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优秀范文10篇:历史永恒

福萍 200分享

  读一本好书,胜过万两黄金;赏一本好书,宛如鸿运缠身;品一本好书,恰似幸福重温。掌握读书的意愿,丰富生命魅力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一:历史永恒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事情。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觉,历史并不完全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原来如此精彩!这本书的作者是当年明月,是一个喜欢史学的历史学者,他的语言十分轻松幽默,没有给人以厚重压抑之感,所以读起来并不令人心烦。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 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他以博大的气概和伟大的精神,带领明朝庞大的船队,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历经千辛万苦七次出使西洋,共用整整28年时间,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郑和心中有一个梦想,是从小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的愿望--去大海上航行!去麦加圣地!朱棣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郑和看着在出发前忙忙碌碌的水手和船工,看着百十艘大船,看着他梦寐以求的大海,热血沸腾。“出——发!”一声令下,郑和和他伟大的船队浩浩荡荡的离开祖国。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一片和谐,没有杀戮,没有战争,没有侵略,郑和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强国风采。在航行途中,一个国家不经意杀害了郑和船队中的一千多人,大家义愤填膺,高喊着报仇,他也气愤,也不甘,可是他清楚的知道他此次航行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并不是带去战争,他忍了下来,诠释了什么是大国气度。郑和这位天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在海上。他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每当面对这浩瀚的大海,总能想起郑和那载着文明的大船浩浩荡荡行驶在大海上的场景。“海强则国强,海静则国宁。”郑和让一个和平,大度,强大的礼仪之邦--中国在海洋中崛起,是多么伟大!

  繁华散去,尽剩悲哀

  没错,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他谋权篡位,陷害自己的亲侄子,只是为了登上皇位。他认为,自己坐上皇帝宝座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无数次命悬一线,无数次功败垂成,换来了最后的成功。的确,在他统治期间中国非常富强,他所做的好多最后都被后人认可。他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倡导编撰了《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剿倭寇,平安南······他统治时被称为“永乐盛世',这是后人对他多么大的认同!当然,朱棣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但又有残暴冷血的一面,他野心勃勃,残暴表现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杀戮,也体现在他建立东厂对全国政治的空前加强,造成了宦官独权擅权的弊端。他因方孝孺事件首次创立诛十族惩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如此大范围的血腥诛杀。以上种种,皆显示出朱棣之残忍。可是,他又创下了如此多的丰功伟绩,让人不能完全否定他,怪不得当年明月说“朱棣不是好人,可他却是一个好皇帝。要想当一个好人,就当不了一个好皇帝;要想当一个好皇帝,就别去想能当一个好人。“他这一生,无限荣耀;戎马一生,辉煌无比。到最后,依然是在战场上结束他辉煌霸气的一生。永乐二十二年,四月,朱棣亲征鞳跶,以不遇敌还师,七月十七经雨幕川时病逝,享年65岁。他死后,以前的所有都变为了过眼云烟,他的功也好,过也罢,没人再去追究了,死者为大······当所有繁华都散去,剩下的只有悲哀······

  历史没有对和错,只有成和败;历史是无情的,但也是公平的,历史给了每个人同样成功的机会,我们没有必要为失败叹息。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似乎都只有一步之遥,历史就像一个大舞台,岁月在其间上演了一幕幕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哀愁的闹剧。等到风轻云淡的时候,蓦然回首时发现,历史永恒,人们终究无法改变厉史······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二

  在历史的长河中,“皇位”总是散发着它那长明不灭的光芒。就如,只要碰触到它,便会成瘾,且永无戒除之法。

  我们都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的,且不说皇位交接之变化无常,就仅是每日政务,便让人吃不消。但仍有那么多人不惜用生命来下一把豪赌,冒着不拥皇位便入鬼门的风险,也要坐上那个至高无上,却又遥不可及的宝座。为什么?试想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受万人瞩目的成就感和说一不二的权威吧,这便是原因了,即便是死亡的晦涩也不能掩盖它的魅力的原因。

  如朱棣,为它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即便那是自己的侄子;再如朱祁钰,为它夺了朱祁镇的皇位,即便那是自己的哥哥。

  “从此,任何敢于触碰他权威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敌人,朱祁镇也不例外。”而原本,朱祁钰并不想拥有皇帝的荣耀,可最后,到底还是臣服于那个至高无上的存在——皇位啊,确实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人。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恰如一面无暇的镜子,真实地,照出了人性的丑恶。如若一人得势,他身旁的人都会拥戴他,如获至宝;可当他坠入深渊,原本那些人不仅不会成为救他一命的树藤,甚至可能是令他毁灭的最后一个契机……

  虽说人性本恶,却总有一些例外,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如钱皇后,即便朱祁镇被俘,被全世界所抛弃,她仍坚守自己的誓言“我会等你回来的”,因为那人,再怎样,也是自己的夫君;如袁彬和哈铭,在那艰辛的岁月中,始终守在朱祁镇身边,不离不弃……

  外表与行为粗鲁的人并不可怕,就像也先,至少待人真诚;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城府颇深的人才最可怕,心口不一,行与言违的人,才最恶毒。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利益、欲望、虚伪、丑恶,令人的内心不再澄澈,做一个简单的人,往往是最困难的,没有人天生善良,没有人本质仁厚,只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才能捡拾一些美好,填补自己的内心。做一个简单的人,最难,也最美好。

  在这复杂世界里,也有真诚,不是吗?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三

  认真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很想写段读书笔记。许是书写的太精彩了,忍不住想写几句。一段几百年的明史,却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第一部里记忆犹新的是那段八股科举考试,最佩服的是那几百年间就出现的寥寥无几的三甲状元。张居正也着实厉害。庆幸的是当年黄观投河自尽,否则以他的气节岂不比那方孝孺等人下场更惨。最想解开的迷便是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难不能被火化成了灰?最狠的人非朱元璋和他的四儿子朱棣莫属,为了保全皇帝位,杀了身边所有的人,宁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格外觉得朱棣爱记仇。最现实的人非李景隆是也,墙头草,两边倒。做不成军事奇才也罢,却成了内奸。看完第一部后觉得老天格外厚爱朱棣,穿了朱允炆的防弹衣不说,连沙尘暴都格外青睐朱棣一方,那几仗胜利的更外惊险和侥幸。其实也许是书里故意这么写的,但是那四年的风风雨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朱棣的强大,敢弑君夺位,比起宁王那些人,让我佩服不已。至少他不那么做,肯定会被朱允炆贬为庶民。那段洪武年间,那个风雪之夜,便已经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一个怎样有隐忍之心的男人。也可以感受到朱棣装疯卖傻背后的豪情壮志、说他是社会青年,我觉得并不完全符合。早年跟随父亲征战,可能是父亲疏忽了他,倒也罢。正因为有这样一段不寻常的乱世之战,才成就了后来这样一位不平凡的永乐皇帝。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朱棣和朱元璋都有个共同的地方,狠起来,会绝到底。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但是他们的两位长子又与其相反。朱标若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应该是位仁君。宋濂天天教他的都是做皇帝要宅心仁厚,善待百姓。而那位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似乎也是比他老子厚道许多。同样的老子生出来的儿子们可真是性格迥异。

  最喜欢书里写的金戈铁马的场面,不算宏大,称不上写的精致,却颇有戏剧化。无论是对战陈友谅火烧那些铁索战舰,还是对战那些前朝元人在那个漫无边界的沙漠里寻找敌人,或是盛庸在追杀北军时突然帅旗刮倒,都觉得充满了戏剧化。正是因为如此,战争才能写得如此精彩。第一次发现即使没有爱情的小说故事里,也能让人看得如此投入。无论是从哪位强大的将军身上,都隐藏着这样一句话。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

  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有人说这些事儿,不够真实,其实在我看来,假假真真也好,这段历史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写的如此深刻,已觉得不易,何必要做到绝对真实呢,本来历史就没有绝对的真实,即便是正式记载,也不能说明绝对可靠。历史可以写的如此好看,像书里所说,生涩的道理用最普通的语言来描述,岂不更易理解。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呢。

  我想把这部书完全读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枕边书,它还是不错的选择,应该有很多人都看过,类似于的品三国。畅销千万册。不过相比之下,无论是品三国还是论语心得,比起这部书,都逊色不少。

  那么长的一本书,我居然都记得书里的人名,有点过目不忘。哈哈。就此罢笔。希望你会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俏皮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观察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汤显祖为主角的“稀泥谢幕”最让我感慨万千。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曾任南京礼部主事,官居六品。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二十岁时,汤显祖就考中了举人。可惜他运气不好,遇见了张居正。之所以说他运气不好,并非张居正讨厌他,恰恰相反,张首辅很欣赏他,还让自己的儿子跟他交朋友。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汤显祖清高,瞧不起张居正,摆了谱,表示拒绝交友。跟张首辅摆谱,张首辅自然也要摆他一谱。结果可想而知,汤显祖会试时落榜了。

  三年后,汤显祖再次上京赶考,张首辅依然让自己的儿子跟他交朋友,他再次拒绝。张首辅又摆了他一谱,汤显祖再次“光荣落榜”。又过了三年,汤显祖又一次去赶考,这一次张居正并没有阻拦他(因为张居正此时已经死了),终于成功上榜。可由于朝廷内部争斗,汤显祖没有得到重用,被派到南京当了个礼部主事。

  仕途上的曲折和失落,并没有磨灭汤显祖的理想和志向。在南京任礼部主事的日子里,他尽情地将自己的抱负寄托在自己的文字上。最终写成了经典戏曲《牡丹亭还魂记》,后人又称《牡丹亭》。纵观他的一生,虽为官不济,却为文不朽。

  汤显祖一生坎坷,却不肯低头,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回想到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游泳班学游泳。我的游泳水平不错,但是苦于教练每次叫大家演示自己的游泳技术时,都没叫到我。偶尔叫到我时,该死的下课铃就响起来了。因此,我内心很失落。一天,我回家向母亲倾诉我的烦恼。“妈妈,我的游泳水平还不错,可没有机会展示,这游泳不学算了。”“赵然啊,你要记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都能干出成绩。”听了母亲这句话,我恍然大悟,更加刻苦练习游泳。终于,在一次游泳课上,我自告奋勇,把自己的游泳技术展现给大家看。结果,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连教练都夸我有天分呢。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管时间有多久,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自己不断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到达不了的彼岸,实现不了的梦想。

94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