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

廷峰 1172分享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一)

  讲的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贪官名叫王鲁,在安徽当涂县做县令,经常敲诈百姓、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想要给这个王鲁敲敲警钟,大家联名写了一封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小吏,要求惩治他,王鲁拿着告状信一边看一边冒汗,原来上面写的罪行几乎都与他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不但没有审理,反而神差鬼使的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思想:“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你们虽然打的是草,我这个在草丛里的蛇也受到惊吓了。

  后来这八个字就被人们简化成了“打草惊蛇”的四字成语,常用来比喻因为办事不够周密,反而是对方有了警惕。

  在这篇故事里我还发现了其它的四字成语,有营私舞弊、无恶不作、心慌意乱、还有神差鬼使。

  我还用打草惊蛇造了句:“警察叔叔在抓坏人之前都会做好周密的计划,不然就打草惊蛇了。

  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二)

  今天,我读了打草惊蛇这个成语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南唐时,有个叫王鲁的县令,大肆搜刮民财。他手下的主薄也是如此。

  老百姓忍无可忍,就写了一份状子,向县令王鲁状告主薄贪污受贿等不罪行。

  我明白了:不要贪污受贿。

  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三)

  南唐时期,有个叫王鲁的人,用钱买来一个县令来当,他生性贪婪,爱财如命,就利用一切机会敲诈百姓,他的下属也学他的样,个个营私舞弊,作恶多端,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天,老百姓拥上公堂要告状。王鲁看完状子,心里一惊,所写的罪行都与自己有关,并且自己的罪行更严重,就想起有一天自己在花园用棍子拨了一下草,一条蛇受到了惊吓跑了的情景,于是他在状子写到,你虽打草,我已惊蛇。

  这说明行事不密,事先惊到了对方。

  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四)

  妈妈给我买的是《三十六计》连环画,因为里面的古代故事太长了,太难懂了,所以没读完,但我把目录全读完了,我喜欢“打草惊蛇”“空城计”“上屋抽屉”“反客为主”“隔岸观火”“声东击西”“偷梁换柱”“无中生有”“调虎离山”“树上开花”的计策,还有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我在动画片上也碰到过三十六计的计策。

  最会使用“笑里藏刀”“趁火打劫”的是灰太狼,比如灰太狼用炮弹攻打羊村,在着火的时候,趁机抓羊就是“趁火打劫”。

  喜羊羊经常使用的是“金蝉脱壳”,有一次,灰太狼来羊村抓羊,看到喜羊羊的铃铛,使劲儿一拽,竟然是只戴着喜羊羊铃铛的大狗熊。

  《开心宝贝之开心超人大作战》动画片里也经常有三十六计,有一个坏人用的“抛砖引玉”的计策,他想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绑架了幼儿园的小孩子,逼好人拿出东西。但是他失败了,因为开心超人和他的伙伴们把他打败了。他的计策没有得逞。

  我感觉三十六计很有趣,读起来很好听,还很有用,我们要多用三十六计做好事。

  前几天,我看完了一本中国经典书籍——《三十六计》,从中体会到了中华古代智慧的精妙。

  关于成语故事《打草惊蛇》读书笔记摘抄五篇(五)

  打草惊蛇

  唐朝时候,当涂县(在今安徽省)的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他和手下的办事人员勾结在一起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把老百姓害苦了。

  老百姓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写了状子,控告王鲁的一个主薄(相当于秘书),坚决要求惩办他。

  状子送到王鲁手里,他一看状子上写的罪行,每桩都跟自己有关系,便心慌了,不由得拿起笔,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们虽然是打草,但我正像藏在草丛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

  后来这八个字简化成了成语“打草惊蛇”。常常用来比喻因为办事不周密,反而使得对方有了警戒,预先有了防备。

    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99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