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

廷峰 0分享

  《台湾光复》是为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一)

  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胜利成果。这段历史表明,两岸同胞不管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也不论有多长时间的隔绝分离,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始终是一家人。”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70周年纪念日,两岸各地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在28日举行的国台办例行发布会上,作为新闻发言人首次公开亮相的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安峰山表示,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大陆有关部门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对于两岸同胞共同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先烈功勋,弘扬抗战精神,共谋和平发展,同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处于重要节点,两岸同胞应当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而复失。

  在两岸庆祝台湾光复70周年之际,民进党方面却极力回避,并利用日本与美国等1951年片面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试图为“台独”寻求法理依据。民进党主党蔡英文声称,关于台湾光复,两岸双方应承认分歧,相互理解和包容。

  对此,安峰山回应记者提问时指出,台湾光复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荣耀。民进党的一些主张是与我们整个民族感情相违背的,其所要的“理解和包容”不过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一种“台独”史观而已。

  安峰山强调,希望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交流沟通,化解偏见和分歧,共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二)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市正式接受日军投降,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被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手段强行攫取的宝岛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历史的沧桑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是日本侵略者长期蓄谋武力强占的结果。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日本军国主义者征服世界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日本明治政府有一个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和“南进政策”,“南进政策”的首选目标就是征服中国的台湾。1874年,日本以琉球遭风难民被台湾牡丹社居民杀害为借口,出兵侵犯台湾。在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和清政府的交涉下,日军这次侵台的阴谋没有得逞。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拟定一份《征讨清国策》,妄图在一场侵略战争之后,将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澎湖等地划归日本版图,同时将我国其它地方分割为东北、华北、江南、青藏、内外蒙、甘肃、准噶尔等几个小国,分别附属于日本(李-登-辉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所鼓吹的将中国分割成七个有“充分自主权”区域的说法,最早的版本即源于此)。日本侵占台湾的阴谋,在甲午战争后终于得逞。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在朝鲜、辽东战场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随后举行的谈判过程中,清政府由于战场上的无能完全失去了发言权,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日本政府首先以“全权不足”为借口,将清政府派往日本谈判的“全权大臣”尚书衔衙门大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兵部右侍郎、湖南巡抚邵友濂逐回,给了清政府一个难堪的羞辱。在清政府又重新派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后,日本大臣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对日方提出的条款,中方“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也就是说,如果不全部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那就继续打下去。由于清政府已经没有了再打下去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任日本政府在谈判桌上予取予求。特别是在割让台湾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更是表现出一副志在必得、急于吞并的嘴脸,这在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李鸿章曾经问道:“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伊藤博文回答:“此系订约商让之事,不论兵力到否。”李说:“赔款还须请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相让。”伊答:“如此,当即遣兵至台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于台湾是处心积虑、图谋已久的,当清政府暴露出软弱无能、不堪一击之时,它就会不失时机地猛扑过来,将其攫为己有。

  《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三)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1895年11月,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今本岛全归平定”。然而,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也拉开了序幕。在1895年至1915年前后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中,台湾各地的民众先后在林大北、陈秋菊、詹振、林李成、胡嘉猷、刘德杓、简义、柯铁、黄国镇、林少猫、林添福、简大狮、詹阿瑞、黄茂松、蔡清琳、刘乾、林朝、罗福星、余清芳等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殊死战。他们的斗争,许多都以恢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诉求。其中,胡嘉猷的义军公开使用光绪年号,宣称“此次征倭,上报国家,下救生民”;柯铁义军的旗帜上写着“奉清征倭”四个大字;罗福星领导的斗争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余清芳领导的噍吧起义也提出了“光复台湾”的口号。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祖国抗战的行列中来。他们或者到重庆,或者去延安,参加抗日工作。他们在祖国大陆先后组织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革命民族总同盟、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同盟会等抗日组织,进行抗日活动。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才能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革命同盟会1942年3月就曾经声明:他们“确信台湾必能重返祖国”,“台湾民众之最大热望,即系重返祖国”。

  《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四)

  台湾被割让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为洗刷这一耻辱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马关签约、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台湾的那一天起,台湾人民反对日军占领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的浪潮,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当条约被正式批准、割台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时,台湾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北到南,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台湾军民用自己的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顽强意志。

  以林献堂、林呈禄、蔡培火、蔡惠如、蒋渭水、王敏川、连温卿、谢春木、林木顺、谢雪红、简吉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志士,先后分别领导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等,通过他们的组织和宣传,岛内民众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抵抗运动形成了一个高-潮。在以后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斗争中,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不向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淫威屈服,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3000多万人牺牲的代价,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收复了宝岛台湾,洗刷了国土被割让的耻辱。台湾回归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虽然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有50年的时间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1945年台湾重回中国版图、重新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把台湾和大陆分开。不论"两国论",还是"一边一国论","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感情,与13亿中国人民为敌,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台湾光复》观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五)

  中日关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实现正常。20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的"蜜月期".20世纪90年代,"政冷经热"的摩擦期。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严重受损,国人对日心态是在矛盾纠结中走向成熟。

  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我们现在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外一种倾向:一种认为"历史早就过去了,不要老扯它了,现在都是讲实际利益",拘泥于对日本表面的了解和个人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另一种认为"日本没有好人,这个国家是中国的眼中钉,对日本统治者和日本一般公众不加区别",总之是逢日必反,不重视未来中日两国的大局和发展。这两种倾向都可能发生,但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予以正确地认识,不能完全凭情绪去处理问题,也不能完全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判断思考。

  中国的青少年哈日恐怕同喜欢甚至迷上日本动漫有关,仇日大概和看重近现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而战后又不肯真心道歉有关。两者都有正面因素,如前者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姿态,后者坚守民族气节的传统情怀。问题是都表现得极端了,极端了就有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走极端,我们要理智的看问题。

  这些年来,中国公众的理性认识在成长,但是还不够强大,情绪化的东西比较明显。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应该把自己的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进步具有贡献的事情做好。比如日本的舆论批评中国,说中国人不文明、不礼貌、形象不好,我们确实存在,怎么办?人家前两年说,中国把你的产品做得比我好再说。遇到这种言论我们会无言以对。对于中国公众来说,我们需要把自己做好,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自己的技术做好、做强,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才是真正面对这种日本对华的正确的态度。我们要从个人具体的日常行为入手、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力所能及之处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每一个人能够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会变得很进步、很文明、很强大,优势很突出。真正强大的民族是内心的强大,内心强大就会包容、会理性。我们自己强了,那些对华不好的情绪自然就弱了,中国就会有让人追随、敬仰、感到向往的东西。

  当前的中国,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只有我们真正发展起来了,屹立于世界,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挑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实力,空口说白话,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实干上去。海峡两岸的人民携起手来,以正确的国民心态,共同正视历史,面对现在,开创未来,共圆中华民族复兴梦。

    100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