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和远方为话题的初中二年级作文(2)

春燕 1172分享

  古代文人好饮酒,这是常事,但能把饮酒诗写得如此狂放不羁的人,李白是第一人。天宝元年,李白受道友吴筠的请荐,怀着一腔抱负喜气洋洋来到长安,以为自已终于可以“济苍生、安黎元”。但此时的唐玄宗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了,他召见李白只是为了给他一个翰林供奉的闲职,进而为自已博一个“尊贤爱才”的美名。

  这对李白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而失意的打击,酒杯,成了他倾吐满腔愤懑的载体。当时杜甫的《饮酒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狂”气,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一种直白的嘲弄与讽刺流露无遗。

  在长安三年的闲政生涯与朝廷小人的弹劾,使李白深深感到了时局的黑暗腐败,报国无门的悲哀与对官场的清醒认识,常使他激愤不甘,压抑的情怀喷薄而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的每一次发泄,都离不开酒杯。酒,使他的内心忘怀得失,徒乐无忧;酒,使他的思想合而又分,分而又合,最终还是落在了一个“狂”字上。端起酒杯,他似乎又想到了“青泥河盘盘,百步九折萦岩恋”与“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大好河山,这是他少年得志,四方游走的印记。

  端起酒杯,他似乎又想到了“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在当下,又想到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旷世胸怀与豪情壮志。这是他于不得志中寻求自已内心一片天地的漫漫历程,这是他的“远方”,是“诗”与“酒”的远方。

  “寄蜉蝣于天地,而渺沧海之一粟”,这是东坡居士对于人生苦短,个体微小的慨叹。苏轼一生可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讳,为此几遭众小人诋毁,险陷于死地,但他仍旧不改高风亮节的铮铮铁骨。苏轼从不人云亦云,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他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风云变幻。

  在“乌台诗案”之后,东坡入狱,被贬至黄州团练副使,从此在黄州度过五年的谪居生涯。但他毫无悔恨之意,反而怀着随缘自适的开阔胸襟,作词一首《定风波》,其中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以“谁怕”的豪情勇气,“轻胜马”的悠然惬意,表达出他面对自然界以及政治波折中的“风雨”的坦然自若、不畏坎坷艰难的“任性”之精神。

  在后来的经历中,苏轼的官职被一贬再贬,最后只能背井离乡,只身前住海南,独自在热带的小岛上眺望大海,独吟诗赋。苏轼一生辗转流离,颠沛了万里的行程,但是他的内心却从未放下过那份豁达与磊落。自古以来,郁郁而终,怀才不遇的文人比比皆是,但能如东坡一般写出如此放旷坦然之作的,无人敢称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东坡之词旷。豪放,使苏轼在失意中依旧能打起双倍的精神毅力来笑看人生;自适,是他于浮浮沉沉中立足,于往来奔波中不倒的利器。不朽的人格魅力带领着东坡居士‘处江湖之远’却仍可以一步步与人生博弈,走向他心中的‘第一境界’”,随着“诗”,一路向“远方”。

  “诗”和“远方”,何也?于纷乱红尘中觅得自已的酣畅淋漓,于万马齐喑中倾吐内心的铿锵之声。

  陶潜的远方在隔绝人世的桃源;李白的远方在他“拨剑四顾心茫然”却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小小酒盏之中;苏轼的远方在他那可以与天齐高,与地齐宽的心灵。

  我们的远方在哪里?走向一片无拘无束,不为生活的磨折所累的精神家园,自由自在,宠辱偕忘,此岂非天心人意乎?

  “诗”中自有一个人的“远方”,或异或同,或真或幻。以诗为寄,放纵自已内心的选择,追求美与梦想,即使无人理解,无人喝彩,这依然是我们人生中一台大戏。对“诗”与“远方”的憧憬,由古至今,从未停歇。

  多么美妙的境界啊!

  “诗和远方”。

  作者|八(4)班 陈泊祎

  公众号:美宁天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86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