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作文初中生:我的梦想是什么

嘉欣 173分享

 我的梦想是什么?这是一个我们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梦想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那么你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梦想初中生作文,分享给大家!

  我的梦想是什么

  在我的眼中,梦想是一杯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懂得个中滋味;在我眼中,梦想是一块甜甜的奶糖,回味它你就会幸福;在我眼中,梦想是一颗橄榄,先苦后甜,是它的写照。我有千千万万个梦想,万万千千个希望,但都被打破了,就像鸟儿还没出壳,蛋就被打碎,才意识到世界的冷酷和无情。

  小时候,我的梦想小小的,小小的。就是想每天有一颗甜甜的糖和爸爸妈妈温暖的一个抱抱。但是,所发生的一切让我的梦破了,心碎了,而且碎得再也补不好了。

  每次回家,家都是冷冷的,眼睛也是冷冷的,我的心更是冷的。向妈妈要一颗糖,总是抛来冷冰冰的眼神,“小孩子,一天到晚吃糖,牙都坏了!”向爸爸要一个抱抱,“没工夫!”

  小时的梦想,冷了……

  长大后,我的梦想稍稍变大了。竞选班干部是,不想去争不想去抢,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学生,只希望好好学习,不想管理什么班级。但老师逼我竞选,老师不了解我的心。当上班长后,一切的事情围绕着我,每天就像傀儡一样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天都生活在压力中,学习的,生活的,处处都有压力。我,快被压垮了。

  长大后的梦想,裂了……

  上了初中后,我的梦想更进了一步。我想追求更加安逸的生活。悄悄的,静静的。想去一个世外桃源,去那儿隐居。每日看高山流水,溪水远远流长;每日听风声拨弄琴弦,那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每日唱婉转悠扬的歌儿,鸟儿为我伴唱,鲜花为我伴舞,溪流为我伴奏;每日吟田园诗人的佳句,为这静谧的一处雅地平添一份光彩。但,现实能让我为我的梦想去努力吗?答案的:不可能!

  如今社会竞争力让人毛骨悚然。不竞争,就没有工作;不竞争,就没有饭吃;不竞争,就等于自杀。曾看过一篇文章,那位作者认为那种追求安逸生活的人是一种最愚蠢的人。我不禁勃然大怒,“人家有这种想法关你什么事?人家要做什么想什么难道要你来定夺,来批判吗?难道你是最至高无上的吗?你就可以来剥夺人家的意愿吗?未免太自命不凡了一点!”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其中也不无道理,世间人不想让我们这样做,更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即使我不想承认我是个愚蠢的人。

  初中的梦想,又再次破碎了,只留下一片凄凉和痛楚。

  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都说青春是一段不朽的歌,但是在我看来青春更像是,一场淅淅沥沥的大雨,它把我们淋的感冒了,有的重病,有的彻底倒下。

  青春是无法回头的,纵然再怎么后悔也不行,我们只可以往前看,而不可以回头。

  青春是鲜艳的,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对我而言,青春就像是蒙上了灰的天空。

  哪里有迷茫,有自卑,失措,不羁,热血

  我的梦想

  从小到大,我已有过很多的梦想。在这些形状、大小不一的梦想中,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是众多小朋友都颇为热衷的一个,立志要造出威力比原子弹还大的武器来。随着年龄的飞长,这梦想像是从早晨到中午的影子,越变越小,最后不少人怕是竟至于不敢再奢谈梦想,有的只是在做梦时想一想。我还不到这个地步,依旧存有梦想,且数量屈指不可数。其中一个是:在高中阶段挣到足够的稿费去旅行。

  对于旅行,我还不曾过分到企图亲足玷污(所谓“留下足迹”)世上的每一处地方。至于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比起那些雄心壮足,以为地球不过是地理老师手中的那个小球,抱定的志向比三毛(不是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那个,且这里活用为形容词)还三毛的人,我实在只是个小巫。能够实现跨省旅行,现在对我来说,已属非分之想。

  我的一个浙江的网友,是真正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恨不得每一寸地方都有自己的脚印。每逢假日,她定会往来于那些我只有在地图上才能遨游的各个地方。聊天时,我总要向她表白内心的羡慕之情;而她呢,总是谦虚地认为这是她应该做的事情。有一次,她竟问我为什么不去旅行长见识。这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皇帝,听到官员上奏很多百姓饿死时,竟问百姓为什么不食肉粥。

  有条件的话,大概没人会不想去旅行――除非你在性格上天生是一棵“对故土寸步不离”的植物。可是想不一定就能啊。你说非洲贫民窟里的孩子想去旅行吗?想。可是能吗?不能。为什么啊?饿都快饿死了还拿什么去旅行啊!

  有些文学家见识就是高于我们常人,旅行都能旅出几部大作来,什么《行者无疆》、《文化苦旅》之类,确能让人感受其中“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沉淀”。我想,要做到“行者无疆”,想必口袋里的孔方兄也是无疆的吧。只是我觉得奇怪,揣着一大堆钱竟还旅出个“苦”来,真是别具一格啊。

  再说下去该要被指是吃不到葡萄的心理了,好,不管他们瓦上霜,我扫自家门前雪。要使我的这个梦想从纸里跳到现实,非有愚公精神不可。不过这是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毕竟投稿不比移山,质量不好,就算把整个地球的纸都写满也未必有一丝收获――当然也很可能有,是收到编辑的亲笔书信:

  “首先感谢阁下能不吝赐稿,一如既往地支持本刊,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阁下文笔流畅,实属难得的佳作,只因本刊载量有限,万不得已之下只好割爱。是金子哪里都发光的,何必吊死一棵树上,还请阁下以后不再屈尊,将大作另投别处,到时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刊也算尽了伯乐荐才的职责,公德无量,亦是美事一庄。再见。”

  在新概念看到人认为“文学断不是三尺白绫,谁谁谁都可以伸脖”,我也有同感,只是担心自己是否属其中可以伸脖的一个。

  听了以上的赘述,想必会有人文工作者举手要发言:“这样的写作岂不过于功利?”我觉得这纯属妖言惑众。要说不功利,是不是只有编辑工作不收钱,写手投稿没稿费,抑或是得了钱全得捐给希望工程才算,而一听是为了“一己私利”就觉得十恶不赦,恨不得贴上“拜金主义”的标签拉出去批斗。看来“功利”是注定的了,只是我以为这也不算什么,用不着“号外号外”。我断不会在写作时计算字数已达多少,可换人民币几何,怎样迎合编辑读者的审美观――要果真那样,这人在写作这方面也就完了。

  我梦想在高中阶段挣到足够的稿费去旅行,盗用王小波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49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