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初中生读后感

小妹 1172分享

  《追风筝的人》中的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初中生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追风筝的人》初中生读后感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是啊,爱,无处不在。想要发现爱,就必须要用肉眼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就在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感情的涟漪,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一切的发生只因为我读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从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爱,而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不错,正如对这本书的评价一样,这是一本可以洗涤、净化人类心灵的旷世奇作,是两本可以让读者对爱产生多种理解的书。总而言之,这两本书是神奇的,是能让人为之振奋的。

  至今还没有忘记这本书中的那些情节:哈桑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脚之后。在那一刻,哈桑对阿米尔式是付出的爱,是朋友对朋友之间不求回报的爱;在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小巷里的一切。知道了他站在那儿,却袖手旁观。知道阿米尔背叛了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最信任的朋友竟然陷害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他。哈桑没有揭穿阿米尔的罪行,没有把残忍的事实说出来。而是原谅了他,宽恕了他这背叛了朋友的人,宽恕了他这负满罪孽的人,也宽恕了他的心灵。在那一刻,哈桑对阿米尔是宽容的爱、仁慈的爱;在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的亲生兄弟,而此时哈桑却已经死了的时候。回想起自己过去对哈桑的种种伤害、逼迫,而哈桑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自己,阿米尔愧疚万分。在那一刻,阿米尔对哈桑是一种愧疚的爱,一种兄弟之间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爱。没错,是血缘、是兄弟情、是爱把他们牵在了一起,让他们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确,尘世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我想,也不寞过与骨肉分离,遭到背叛。而哈桑,他的一生中,就经历了这两个最大的痛苦:爸爸死了,而他自认为最好的、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也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了他。他没有过多的悲伤,没有过多的叹息,也没有对别人或是对苍天的埋怨,就连一丁点也没有。他还是从短暂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还是以他无比仁慈的心包容了阿米尔,甚至还告诉自己的孩子:那个背叛了他的人是全世界最好的、最优秀的人,也是他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会如此得仁慈,如此得善良、如此地包容他人?难道是因为他胆小、懦弱,不敢揭发阿米尔的罪行吗?我想,不是的。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对别人的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爱,也充满了包容、仁慈的爱!这整本书都在讲述爱、强调爱。是的,不管是哈桑对阿米尔好,阿米尔对哈桑也好,他们之间都充满了对对方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宽容的爱、愧疚的爱,等等。这些爱让我们为之感动、流泪,更让我们叹服,甚至是崇敬。

  这篇文章,我之所以要围绕爱来写,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爱已是越来越少了。人们都已被金钱、权利、地位或是种种的利益所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心灵。而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快乐、单纯,还有爱,它们也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确,在繁杂的世界里,自己已经很少会感受到爱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爱的话,就会变得残忍、虚荣、罪恶。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反之,没有了爱,那就没有了一切。如果没有了一切,那我们还能生活下去吗?或者我们存活下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只想告戒一句:“人们啊,请你们不要把爱给抛弃了!不然,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你们自己啊!”

  《追风筝的人》1500字高中生读后感

  我时常幻想自己是来自未来的,这样,有一天我面对未来某一时刻的突然变化,就会更从容,面对陈年往事也会更慷慨。但,我更适合平庸,如寻常人一样琐碎繁杂的生活,对时间的细枝末节斤斤计较。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么人更多的开始依赖回忆,甚至靠那些零星琐碎的回忆支撑往后的日子,有些回忆很美好,有些回忆很心酸,有些回忆让人长大,有些回忆让人显得很无知,有些回忆慢慢泛黄,有些回忆仿佛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总是从儿时的回忆展开。

  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和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

  所以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所有读者不禁感叹,少年时的友谊是那么充满力量,干净而持久的。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很多人说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这种观点我不赞同,我看见他们之间分明有一道友谊的光芒在闪耀。

  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阿米尔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所以读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潮湿的童年印象,总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发誓为对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脸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无论是平凡的阿米尔和哈桑,还是高高在上的查希尔国王或者卡尔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预定的座位――阿米尔不再是阿米尔,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们必须戴上社会分给他们的面具。

  哈桑总是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尔却选择沉默冷酷的逃避,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并不单单是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在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被灌输了相应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

  “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统治者”,这样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树下的童话,“王子与贫儿”不可能成为兄弟,因为他们命中注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赎行为,也只不过是在获知自己与哈桑的同父异母兄弟关系之后对身世的无奈认可,也就是说,他仍然没有证明自己已经找到了“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我们少年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三五结伴,促膝长谈。那是在我们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构建的虚拟场景,属于物理学讲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微弱的友谊遇到挑战的时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友谊的桥梁必然坍塌。

  于是当阿米尔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负甚至猥亵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和逃避;与此同时,哈桑却为了阿米尔的风筝坚定不动摇的和对手较量,对手残忍的揭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主仆关系,哈桑大声反驳说两个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现的阿米尔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一点激励也没有丝毫感动,他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于是悲剧发生。

  这就是我们对友谊最大的误解,认为它是万能的。

  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在写作中有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这使得整本小说有了37度2的体温,甚至能听到书页里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开。然后奔腾或是呜咽,越过急滩,冲出峡谷,最后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追风筝的人》也还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800字

  在跟读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朋友交流时,书中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当然我对这句话的印象也特别深,毕竟这简短的一句话诠释着哈桑所有的衷心!但是书中还有一句话,让我不得不想很多,就是拉辛汗说的: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从阿米尔来说,他与哈桑的感情始于主仆关系,深于放追风筝,毁于背叛,后又因寻找索拉博而重续!当阿米尔与索拉博并肩作战对抗塔利班的阿塞夫时,他看见了当初他与哈桑共同面对阿塞夫的挑衅哈桑勇敢的保护自己的那一幕!而如今,是哈桑的孩子再次用弹弓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因背叛而染上心病的阿米尔,此刻如释重负,心病悄然无踪!不管最后阿米尔和他的妻子索拉雅是否与哈桑相处的愉快,或许更重要的是阿米尔的心病如何得以痊愈:勇敢地面对犯下的错,勇敢地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在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上,阿米尔曾为懦弱洗脱:为了一个“哈扎拉”孩子他竟深入虎穴,他本可以拒绝拉辛汗,拒绝来到这个令人绝望不安,充满恐惧与死亡的地方,毕竟懦弱也没什么!在喀布尔面对塔利班的阿塞夫时,他的内心经历着与当初为了得到完全的父爱而陷害哈桑迫使阿里与哈桑不得不离开喀布尔的那个下雨天他站在二楼窗边望着哈桑离开时近乎相同的痛处!他想着他完全可以像印度电影里的情节一样跑下楼拉住哈桑并挽留到最后,他没有,而在喀布尔面对的是索拉博时,他的选择却截然不同!当他回答法拉德说他与那个塔利班(阿塞夫)都是罪有应得时,当美国被塔利班偷袭时,当阿富汗被美国轰炸时,似乎印证着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阿富汗国王重新登基时,当索拉雅父亲被召回重担重任时,似乎也印证着一句话: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拉辛汗写信给阿米尔并告诉他真相时,又印证着一句话:忠言逆耳!当索拉雅被她父亲从一个吸食毒品的阿富汗男人手中生拉硬拽回家时,父爱有的时候可以很野蛮…

  最好的是,阿米尔从有心病到心病得以痊愈,印证着: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怕犯错,怕用一个接一个的谎言掩盖!当能体会到阿米尔心病痊愈的那一瞬间是多么多么的幸福时,我想我们都应该像后来的阿米尔一样,有一颗勇敢的心,勇敢地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500字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而追逐风筝的过程,便是对人性的救赎。 拿起这本书,你最难办到的就是将它放下。他是一个整体,一环扣着一环。你只有在全部读完后才能领悟书中的意境。那简单的字里行间中隐隐存在着巨大的悲伤,让你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仿佛被黑暗被迷雾埋没。这个故事里有爱,有亲情,有友谊,有背叛也有赎罪......着实令人震撼。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

  全书以风筝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阿尔米在不断的追逐心中的风筝中慢慢成长的故事。开篇在冉冉升起的风筝中以倒叙的形式回忆起了阿尔米的童年。富家子弟阿尔米和他的小仆人哈桑从小在一起长大,玩耍,放风筝。但是在1975年的某个阴云密布的冬日这种固有的平衡被打破,生命的轨迹从此发生了偏转,也是这天改变了阿尔米的一生。那天是喀布尔的斗风筝节日,哈桑最终帮助阿尔米夺得了斗风筝的冠军。也是在这天,哈桑对阿尔米说出了那一句最感动我的誓约:为你,千千万万遍。对于哈桑来说阿尔米比起他的主人更是他的伙伴会为他念故事书,在树上刻下自己和阿米尔的名字......然而后来在哈桑为保护阿穆尔的风筝而被大孩子凌辱的时候,在墙后目睹一切的阿米尔却转身跑掉了。他无法以同样的诺言来回应哈桑。之后的日子虽然哈桑一如既往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但是阿尔米却无法接受现实,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愧疚,无法正视哈桑的宽恕,无法面对哈桑的忠诚。最终迫害哈桑使他离开了这个家。在后来苏联侵略阿富汗,阿尔米被迫和父亲逃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也结识了妻子索拉雅,但是这么多年他始终无法宽恕自己。直到拉辛汗对他说:这里,又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垂垂老矣的拉辛汗对阿尔米讲述了这几年喀布尔发生的事情和他一直从未透露过的秘密。原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阿米尔的弟弟。他现在有了妻子,孩子,甚至找回了母亲。但不幸的是他和他妻子也死在了苏联士兵的枪下,只剩下儿子索拉博。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最终阿米尔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与愧疚救回了索拉博。只是索拉博的却因精神上的伤痛与虐待而失去了感情,唯有在说起父亲与阿米尔最喜爱的风筝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最终阿米尔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救赎,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救赎。就像阿米尔所说的:原来在那间屋子里的人,除了我,要么已经死去,要么即将逝去.......

  无疑,阿米尔是全书的主人公。这场救赎更是对他的刻画,但是阿米尔身边的人又何尝不是呢,每个人都在追逐风筝,人性在每个人身上闪闪发光。 哈桑,善良与忠诚。几乎世间一切美好的词都可以用来形容这个孩子,他继承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美德。为善良而生,为忠诚而死,在死的时候也不忘了对自己的嘱托。忠诚,既是他的耀眼之处又是他致命的弱点,又或者说这是一种自卑。他无法忘记自己和阿米尔的主仆差距,无法去戳破那层无形的隔膜,终究无法与阿米尔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他一生都在追逐一个风筝—阿米尔,他渴望得到阿米尔的友情与肯定,最终付出了生命。宛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和哈桑的父亲,也是全书中最深刻最令我感动的人物。他正直,坚强又勇敢。最触动我的就是在苏联攻占阿富汗时他带着阿米尔去美国的途中时同车的一位女人被俄军看中欲扣下时不顾阿米尔的阻拦挺身而出毫不畏惧的与俄军抗争即便吃一千颗炮子也不倒下,最终救回了女人。这种人性的伟大触动了我,而他在患癌症后也坚决不让俄医来为自己看病,在临死之前就算最后一次也要亲吻了自己国家的泥土。这种爱国的精神更是令人震颤飙泪。不过尽管他付出了很多,他一生还是活在了愧疚之中。他的儿子哈桑便是他的救赎,他一生中都在追逐的风筝。他没有意识到弥补这个过错而必须付出的东西—他那旁人不可触犯的宝贵尊严。正因为他不会抛弃而终生遗憾,在阿米尔的毕业典礼上反复的念叨:如果哈桑也和我们在一起就好了。

  出于人性的救赎使他们竭尽全力的去追寻自己生命中的的风筝,酸涩又痛楚。像一场荡气回肠的轮回交响曲,壮阔而悠长。人生就是这样,犯错,挽回。用一生去赎罪,去追逐。 人都会犯错,但只要能够真心悔改,我觉得没什么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风筝,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追逐着,义无反顾,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和追寻过去中度过的,我想: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淋漓尽致。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的思绪如同天上的一只只风筝高低起伏。宛若在梦中,我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对我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起了那只蓝色的风筝,想起了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时的阿富汗没有硝烟,没有战火,阿米尔和哈桑就出生在这里,一个美丽祥和的地方。

  阿米尔和哈桑的命运,或许在出生时就已注定。也许是阿米尔父亲与哈桑父亲的主仆关系,也许是普什图人对哈扎拉人的歧视,使阿米尔和哈桑,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阿米尔十分渴望父亲的关爱,于是参加了一场风筝比赛。当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红风筝时,他取得了胜利。忠诚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经得罪过的人拦下。这时阿米尔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见哈桑被人欺辱,却跑到了一边。正是因为他的胆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赎罪的路上。

  我们或许无法责怪阿米尔。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藏着一个像阿米尔一样的小人,胆小、怯弱的小人。我们只能用自己的选择去弥补我们所犯的错。

  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赎罪,放弃了在美国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时局动荡的阿富汗。是的,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历经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的亲侄子。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犯错,然后弥补,然后再无可避免的犯错,然后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弥补。在这条通向好人的路上, 阿米尔一直在赎罪。历经千辛万苦,阿米尔终于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灿烂的晚霞中,一只只风筝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场风筝比赛。阿米尔和索拉博齐心协力,将最后一个对手的风筝割断,他们赢了。当那只风筝飘落时,阿米尔追了上去。就像儿时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用一生去追的那只风筝,是亲情、友情、爱情,也是正直、善良、诚实。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他自我期许的人。追风筝的人,所追逐的仅仅是风筝吗?很明显不是。我想,那只风筝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只断线的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去追寻自我救赎的那只他心里面的飘忽不定的风筝,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寻求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

    90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