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

邱妹1171分享

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规律办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选篇1)

乡村是承载人民精神生活,与城镇共同构成人民活动的重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一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掘金点也在农村。只有从文化、经济、人才、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出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促进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全方面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于产业振兴让农民富起来。在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他们“有干头、有赚头、有劲头”。而这需要有优质产业的支持,发挥特色产业的富民效应,譬如借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艺等,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活更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组织振兴让基层治理建起来。前些年,农村社会组织化弱化,过于依赖各级政府,这不仅不利于各项基层政务的展开,也不利于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各项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农村积极推行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大厅”、“红白理事会”、新乡贤治理模式等多种优化基层服务的好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民众积极参与日常治理,提高参与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乡村的基层治理之路,需要将基层组织的建设落在实处,扎进群众心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人才振兴让能力强起来。“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马太效应凸显,其中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地区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不重视基层干部的政治引领,没有培养起干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借助人才,激活乡村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党中央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久久为功,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乡村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选篇2)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路边街头,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相对完善,但关于乡村建设,确有难以言说的“现代化的阵痛”: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垃圾污水横流,宗族祠堂破败不堪,情感纽带荡然无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因此,化解三农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

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究其根本,农民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农民的产业增收和效益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生根,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让农民“新型化”、“非农化”,培养和造就出让农村换新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当前,我们可以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为新农人打造‘创业+生活+社交’功能承载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品牌共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治理的发展之要,也由此推动响应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展多元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化解三农问题,提高乡村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农业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的稳步发展和治理创新。在原有乡村风貌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内产业发展、人口分布、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高标准进行规划。山东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治安管理,构建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平安山东、幸福乡村。也就是说,通过农业、服务业、手工业、体育业及田园打造集生态种养、原种农业、加工配送、休闲康养、运动娱乐、旅游接待、体育赛事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振兴的样板。

建设生态化农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着眼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这首诗描绘了美好乡村的场景。如今,生活在城里的都市人,越发向往恬淡、舒适、静谧的乡村生活。但这种乡村生活仍要以让人“回得去”为重点。然而,如今的乡村,熟悉的氛围没有了,玩伴、亲人没有了,所有的资源都被抽调,如何能够回得去?此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乡村”或者说“农村”往往与土气、愚昧、落后、辛苦、劳累、贫穷等字眼连接,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如何能够回得去?不解决这些问题,振兴乡村始终是一句空话。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只有化解三农问题,培育新型农民、激活农业产业和推进农村生态化,才能更深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发展,更好的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富强。

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选篇3)

船步镇是我的故乡,是我生长的地方,也是我多年的工作与圆梦的地方。在这十几年时间,我有幸见证船步镇从精准扶贫到迈步小康社会,从乡村振兴到美丽圩镇建设,在一次次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从身边的人、事、物的变化由心感受到了党的奋斗历程的洗礼。

船步镇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先天的不足,这是众多粤西小城镇的“通病”,但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因此,再难,也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而且,先天的不足这只是客观物质性,要知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党建引领下,结合船步镇这几年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现本人谈谈乡村振兴的个人见解和感悟:

一、巩固原有产业

在我国中医学里面有一句话“固本培元”,船步镇前十年的农业产业发展中,特别是精准扶贫时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种植基地,如炉星村的辣椒种植基地,云罗村的辣椒种植基地、船东村的豆豉生产基地以及山垌村的南药种植基地。其中,山垌村的南药种植基地是船步镇最大规模的佛山帮扶产业种植基地,但客观地说,这种地位仍不稳固。一是相较于罗定市龙湾镇来说,规模与影响力仍偏小;二是承包基地的相关公司积极性不高,不愿更大规模的进行产业资金投入。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这样做:一是加强与佛山帮扶区的联系。山垌村的帮扶单位是佛山市南海区公资办,这是一个与佛山市南海区各企业紧密连接的单位。通过村委作为“桥梁”,让其南海区公资办在合作社经营管理、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村委最新、最前沿的思维方式与生产技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一个思维方式的不同,足以影响整个生产基地的运转效率。二是加强与南药种植基地承包公司的联系,发挥村委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倾听其诉求,全力跟踪其担忧的各方面并全力化解,并继续作为“桥梁“作用,为其公司与船步镇政府相对接,急企业所急,忧企业所忧,令其放心、大胆的对山垌村的南药种植基地进行投资以及对于新品种的试种。同时镇村共同为其公司对接龙湾镇的南药种植基地,多带领其过去学习先进的生产模式与管理经验,共同进步,共同把罗定南药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对于船东村的豆豉产业,船东村的豆豉制作工艺拥有悠久历史,甚至船东村簕标塘自然村在以前都有“豆豉村”美誉。但品牌宣传不足,其名气仅在罗定打响,传统工艺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在这一情况下,要发展,要打响船步豆豉品牌,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以船东村为基础,通过种养特色产业,以豆豉加工大户带动散户,进一步打造船步镇豆豉产业园,将小作坊转变为大工艺,延长产业链,打响船步豆鼓品牌。而在20_年新建成的泷州船步豆豉厂,发酵间、调料间、烘干间、化验室等功能场室一应俱全,目前已投产运行。根据船东村党支部邓金洪支书所说:“在政府的引导下,从原始的做法改成引进新的生产线,按照国家标准煮豆、发酵、烘干都是密封式、封闭式的,所以直到包装、出厂都是密封式,现在大概投入了两百多万元,将生产线做大做强,将原来日产五百斤,现在发展到两吨”。

二、拓展新产业

在巩固原有产业基础上,要开拓新产业,招商引资,做大船步镇的经济蛋糕。2020年,镇政府继续扶持朗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升级改造,同时不断加强新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罗定市欣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八十兆瓦平价农业光伏发电项目落户船步镇,该项目总投资约四亿元,占地约一千三百亩,建成发电后预期实现年销售收入约四千万元,年利税六百万元,打破了镇工业结构单一的局面。该光伏项目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清洁能源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宜居,在稳定租地村民收入预期的同时大大增加租地村民的二次就业机会,同时该项目还将充分利用绿色农业与光伏节能完美结合,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模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板下土地药材种植,打造一个集农业种植、光伏发电、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绿色节能示范基地。

三、美丽圩镇,创设宜商环境

船步镇于20_年共投资了约两千万元进行蓝村村路口至甘步村路口的圩镇街道改造,重新铺设沥青路,安装路灯与文明圩镇宣传栏,建设船步商旅驿站,以“古郡开阳、商旅船步”为主题,通过展示开阳县儒学遗址、八排山等文化旅游风光,展示特色农产品、商住小区等商业文化,宣传党建文化元素,设置旅游志愿者服务点,为群众和游客提供文化、商业和旅游观光导向服务。同时也对开阳中路的圩街路面以及东桥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再也没有出现像以往那样交通堵塞等局面,而东桥菜市场的改造也使得村民们享受更干净卫生的市场购物环境。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精心打造风貌新亮点。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围绕东升商住小区、凤凰花园、喜来居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片区,目前拥有住宅约一千套,一百六十余间商店。未来将东升小区升级发展为现代化商业文化中心区,珠江电影院将进驻小区,毗邻万和购物广场建设党建文体小广场,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街道店铺林立,商贸活跃,船步镇贸易新城初显规模。我镇打造了入口风貌提升景观,保留主街道风貌特色元素,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店牌,打造双向四车道+慢行步道的街道空间,添加绿化,规范安装壁灯,增添夜间特色景观效果。打造滨河碧道+慢行道+绿道结合的复合型景观,丰富镇内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经济。落实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规范整治“六乱”行为,对群众进行禁毒、反邪教等宣传,完善了两百多条自然村的村规民约,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文明圩镇环境。

同时船步镇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企业投资建设了东升商住小区、凤凰花园、喜来居,东升幼儿园、万和超市以及六百米休闲观光河堤、党建文体广场相继投入使用,教育、文化、娱乐功能一应俱全。完善镇综合文化大楼建设,做好“民生文化”文章;建成甘步旧县公园、仓地敦睦堂文化广场、船东对塘社初心文化广场和法治广场。圩镇范围配套中小学、新旧两间卫生院、敬老院和五保老人集中居住点等功能设施,圩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各村配备保洁队伍,建设垃圾收集点;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完备,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也因此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过来投资与当地年轻人回乡创业。

四、拥抱科技,对接金融,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银行作为现代商业之母,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镇政府应主动对接各银行,让各银行针对其企业家、返乡创业年轻人开展讲座,推广其最新的金融融资政策与融资工具,详细讲解最新惠农相关的融资方式,为其产业发展的资金提供保障。在为各返乡创业年轻人打通融资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投资风险控制意识的相关培训,年轻人年少气盛,在满足投资创业的融资需求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投资风险。

以上是个人目前对船步这十多年乡村振兴具体措施的体会和感悟,近十年的乡镇工作经历,我感受到船步镇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也令自己坚信永远跟党走,最后,我结合自身个人生活经历作一个总结:

有一次去镇上取快递,忽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经济学现象,这家快递点之前在甘步村委会旁边,现在又搬迁到了船东村的牌坊旁,这两个地方我从小到大的记忆里都是镇上经济的“贫瘠之地”,哪怕可以租出去,都是相比于正街来讲租金较低,而且做来做去都是家具,修车类的生意。

转折点就在这快递的到来,打破了原来的经济区域分布,给这些原本租不出去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带来了租客。再把这些现象放眼到全国,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经济学现象,那就是:科技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区域经济学模式,带动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打破原有的经济地域分配。正如上面的所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快递业的增长,从而给难租的出去的地方带来客源。新的软件如“抖音”等等的出现,使得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可以通过短时频,通过直播来赚全国粉丝的钱。这些新的事物出现直接打破了原有的由于交通物流、招商政策、税收优惠等区域经济学的范畴,也打破了原本赚钱仅仅对于“北上广深”的局限,现在,在大山深处,只要有本事,就可以赚各地的粉丝钱了,这是科技变革所带来的时代的力量。

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选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规律办事。如何掌握规律?首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哪些实际情况?横向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纵向看,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以伦理道德约束为基础的乡村自治传统,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顺应城镇化大势,但也要认识到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来说,不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乡村都不可能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农情,决定了必然要走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也不能超越现实盲目大干快上。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看,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在实践落地,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乡村间差异迥然、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特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振兴举措,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

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看,必须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还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守改革底线,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三农政策与乡村振兴的论文(精选篇5)

20_年3月8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课”格外引人注目。

如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向改革要动力,重点在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下功夫。

城乡融合发展要跳出乡村看乡村,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还要推动资源要素的强力反哺,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要优化城乡基本服务的供给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门槛不断降低,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户籍制度还是横亘于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一道身份鸿沟,到2018年底仍有2.26亿已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城乡融合发展,既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居家进城落户,又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实现进城和留乡各得其所、城镇和乡村相得益彰。

    54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