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做饺子经历的初二作文-做饺子的学问

子超 1172分享

  饺子是中国最经典的美食,已经流传千年,每逢重大节日,大家都要包饺子吃。这不,今天中秋节,我们家又要包饺子吃了,更重要的是以前光吃不动的我今天也准备去学习包饺子了。

  早上,秋日的阳光刚刚慵懒的洒下,妈妈就出门买包饺子的材料了。回来后,我们一起动手,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下面,本姑娘就开始大显身手了!

  “其实包饺子不难,难的是包之前的揉面、和馅儿。”妈妈说。

  先揉面。妈妈给我一盆面粉让我按她说的方法做。我卷起袖子拿起筷子在盆里画圆。妈妈说话了:“轻点,慢慢放水,然后用筷子慢慢搅拌。”我听了连连点头,并开始行动。开始时一帆顺风,但后来面全都变成面疙瘩,一个一个东躲西藏,我的筷子怎么也无法把他们搅在一起。妈妈见了,眼疾手快地关了水,嗔怒道:“这时候得用手揉面了,再加水就成面糊糊了。”我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开工揉面了,我深吸一口气,拉开架势,开始揉面,随着面疙瘩变成了一个大面团,揉面也越来越艰难,最后我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脸也憋的通红,但始终不能把面团揉的像妈妈以前揉的那样又圆又光。就在我快失望时,妈妈说话了:“宝贝,不用揉面了,拿个盆把面盖起来――‘卧面’就可以了。”说完妈妈拿盆盖上面,说等卧好了再弄。

  接着要和饺子馅儿了。因为工序很多,妈妈只分配了我两个任务——搅拌鸡蛋和切豆腐。我先搅拌鸡蛋,把四个鸡蛋打到碗里,看着黄黄的蛋黄和蛋清,各在一边。我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搅拌到一起。首先,我拿起了筷子开始轻轻搅拌,要记住哦,为了便于蛋清,蛋黄混匀,搅拌时,筷子需上下画圆,画圆的速度时筷子一定不要离开蛋清蛋黄的液面才行,要靠筷子较为快速的不停搅动,将蛋液挑起,就像是滚筒洗衣机滚筒一样去搅拌。这样的搅拌,即快又好。不一会,鸡蛋就搅拌好了。

  下来就是切豆腐了,切豆腐的时候一定要切小,很小心的切,不能切到手。我从小就怕刀,切豆腐的时候,可是克服了恐惧感呢!我完成我的任务时,妈妈已经把其他的活都干完了。把鸡蛋煎好做成鸡蛋花,把韭菜和豆腐和在一块,加上调料,拿热油一浇后,馅料就差不多完成了。只是往一块搅拌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否则会把菜弄到盆外。

  然后就只剩下包饺子了,包并不是很难,擀好饺子皮,把菜往里面填满,捏成饺子就完成了。这样反复包饺子的动作,不久终于包完了所有 的饺子。

  看着锅里的饺子,我成就感满满的,心中不由得感叹道,原来做饺子的学问还真不少呢。我以后一定要多练习,真正自己动手做上一顿饺子给妈妈吃。

  专家点评

  杨克顺教授曾言: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一篇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其主要原因就是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身边那些现实的、小的、近的、平凡的、普通的素材的价值性,只要有心、用心去发现,小事情背后也能反映出大问题、大现象;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也能折射出大精神、大品质;普通的小物件也可以挖掘出大用途,大价值。

  这两篇习作是赵黎明老师在国庆假期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学做一道菜或一顿饭,然后做给爸爸妈妈吃,再把做饭体验写下来。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记录了他们的体验过程及心灵感悟。

  党雪松同学的作文语言生动,活泼,幽默,从做菜前的准备,做菜的过程,做菜后的成功感,无一不体现了小作者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行文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体现了快乐作文带给孩子内心的愉悦,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白佳欣同学的这篇体验小作文,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包饺子的体验中,体悟到生活的学问。小作者包前信心十足,遇到困难时虚心接受妈妈动作指导,在妈妈的鼓励下拥有继续包下去的信心,这就是人生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人的成长。

  赵黎明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实践,抓住了语文的根本,融入了育人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培养能力的同时,站在了人类生存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生存体验意识。让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成长。

  正如杨克顺教授所说: 其实,同学们身边看似平常、普通、不值钱、没价值、小的、近的、现实的人事物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挖掘,都有可写的价值,况且这些人为我们所熟悉,事为我们所亲历,物为我们所感知,以这些离自己近的、亲历的、熟悉的人、事、物为素材,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作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中,学会感悟,学会生活,在轻松愉快中写好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真快乐作文研习堂】

【本文作者:白佳欣】

    45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