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李季 1172分享

  《檀香刑》是中国作家莫言非常残忍血腥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檀香刑读后感1000字,希望你会喜欢!


  檀香刑读后感1000字:最残忍最血腥

  《檀香刑》是我读过的最残忍最血腥的一篇小说,整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猫腔戏班的班主孙丙的妻子被洋人侮辱、遭遇灭门惨祸,孙丙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反抗洋人。孙丙有个美丽的女儿叫眉娘,是县令钱丁的情人。在袁世凯的压力下,钱丁被迫将孙丙关入大牢,并给他施行类似西方木桩刑的一种残酷死刑———檀香刑。行刑者是大清朝头号刽子手、也就是眉娘的公爹赵甲。赵甲把这次死刑视为他退休生涯中至高的荣誉,一心要让亲家死得“轰轰烈烈”……

  小说并没有强烈的矛盾,只有一幅幅血腥的场面。 莫言在这部小说里以钱雄飞被凌迟做铺垫,以孙丙被施檀香刑作为高潮。凌迟与檀香刑都是刑法,都是以最大程度折磨人为目的,下发施刑令的人就是要旁观者看这个过程,正如古罗马被的当权者用来将奴隶喂食,一些人像嗑了药一样兴奋的看着一些人的死去,他们得到了满足,他们导了这场戏,戏的内容就是死亡。

  小说总共讲述了六次行刑过程,演绎了五种不同的刑术:赵甲受母亲幽灵的引导来到京城,目睹了刽子手处决“舅舅”的场景,此时用的是“斩首”;刽子手余姥姥惩处偷盗国库金银的库丁,用的是“腰斩”;余姥姥和赵甲联手处死太监小虫子,使的是 “阎王闩”;赵甲给戊戌六君子执刑,用的是“斩首”;赵甲给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执刑,用的是“凌迟五百刀”;赵甲告老还乡后再度走上刑场,给孙丙上惊天动地的“檀香刑”。每种刑术,都以追求残忍的极致境界为目标,它的精致、考究、细腻,都是为了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受刑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这些刑术,作为中国历史上极权统治人性沦丧的一种高度象征,它所隐喻的不只是统治阶级那种近乎疯狂的非人道性、残忍性的专制本质,还折射了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极为高超的集体智慧。就像女人的裹脚是中国传统男权变异后的产物一样,这些酷刑的发明与创造,同样也是封建权力阶层变态后的自然产物。它以肉体作为政治权力的演练对象,试图验证皇权的无限性,实质上却暴露了这种极权的变异本质。

  《檀香刑》道出了中国传统刑术文化的血淋淋的真实本质。莫言说:中国人的人性中有这种看客的心态,在欧洲人的人性中,也有这种看客的心态。在欧洲要用绞刑处死一个犯人时,也有好多贵妇人、贵小姐买好票,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帽子去观看。当被处死的人被带上绞刑架,或者断气的时刻,这些贵妇人也会遮着眼睛去尖叫,但第二次有这样的事情她们还会去。此时的刑罚演变成为一种人类同类间特殊的杀戮和折磨,一种以同类的痛苦和恐惧为欣赏对象的游戏。堂堂中华的善良子民人性畸曲到了这种地步,这何尝不是对看客麻木、冷漠心理,乃至专制、暴政、野蛮的有力控诉。莫言用锋利的刀笔切人到了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内部,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那些消极内涵,达到文化批判的目的。正是这些刑术中所包含的种种繁富驳杂的文化内蕴,决定了《檀香刑》所蕴藉的那种深远的悲剧力量。因为这些刑术,已远远超出了法律的惩戒意义,失去了皇权正常发挥的历史作用,沦为统治阶级以生命取乐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民众激活贫乏生活的一种特殊庆典。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意图,既是对法律本身的嘲讽和消解,也是对某种人性变异后所产生出来的文化痼疾的尖锐反诘。

  檀香刑读后感1000字:为朝廷效力

  用檀木穿过人的尾骨直达头部将人钉起来的酷刑竟然有如此古色古韵的名字。小说开头是几个主人公各自的道白,中间一部分是作者记叙故事,最后一部分又有各个主人公将故事轮流讲完。这样的结构机具艺术,流畅饱满,从不同人物的视角看故事的发展,故事情节相叠合的部分经过共同经历事情的当事人一起讲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流畅的美感。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是高密知县,他为人端正,饱读诗书,爱民如子又有一个报国之心,对自己的夫人充满尊重,有为夫担当,对于自己深爱的眉娘又笃定深情,哪怕是境况危急窘迫之际,依然惦念着心上人。他也是一个没脑的用材,胆小懦弱,容易被人左右,看到列强的强大和袁世凯的敷衍谄媚,他一边惜国爱民,一边时刻想着自己是否可以加官进爵,袁世凯透露出一点想要重用他的意思,立马就没了爱国的立场。看到孙丙不愿屈死而愿受刑以激醒民众,他看出其中大义,帮孙丙完成了心愿,在他想活的时候帮他活,想死的时候也要助他一臂之力。如果不用受这极端政治环境的挑战,知县钱丁一定是个收人拥戴的好官,一个问心无愧的好人。可是他偏偏生在乱世,活得辛苦,想死却不是死的时候。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是赵甲,他虽做着“下九流”的刽子手,但是他尊重自己的职业,不看轻自己,磨练杀人技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已经不只是人了,更有半分鬼神样。这部小说也十分详细描述了凌迟刑,阎王闩和檀香刑,读起来残酷血腥,施刑者的心里活动和受刑者的心里身体都有入木三分的描述,这些情节读起来很有画面感,脆弱的读者应该拿捏分寸。赵甲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他只想着身为职业杀手的使命感,荣誉感,想着为朝廷效力,他对于世道险恶,国家受难置身于外,却全心在自己的匠人人生。

  孙丙是该书的英雄,高密的造反者,这个可怜的艺术家不幸遭到灭门,最亲爱的家人都被一一处死,没任何错的孙丙蒙受一切人生惨剧,最重被折磨得痛不欲生,幸被高密县送了一刀才能消停死去。孙丙想要将德国人杀尽,可是迫于农民的眼界心胸,竟然加入义和团,演出许多闹剧,装神弄鬼不能成大气候,但是因为他聪明过人,也将一些列强杀了赔命。

  檀香刑读后感1000字:看似

  故事叙事看似杂乱无章,但莫言以孙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的视角分别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小说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在小说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小说以四人在孙丙抗德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孙眉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刽子手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个自认为的伟业,小甲唯父是从,而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方面深爱着眉娘,同时关爱东北乡的村民,内心深处并不想抓眉娘的父亲孙丙,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同时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不得不抓住孙丙。这二者矛盾始终在后者冲撞,一开始释放了孙丙,但之后却迫于朝廷与列强的压力,再次逮捕孙丙,并协助赵甲完成这一其自认为伟业的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由此凸现出来。孙眉娘热烈、坚定、执着,赵甲阴险、毒辣、狡诈,小甲懦弱无能,但最后舍己救父却体现了其孝的一面。对于县令钱丁而言,痴情、正直、爱民体现了其善良的一面,但另一面却是追名逐利,惟命是从,可见多方面的冲突,造成后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最后他刺死孙丙,阻止檀香刑的阴谋。可算是其良心未泯灭,从利欲中复归。

  孙丙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情耿直好爽,才情卓越,猫腔技艺无与伦比,德国人高密县修建铁路。年轻时刻不务正业,迷恋青楼,列强入侵,害其家破人亡。一幕幕惨剧激起了孙丙的仇恨,忍无可忍的他,加入义和团,走上反抗的道路。带领村民抗击德国侵略者,拆毁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可谓英勇无畏,执着至死方休。但同时也充斥着其农民阶级不脱其局限的愚昧无知、食古不化。

  小说将腐朽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惨绝人寰表现的淋漓精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之上的历史机制,成功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生存的阴暗法则。将檀香刑的渲染表现的淋漓尽致,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最黑暗的一页,也暗示着腐败的清王朝的两面性——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惧怕列强侵略者。

  《檀香刑》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赵甲、孙丙、钱丁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刑罚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场文化的“隐”性内涵。莫言用批判的眼光对此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60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