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关于浮生六记的读后感作文

小妹 1172分享

  《浮生六记》是沈复先生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生关于浮生六记的读后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浮生六记读后感

  初识沈复是在初中学《童趣》,觉得这位作者的玩法很新颖。读到“张目闭日,明察秋毫,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沈复日后定学有所成,做了大官,或是成了智慧的古代科学家。

  沈复自己也说,自己出生时正值太平盛世,又在富贵人家“天之厚我,可谓至矣”。然而最悲惨莫过于“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这际遇和曹雪芹有点相似。年迈的沈复在回忆往事时也感叹,“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自作孽耳。”美满的人生因为自己的性格而一步步书写为悲剧,中年丧妻,继而丧父、丧子,求仕无果,负债累累,家庭矛盾重重,女儿嫁为童养媳……沈复也意识到了这个结局,可是他拒绝改变。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用在沈复身上很对。他有文人的才华,他懂得在困境中作乐,懂得审美的情趣,懂得彻彻底底的爱情,甚至还有自由与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这不得不让我辈佩服。可是这些在当时不是走入正道的钥匙,沈复的个性里少了一股闯劲,去拼尽全力杀到这个混浊的社会中,好好地杀个淋漓尽致再出来的勇气。父亲介绍他去向名师学习,他因思念妻子而三月即还,还时“喜同戍人得赦”。现世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很多当代诗人都有点这种感觉。可是沈复连“啃老”之计都没有,和父亲闹掰了,看来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至于多次逐出家门,父亲临死前也没见最后一面。

  即使是爱情的方式,也是文人的方式。青梅竹马时藏的一碗粥,洞房前夜偷偷握的一下手,一起讨论李杜之诗与各种花前月下。在《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里满满的都是沈复和妻子芸情投意合、恩爱无间、苦中作乐的描写。芸成了文人心中贤妻的典型:知书达理、心灵手巧、富有情趣。然而事实上,包围着他们的,不是三径松菊,而是拮据生活与和长辈间矛盾。仔细阅读,会发现沈复的家长绝对不是《孔雀东南飞》里的恶毒母亲,他们只是受不了儿子的不上进与儿媳的不规矩。芸读过书无妨,但费尽心机给丈夫寻觅一妓女之女做妾,给公公寻觅一年轻女子做妾,陪丈夫和渔女喝酒嬉笑……或许这都超越了其公婆老人家所能承受的范围。

  单纯看两人的故事,我其是很感动。只是放在这样腹背受敌的境遇里,就只好惋惜了。沈复终于还是没有超越一个文人,或许他的游记篇篇佳作充满勇气与不羁,却难以掩盖生活上的逃避。他的重心在邀友、赏心乐事、把酒当歌上,在去酒船找妓女上(且不止一次),在和妻子你侬我侬上。关于两人的未来、子女的未来、父母的养老,他并未在意。以至妻子只能去友人家中养病、丈夫只能典当家产安置亡妻。夫妇俩与孩子们做最后诀别时,是否对当初后悔?文人的情感仿佛积淀了千年,在一刻喷薄而出,书尽心中委曲,却不能面对短短一世的责任,不能活得安稳。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是芸对沈复的唯一要求。可是他连这个善终也没能给她。

  晚年的沈复继续他的游历与不羁,怀念着失去的亲人,把离思发酵成文思。

  他,千古中华又一文人,记载下他的“浮生”。沉沉浮浮,看似想主宰自己与时代不同的命运、却最终最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他,一如一根别致的鸿毛,亦重亦轻。

  浮生六记读后感悟笔记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记读后感9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傍晚来到房间,心有无倚之孤独感,站立在窗前遥望天边浮云,发呆了一会。点了一支烟,燃烧,不喜欢烟之苦涩,可是不抽,心中惶惶的,没有着落感。胡思乱想一会儿之后,用毛毯做枕,舒服地躺下来,拿起那本《浮生六记》小说,翻看起来。

  记得先是在林语堂的小品文中看到《浮生六记》的介绍。林语堂曾经说:“陈芸(游鱼注:该书作者沈复的妻子)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生活中,陈芸也是最令人喜爱。她生具慧才,性情洒脱,简直是人心中理想的妻子。”那时,我记住了陈芸这个名字。后来,我翻看《世界文学》,发现它将《浮生六记》列入传世藏书,不由心生阅读的渴望。此后,在各个书店留意《浮生六记》,但是遍寻不着。最后,却在一家不起眼的书摊上看到,书都没有浏览一下,就买下了。买来之后,没有急着去读,在床头放了数日。我当然不是书痴,没有这样的雅趣——先闻闻书香,反复抚摸书面,吊足胃口,然后才煮茶燃香静读。没有急着读,乃是因为近来心情不佳。现在,我终于翻阅本书,果然写得至真至情,让人感动,文笔尤其细腻。读了一会儿,看看前序后编,才知道这也是残本。前四卷是沈复写的,后两卷是曾国藩续写。我有点疑惑,为什么一些好书总不是全本,例如《红楼梦》。大概后人无比喜欢原作,就大胆地写起续篇,有着修补完璧的美意。《浮生六记》其实是沈复自传,细腻地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记载了浮生里种种悠闲的乐趣。何谓浮生六记?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到幽闲之情趣。古人说过“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写闲情,如月照苔石,写艳情,如雨落发梢。这本书恐怕是中国文人自足常乐悠闲自得的最佳写照,恐怕只有深得生活真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自传小说,也恐怕只有讲究情趣的闲人才会静下心读读本书。在现代纷纷扰扰追名逐利的社会中,读这样的书,有点逃避有点抗争有点无奈。读罢,难免感叹——时光匆匆,浮生几何,何不给自己留下半日悠闲,抵它十年尘梦。

  总之,读《浮生六记》可以玩味,却不可羡慕,毕竟沈复的浮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学得,毕竟古人的悠闲,不是现代人可以模仿的。

    90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