矣,问矣,思辨矣” ——边学习边思考是学习最一般也是最重要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学问就是边学边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把自己的知识无私的和其他人分享,以求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平时做实验是不能凭空想象的,虚心请教师兄师姐,我们的师兄师姐也不吝赐教,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学习的方法和相互进步的学习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对我自身来说,学习不光是读书本知识,因为那些全是理论知识,因此还要自己动手实践。像我们搞化学的,做好实验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实践,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做实验的理论根据,对待做实验的态度就决定你做实验的成功与否。抱着敷衍的态度做实验,很少得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带着兴趣的研究偶尔也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化学家诺贝尔就是一个例子。

  学校不光是学生学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学生时代是锻炼个人意志的重要机遇期。想想周恩来早年先后留学日本、英国、法国等先进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他在国外没有真正学到多少有关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的知识,也很少有机会正式注册国外大学学籍,却自学了好多关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所有这些都益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何上肇博士和他创办的半月刊——《社会问题研究》,令人惊奇的是他从来没见过这位学者。这对年轻时的周恩来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很重要。初步认识了社会主义的周恩来确信:只有对中国人的头脑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造,才能使中国发生必要的变化,一个实行“铁血政策”的强人在一个没有普通人民进行的革命是不可能使中国加以改变的。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才能救中国。而工人阶级是“最可靠的主力”。后来他还说:“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上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不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图书馆,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在路途中,分秒必争,不知疲倦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工作达25年之久,不辞辛苦,日理万机;放眼当前,我们成长环境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经济腾飞的时代。少数无知的学生养成了厌学、无辜旷课,自由懒散,自私,冷酷的一系列坏习惯,尤其怕吃苦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时间是挤出来的,“没时间学习”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借口。

  志存当高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周恩来一生奔波辛劳,泽及万方,同声共赞的工作热情及神情风采、雄伟韬略。只有付出劳动而得到的结果那才是甜的。他夜以继日的工作,深受人民爱戴,是对他工作的最高评价。周恩来生前收养过好多孤儿就没有一个是亲生的,直到他去世时他和邓颖超两人的总共储蓄不到五千元。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和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我们。这才是我们发奋学习的源动力。

  以上是我在拜读力平著作《周恩来传》时的一点收获和大家共享,希望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多看看文学书籍,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净化心灵。

  读《周恩来传》有感心得笔记

  当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化成已逝的沧桑时, 历经 77 年风风雨雨的周总理 为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伴随着亿万人的扼腕痛惜,国内外降半旗为 之哀悼,回顾这位伟人的一生,没有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感受过儿孙满 堂的天伦之乐,终其一生于社会主义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所有的积 蓄都奉献给了党。 他是一位优雅的君子, 大国风度与和蔼可亲在他身上得到统一,让世界都为 他的风采所折服;他是一位机智的雄辩家,深厚的底蕴和机敏的思考,让他带领 中国外交躲过暗礁为世界所承认;他是一位睿智的哲人,浸透五千年智慧的他, 能够看清前方迷雾之中正确的道路。 他一生克己奉公,心存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他的一生为后人树立一代伟人的典范, 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阅读 《周恩来传》 的过程中, 我仿佛与总理一起, 经历了他少年时的挥斥方遒、 青年时的南昌揭竿、壮年时的战火硝烟、中年时的世界扬名与晚年时的动乱年 代??自己都恨没有早生几十年去一睹总理本人的风采。通过那位作家的文字, 我仿佛看到了总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 当读到他指挥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我在心中为之喝彩;但读到他辛勤工作 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潮,抑 或重大历史转折关头, 他都坚忍不拔,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于将倾,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 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而且建国前,斯大林和米 高扬也说过:“你们在筹建政府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 周恩来。 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这些话表明了外国领导人,对共和 国这位优秀的总理的敬仰与钦佩。不仅仅是国外,在国内许多的名人也对总理非 常的敬仰,原政协副主席钱学森说过;“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 认识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共产党的”。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说:“中国 共产党因为有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 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而增强了自豪感” 。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甚 至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担任曾经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党副总统的李宗仁 将军也对周恩来总理赞叹不已,他曾说过:“周恩来高瞻远瞩,立地生辉,抛开 国共两党各自的信仰不说,仅以有这样的杰出领袖人物来看,共产党的胜利,也 是天经地义的,顺乎情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起打江山,我们 想到的自然就是毛主席。而说到守江山的话,那谁也不能忘记了我们的周总理。 在外交场上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 费正清他这 样描述这位 45 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 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正 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外交部长, 让全世界都对中国竖起了大拇指。在总理国家事物 上,他事必躬亲,一切以人民为重,最后是劳累过度而死。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 总理, 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钦佩吗?周恩来总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个博 学多才的人。不过,他给予人们最深印象的是他的两个身份:人民总理与外交部 长。 在饮食上,周总理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 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 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 导干部也这样做。在衣着上,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 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 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 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 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 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从他的衣食上我们足以看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廉洁、朴实 与节俭,相比如今的官员大吃大喝,以及当代一部分人的奢侈浪费,我们不仅感 到羞愧。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节俭、朴实、勤劳。七十年代,周 总理回到延安,他走进老乡家中,和老乡一起喝稀饭、吃窝头,他一边啃着坚硬 的窝头, 一边伤心地流泪。 他对地方领导说: “解放这么多年了, 人民还这么穷、 这么苦, 我这个总理不称职啊”。这个小故事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总理亲民爱民的 形象,同时也教导我们要平等待人,谦虚自律。

  他的集体主义感使他拥有了巨大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严于律 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想忍为党;谦和虚心,襟怀坦荡。正是这一魅力使得 周恩来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敬仰与爱戴, 也正因为这特殊的魅力领导着新中国的建 立,领导着中国在国际的舞台上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集体主义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人格、品质、精神的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缺乏 集体主义就容易在功利面前迷失自我,就会为了功名利禄放弃做人的更本原则。 现在的人大多缺乏这种魅力, 凡是牵扯到个人利益的,就会把集体利益抛到九天 云霄外,这种置集体于不顾的做法,不仅危害社会,更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 绊脚石。汲取周恩来的这魅力,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也能绽放。 周总理在政治生涯中虚怀若谷、 严厉谨慎、 顾全大局、 光明磊落、 实事求是、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甘做人民的公仆,宁为中国事业的幕后人,他始终忠于毛 泽东,处处为毛泽东着想,即使他在当内的呼声很高,他也总把自己往后推,从 没想过要什么地位或权利,就如他说的:“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 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 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这样的魅力是一种境界,而这样的境界对于周恩来 说是他的本质的体现,是由内散发出来的魅力。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 一个政治家的政治品格: 个人的权力和地位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即使大家 折服于他的才干,主动给他威望,但是如果有碍于党的事业,有损于他人,他也 不会伸手,更不会“墙倒众人推”,从中捞取好处。再回想一下中国政坛现在的 状况,倍感担忧,腐败想象屡出不穷,“后门”现象泛滥,在中国所谓的“人际 关系”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实质意义,缺少这样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上是难以立 足的。这样的社会现象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反省,我们社会缺乏的是更多像周恩 来的这种领导人物,他曾经说过:“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 反对说假话。 可是现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吐露自己的心声呢?若是能拥 ” 有周恩来的为人魅力,或许国家前进的脚步会更快,能走得更快也更远。从周恩 来的政治生涯绽放出来的魅力就像那躺在一杯热开水里的枯花,虽然已经干枯, 但是在热水里还能绽放,并且散发出诱人的花香,细细品尝,是那么的清香,令 人回味无穷。

  读完了《周恩来传》这本书,我感受到总理用身体力行教导我们,用自己 的一生诠释着善良,正直,无私,奉献,重操守,有道义、真诚待人,和蔼可亲, 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们应该去学习 体会的,最后我想引用俄罗斯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 察金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 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 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自己 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 总理,我们敬您!

  周恩来传阅读笔记

  刚读完《周恩来传》,一位美国学者撰写的,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并不像政治宣传的那样,是个从小就志向远大,意志坚定,通晓四国语言的完美圣人。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过年轻气盛,有过彷徨迷茫,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员,但是最后却走向政治,突然明白很少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即使他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有坚持更有妥协,即使也有种种的不满,但更懂得如何隐忍,如何韬光养晦。当现实背离理想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沮丧,而是尽全力向好的一面努力。

  他的成功源于正确的自我定位,不争第一甘愿第二,看看那些急于称王的人们:陈独秀、博古、张国焘、刘少奇、林彪……结果不言而喻,即使毛泽东,历史的评价也只能功过相抵。他并不缺乏机会,但是更愿意留守平淡,或许有人说那是懦弱的表现,其实是巨大的智慧,人生比的不仅仅是爬的多高,更在于站得多久,能够超越权利欲望的,又能有几人?

  很多人评论他婚姻的时候,总是说邓颖超高攀了他,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是个那么俊秀的青年,本可以找个更加漂亮的新娘。仅仅以相貌来评判,未免太肤浅了,漂亮的脸蛋随处可得,而且最禁不住岁月的考验,心灵的知己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他当初选择的是那个富家千金,可以这样与他并肩战斗吗?可以如此理解他的事业而与之不离不弃吗?有多少人羡慕他的婚姻,两个人一起走过困难艰苦,相濡以沫。

  他是个自律的清教徒,因而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因为大家无法做到像他一样(或许也不想),所以更加敬佩。自律的近乎苛刻,所以可想而知,他这一生活的多累!战胜自己的贪欲,甚至有点不通人情,不仅对自己对亲人也要求严格,因而我突然发现,要留名青史是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00字

《周恩来传》一书记录了周恩来总理传奇一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周恩来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9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