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悟

小妹 1172分享

  所有人都知道,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周恩来传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悟

  这几天把《周恩来传》读完了,此后让我感慨万千。从小的时候,我就对周总理的敬爱和仰慕从来没有间断过,以前大多数关于周总理的事迹基本上是从他人口中得知的。而现在就不同了,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总理的各种信息,通过书籍了解周总理有关的生平事迹。通过书籍可以让我更加深层地了解总理,懂得总理。

  所有人都知道,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而这名利并没有让他有一丝丝的放松和骄傲,而是让他用更多时间投身于为祖国的建设发展,为人民服务中来。读了这本书可以使我用这样一句诗来形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少年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永远在他心底。小时候的周总理就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是多么远大和崇高。而当今的社会子女们能有几个会有这样的抱负呢?但周总理那种坚定不移的志向和信念,以及日后努力去贯彻和实现的意志,是我们千千万万名学生所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每个人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都应该拿出自己的力量,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人民服务。

  从书中我清晰地看到周总理从小时候下定决心起,就一直为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奋斗着。无论是新中国的成绩前,还是成立后,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始终没有忘记奉献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在中国的革命中,以及改革后的人民事业中,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外来的外观察者来说,周恩来给了他们深刻的两种印象。他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机智,谈吐都使人在第一印象后难以忘怀。在1943年,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的费正清对重庆的“周公馆”很是感兴趣。他的观察具有相当的普通性,他这样描述45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他的学生白修德,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很乐意在周公馆做客。多年后他们再相见时,除了模糊的记忆,一切都已改变了。

  书中提及了许多周总理的事迹,而合上书本,总理的精神总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们是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提高个人素养,培养综合素质,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为中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读书笔记:《周恩来传》

  忙了一整年,

  工作上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

  欠别人的案子,额。。。这个,每晚只爬一点格子太痛苦了。还是留待周末,一鼓作气把它们逐个消灭好了。平时晚上的时间就留给自己,做喜欢做的事儿吧。。。

  例如,读书。

  双11趁着当当4.9折,入手一套明朝那些事儿、数本单本,周恩来传便是其中之一。

  学习高手都是先概读,挑出重点/感兴趣的地方,再细读。

  我刚好相反。

  跳跃式阅读容易导致思路不连贯,甚至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搞不好要重读,浪费时间。

  所以,我从头就开始细读,做笔记,思考,查资料,归纳整理。虽然战线拖得很长,但是,书基本读一次就足够印象深刻了。

  花了十五分钟读完“作者序”。

  作者对周的印象是:

  1、谦恭耐心、毫无傲气和任何架子,行为近乎卑微,但他的助手们对他的恭敬态度却反映了他所具有的政治权利的强烈影响力;

  2、文雅、礼貌、谦逊、行为举止温柔和蔼,然而为了使国家能迅速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封建主义进入现代社会,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却显得冷酷、好斗,甚至是不可理解。例如为了杀一儆百,曾下令处决过叛徒;也曾在1950年代容忍了对反革命分子的镇压。

  周总理好帅啊!除了高尚的品德,还要高瞻远瞩的目光、高段的手腕,这是成为一名政治家的标配好么!

  最后,

  1、地理知识扫盲:

  尼泊尔、那拉宫、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喜马拉雅山

  2、历史知识扫盲

  那个年代的政治人物有:尼赫鲁、肯尼迪、亨利.基辛格、白修德......

  《周恩来传》1000字读书笔记

  阿灿

  春节期间,在家看电视时,偶然看到一部电视剧《海棠依旧》,主要是讲述周总理二十七年难以忘怀的故事的 ,当时觉得还挺好看的。过了几天后(初七左右),突然脑海中又想起这部剧来,于是三下五除二,直接搜索起来在线看了,从第一集开始,从刚开始结束抗战国共进行谈判,进行解放战争最后新中国成立,接着抗美援朝……一系列对周总理的工作、生活方面进行刻画,个人觉得真是一部好剧,看到十多集时,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我想快点看完,我有点上瘾,想迫切知道后面的情节,以此能够对周总理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作为一部好剧,我想慢慢地看,不想几天就把它消灭掉,正如好茶、好酒要慢慢品味,不要着急。在这种情况下,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电视剧我还是慢慢看的话,与此同时,我找到了有关周恩来的书籍,以此满足我的需求。

  于是,我就找到了《周恩来传》,它出自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之手,以西方视角下对周恩来进行描述,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接触周恩来后,开始收集有关周总理的事迹,结合周恩来同事的回忆及外界报道、国内外文献材料。在丰富的真实材料基础上,再现了周恩来传奇、不平凡的一生,给我深深的触动。看完书之后,如果让我用一句话对周总理进行描述的话,我想我会用"人民的公仆"这五个字概括,虽然以前在课本上就看过如此描述,但那只是一眼瞟过而已,过后就忘了,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了解不深。现在则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几天来一有时间就看书,不觉得累(相比以前),更多的是一种享受,看着看着时不时就想起电视剧中的一举一动,人物的形态、工作的情形等等,还挺惬意的。书中从周恩来小时候经历开始讲起(母亲很早过世、父亲不疼爱、养母也很早去世),到他的不一样的求学经历(好的老师很重要),先后留学日本、法国等,回国后参与革命的奋斗,历经建立法旅共产党、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最后建立新中国。之后周恩来就以开国总理的身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着重描写其作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在国际舞台的表现与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极其后来受到的迫害,对很大部分优秀革命家进行大力保护,尽量减轻红卫兵(反革命集团)对他们的迫害等事迹。

  周总理出生于1898年3月5号,逝世于1976年1月8号。在他的一生中,均是朝着"为中华之崛起"方向走,从始到终,他没有亲生的孩子,只有一个养女孙维世好像还有一个侄子作为养子来着,虽无儿无女,但周总理和邓颖超之间的感情却是一直保持得很好,着实让人羡慕。当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降半旗,以此进行哀悼。

  思绪有点乱,暂时记到这里,以后再进行补充,先看剧去了,附上一些截图。

  《周恩来传》读后感2000字读书笔记

  ――指南针商学院二年级林政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查阅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一些资料。任何的伟大都不是像文字那般说的简单、轻松,很遗憾没能出生在那个年代,没能经历那段纷乱的岁月,没能亲眼见证伟大的存在!周恩来总理亲身留给我们这一辈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张照片,一些单薄的文字和一个诺大的"百废待兴"的中国。

  在看资料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第一个是周恩来总理如何能够具有改变自己、改变中国的初心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第二个疑惑则是总理的一生,无论是决策,还是看事、看人几乎没有出错过,为何会在新中国解放之后支持毛泽东主导的"大跃进"――两次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和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些问题还得从周恩来小的时候讲起,家庭才是一个人思想培育、教育的起源之地。周恩来的母亲精明强干,使得周恩来从小耳濡目染。周恩来在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他认字诵诗,从小就培养了他丰富的感情,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历史、名诗熏陶着他的心灵,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本来就已经衰弱的封建官僚家庭变得更加家境清贫困苦,两个母亲又相继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某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从小受过教育的周恩来,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从此开始意识到什么叫做国难家仇。之后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去书院读书,同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拍桌起身,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是周恩来的初心,国家的种种遭遇,家庭的种种变故,给了他最初的勇气和力量,他一生的事业,从那时就开始了。这之后周恩来从天津南开学院毕业,去日本留学,开始寻找解救中国的方法,正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决定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就组织了社团开展反封建革命活动,二十三岁去到了巴黎,开始确定用何种手段改革,并且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此后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救国救民的道路。

  看不见远处的方向,只能看到在最终的地方有一丝丝光线,而周恩来有勇气追随着那一丝光线,他看见的只有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脚步。而这以后再很难看到有人、有组织有当初周恩来的勇气拍桌一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改变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少,很多人看到问题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最终随波逐流。例如在教育板块,我身处的环境自然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个过程像极了周恩来十二岁时的誓言和誓言之后的事情――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是道路艰辛,依然是只看得到自己的脚步和远处的一丝光亮,一群发起者、一个坚定者和一群跟随者,在做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这份初心与勇气,两者是多么的相似啊!

  好不容易打赢了小日本,打跑了蒋介石,到了那一丝丝光亮的地方,而这才仅仅是光线聚成太阳的开始。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周恩来这个时候开始着手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一五计划"自然是顺利的落实到位。而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而这种违反发展规律的决策也给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主要领导人一个教训,总结出大量经验,进而下到基层去查探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第三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比较到位,但是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希望通过自下而上将资本主义的腐败阶层彻底清洗,并借此机会破除千百年的官僚思想,但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随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兴风作浪,不同派系之间开始勾心斗角。这个不成熟的革命导致了诸多恶果,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大量学生投入农村造成文化断层,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不论是在大跃进还是这些非正常时期,周恩来都有意识到错误,大跃进时期自己都下到基层体恤人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段时期,举国人民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近乎狂热的崇拜、跟随的原因――党带着这些农民成功解放了全中国,而毛泽东、周恩来又非常能为基层人民着想,群众相信跟着他们走就能过上好日子。而周恩来在两次运动期间,都是极力的降低两次的损失。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党和人民的斗争不得不表现为各种迂回曲折的形式,"时而公开地、更多的是默默地自行其是".这也就决定了周恩来的斗争方式不可能是直接地、公开地、大刀阔斧地反对毛泽东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要借助毛泽东的力量,才能取得治乱、纠"左"的效果。周恩来是清醒和理智的,当着群众被蒙蔽的时候,不容易接受真理,等他们慢慢党悟起来以后,就会拥护正确意见。所以正确意见的掌握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周恩来甚至也曾被贬,但是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是他当初的初心能够保持到他临终的重要原因。

  当我真真实实的站在站在周恩来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他甚至比毛泽东都要正确,无限接近于真理,他的魅力不仅仅是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不是优雅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是他将初心保持了一生。

  看完书,精神恍惚了数秒,仿佛见证了一个传奇。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悟

所有人都知道,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周恩来传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阿甘正传读书心得10篇 阿甘正传读书心得10篇
    91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