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观后感:打磨你的MVP

嘉馨 1172分享

  导语:这是继我在观看《战狼2》后给我带来启发的第二篇,一个成功的作品和现象,往往经过仔细分析和挖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想法和行动。上次写了这个系列的第一篇,还是有不少人来看的。《战狼2》我觉得应该可以在中国电影界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开启新的里程碑。

  在拍摄《战狼2》之前,吴京老师拍摄过《战狼1》的。这是他第一次自导自演的军事类型的电影,上映后反响还可以。接着拍摄的《战狼2》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

  这让我想到了在创业领域里,有一个词语叫做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inimun viable product,MVP),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反馈来进行它的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吴京老师的《战狼1》可以看成是一个MVP,在观众觉得感觉还可以后,对第二部进行不断地改进与修改,最终花了三年时间献出了自己的作品。这说明《战狼2》的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它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的更好的产品。吴京老师对军事类型的判断建立在观众的喜好程度,试想一下如果《战狼1》这部电影被吐槽为烂片,还有我们喜欢的《战狼2》吗?

  在我们自己的个人生活里,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在这一个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的时代。我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必备的生活方式,终身学习的口号天天挂在嘴边。拍一本新买的单词书写下美好的愿望发个朋友圈就会引起一片点赞,假使我发一个朋友圈就能引来大家的赞扬,那我为什么要去熬过那漫长的学习沉默期呢?

  对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的竞争,系统是由一个个技能组成的。而在培养我们的技能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的概念,在学习一个新技能的时候,学着去做一个运用技能产生的产品,给他人评价,对反馈进行思考,再将技能不断打磨与迭代,不断重复,最后你的技能变得越来越熟练,这不就是一个好的产品吗?

  举个例子,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在已经把单词和语法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尝试阅读一篇英文文章,并尽可能翻译出来,然后请教周围的大神或者也可以自行对照,不断修改,直到最后翻译的很好。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单词和语法会不断的迭代与使用,相应的,熟练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就好像你经常跑步,你的心肺功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只是这个现象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区别,最后都会有所体现。

  我们不能一直在学啊学啊,如果没有最小化可行性的产品,我们就会出现闭门造车甚至偏离航向的情况。 只有做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的思路才会更加清晰,才能得以切实的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

  试想一下,你一直在看游泳教学视频,却不下水游泳,这会学会游泳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 Edward(公众号 Edward的二次学习日记)

    46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