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芝麻的高中优秀作文-芝麻花开(2)

子超 1172分享

  夕阳下,打麦场里的几个麦草垛俨然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天安门。着实令人神往。打麦场的空地就像天安门前的广场,迎接着一群列队前行的仪仗兵。虽然没有整齐的步伐和那激昂的乐队声,我们依然乐此不彼!听不到父母站在村口一遍遍叫着乳名,我们是不愿离开的。就是临走时,我们还不忘,摘下几个开裂的芝麻荚,把芝麻籽磕在手里,倒进口中,嚼着跑回家去。

 

  等农忙过后,父母才腾出手来,收集芝麻籽,他们先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然后把整捆的芝麻,一手提起来,一手拿着棍棒不停的敲打。肥嘟嘟的芝麻籽就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沙沙,唰唰,甚是壮观。磕芝麻是不会费太多劳力的,他们一会儿就洒满整块塑料布。母亲用嘴轻轻一吹。那些晒焦的芝麻叶也纷纷的滚落下去。它们像完成使命的母亲,等子女们成家立业,就躲在老家,守着那孤独的老屋,终老一生。装芝麻籽的小口袋是用粗棉布缝成的,据说透气,还防虫。收起来的芝麻是不可以暴晒的。芝麻籽在那个时代是稀罕物。它们总是被父母小心翼翼的系上红布条。悬挂到屋檐底下,等到重大节日或子女过生日时,把芝麻籽掺在面里,擀上一叶面皮。一碗面条就着咸菜,怕是那时最美好的奢侈的生日礼物。母亲还不忘送你祝福语: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农村,恐怕没有比生小孩再高兴不过的事情了,一些亲戚近邻总归要送些礼品,物资匮乏的年代,礼品自然简单而朴素,聪明的乡亲们总能想起一些支撑脸面的方法,在橼子底下放上麦麸,紧接着放上自己纸包的红糖,为了凑数再包上二斤小麦,最后还不上熥上几张粘上芝麻的烙馍,以示礼物之多,同时也喻为“多子多福”然后盖上红布方块。中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总会回赠几张焦烙馍,也就成了孩子们争相分食的美食。后来我还在书里读到有关于芝麻的歇后语,芝麻地里长苞米--高低不齐,芝麻地里的老鼠--吃香,针尖上落芝麻--难得。这些林林总总的说法,恐怕是老百姓对芝麻最朴素的表达。

  土地承包到户,老百姓的粮食较过去多了些。但是老百姓的耕作方式,依然在农耕时代徘徊,村里东方红拖拉机又渐渐的退出了舞台。家家养牛养马,就是就是为了耕种承包到户的小块土地。大型拖拉机也失去它往日在田野驰骋的风采,纷纷变卖,也没能走进平常百姓家!再加上灌溉条件的不利。粮食自然不是富足的。玉米依然农村人的主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城市很多人都争相品尝玉米馒头,并饶有兴致的说,还是过去农村好,能吃上这香喷喷的玉米馒头。我总是摇头不语。因为我一看到它,总是反胃。倒不是忘了过去的贫穷日子,吃伤了的胃是难以恢复的。玉米馒头干涩与难咽。我想不经过那个时代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孝心如芝麻一样金贵,我8那年就深深的懂得。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家中唯一享受吃白馍的女主人。那时父母总在地里劳作,有时回来晚了,就在家里面赶紧烙上几张馍,也就是北方人喜欢的软柔柔的烙馍。父亲总是烧铁鏊子,母亲总是擀面,面总是和上两种,一种玉米面,一种小麦面。单纯的玉米面是烙不成馍,只有掺上两种面才能勉强有了筋骨。父亲再累,也总会搬上板凳,取出一丁点芝麻掺和在奶奶吃的纯小麦烙馍上,温热柔软,筋道有嚼劲,散发着芝麻的香味。好吃极了。每每这时,我总站在旁边,想吃一口纯小麦带芝麻的烙馍,可那不是我的,是奶奶的。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伸手去拿那张小麦烙馍时,却被眼疾手快、正在烧铁鏊子的父亲用木痞子敲打的手上。我哭了,母亲也哭了。奶奶狠狠地打了父亲。颠着小脚,拿着烙馍,领着我出去了。儿时最痛苦的记忆,莫过于对一张小麦面带芝麻烙馍的奢望。自此,母亲总是多留一些芝麻籽,撒在畦垄上。也会在我的烙馍上撒上几粒芝麻,有时芝麻富足了,还会兑换半斤香油,在我的咸汤里滴上几滴香油。

  母亲近70岁的时候,还不愿交卸土地,我和大哥、二哥纷纷劝她,她总是不情愿。虽说现在大型农用机械已在政府的扶持下,纷纷进入农户,但田地耕作必竟是体力活。我们总担心母亲身体吃不销,两个哥哥又在城市务工,也少有时间帮上家里忙。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总不愿让我去地里帮忙。实在拗不过,我也干活总是赶不上母亲,不一会就会汗流浃背。她就会停下来,扯下他的头巾,为我擦汗。真是母爱子,汗中情。母亲对土地的执着,终究没有战胜岁月的衰老。同意放下土地。还留下一小块边角地,春天种上蔬菜,夏季就撒上芝麻和大豆。她总是把收成,分成三等份,送于我和哥哥家。土地多了,真正耕作的人却少了,两个嫂子只好放下经济作物。改种小麦与玉米,主要是便于收割。平时再打些零工,收入比单纯的种地高出许多。 并用打工挣来的钱,在县城买了房,还买了车。每个工期结束,放假就会带上一家老小去过过城市生活。过不几天,母亲总是闹着回家。无奈之下,把母亲提前送回老屋。土地在种上庄稼前,撒上足够的农药和化肥,至于地里长出的草再也无人问津,有的人家甚至土地荒芜。正如作家彭家河所言,草木才是土地世袭的主人。有些农家的老屋已经破败不堪,那些杂草已经蔓延到这些家的院落。不免有些凄凉。

  土地流转已成必然,没有劳动力的人家只好把土地流转出去。我们家的土地也未能幸免。在母亲的叹息声中,哥哥终于在合同书上签上自已的大名。他们似乎满身轻松的又去打工了。我们三兄弟,这次终于不必再为年迈的母亲不辍劳作而伤神。没有土地的母亲总是闷闷不乐,这一辈子依附土地的老人,总是放不下她洒过汗水的土地,我想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可是后来发现,院落里,房前房后。都被母亲用镢头刨了个遍。有种上了那绿油油的蔬菜和芝麻。平时,手提着小水桶浇浇水,并饲养了一群小鸡帮她捉捉虫,并把长成的蔬菜和那新鲜的鸡蛋送给她的子女们。她总是说,血压高,年龄大的吃不了香油和鸡蛋。

  母亲已80岁了,成了地地道道的空巢老人。她的一群儿女们,总在的工作,很少回家。她有时想我们的时候,慢悠悠的骑着三轮车到各家转转,也许是母亲年迈劳累,坐不一会,就回去了。我不敢想像,等母亲老去的时侯,那个伴我成长老屋是否还在,还能否看到那芝麻花开,吃到那纯正的香油……

  或许我们的后代,仅能从互联网+上了解芝麻信用,只识“信用”两字,不知芝麻为何物,我不得而语!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真快乐作文研习堂】

【本文作者:于光荣】

45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