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观后感文章

洪华 1172分享

  编者按:《繁花尽落的青春》听剧名很有诗意,看介绍的主创阵容还是十分强大的,而且评价也不低,值得一看。

  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观后感

  故事讲的是1999年12月31日迎接千禧年晚上安睿之带着女友陈希来到了请帖邀请的国际饭店顶楼和小伙伴相会,后来遇到了原来叫曾子轩后来改名叫张一保的老同学。但是请帖并不是他发的,后来又碰到了归国的老同学林思雨,她也是收到相同的请帖前来赴约。到底是谁邀请的大家呢?三位老同学陷入了十年前的青春记忆。。。

  主要人物

  张一保成绩优秀,心地善良和女同学林思雨是学生时期的恋人。他父亲在一次事故中身亡后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父亲朋友曾沪生资助上学生活。

  曾子轩是曾沪生的儿子,成绩相对其他人较差。由于父亲答应母亲守在小镇香油坊不肯回上海落户,导致他高考成绩分数无法去上海念大学而愤愤不平。

  安睿之父母早亡,靠曾沪生夫妻养大。有个比自己小十岁左右的女友,一直想找机会向她求婚。

  林思雨和其他人都在一所学校读书,本来和张一保是对情侣。后来张一保没有去上海念大学,和曾子轩日久生情有过一段时间情侣关系,后来出国几年最后又上海了。

  故事本身涉及的是70后的人物经历,几个主人公原来都是在安徽淮南镇,本想一起考上大学去上海发展。穷人家孩子特别是贫穷乡村的孩子基本都是靠考大学到大城市作为跳龙门跨越阶级的一大捷径,因为有好文凭才有机会找好工作。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物价飞涨,只有收入丰厚的工作才能长久栖身。

  安子轩分数太低加上其父意外暴毙打乱了大家的计划,因为安沪生当年为了情义娶了当地家中开香油坊的唐文荞,并留在了当地没有回沪。看过《孽债》等相关影视剧的人都清楚,回到上海是大多数上海知青的愿望。大城市的生活水准医疗水平就业机会等都比插队的地方好很多,像安沪生这种重情重义有机会也不回沪的人确实不多。

  为了报恩曾沪生经济上一直接济张一保一家,还要经济上抚养亲戚的孩子安睿之。他死亡后香油坊这个经济支柱需要有人继承,于是张一保擅作主张留了下来并趁着领身份证照片时和安子轩互换了身份。而后面发生的故事也是由他这个举动连锁影响发展的,这么做是对是错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大家的命运确实因此发生改变。而张一保这种和别人互换身份的做法是不合法的,虽然本意出于好心报恩。

  安睿之是70后女朋友是80后,这种年龄组合的情侣在观念上或多或少有点代沟。不过不同的成长环境背景有不一样的经历,有些人确实会有点互补的吸引力。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

  林思雨和张一保的爱情由于分隔两地时间一长冷却了下来,印证了初恋一般都不成功这个魔咒。虽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是爱情需要保鲜。据说爱情是一种化学作用靠费洛蒙吸引对方,一旦离的远这种作用就失效了。

  安子轩被换了身份后整天要伪装别人的身份,总是有点惴惴不安。像是活在别人阴影中的一个行尸走肉,心里负担一直很重以至于后期虽然在上海工作落户,仍然感觉没有归属感和这个城市有层隔膜无法融入。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海纳百川是很多年轻人梦想闯荡的地方之一,但是竞争压力大确实让很多人疲于奔命行色匆匆感觉生活不易。有些人没有出人头地只能回到家乡,有些人虽然留下来但是生活状况也不是最好。真正能够融入并且成功落地生根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不过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前仆后继向自己的命运发起挑战,因为机遇永远会眷顾有能力有准备肯拼搏的年轻人。

  本剧演出加中场休息一共3小时,我的位置在二楼第一排差不多正当中,视角还可以。音乐剧中唱段基本囊括了大部分时间,剧中以上海和淮南镇两个地方作为空间配合记忆切换。其中上海各大地标成了唱段的主题,黄浦江苏州河国际饭店外滩南京路华亭路外白渡桥等。演员的唱功和表演我觉得都是不错的,道具很有立体感非常逼真,乐队也很卖力发挥。故事中鲜衣怒马的少年和繁花尽落的青春的背景也是很有立意,但是歌曲编曲是一大败笔。对于歌词设计牵强如流水账的地方我能忍,可是曲调怪异转调突兀感觉尴尬症都犯了。这是什么路数的鬼畜编曲?以前看过的音乐剧听过的各种曲风的歌曲没有一个是这种腔调的。莫非这是什么先锋音乐还是什么后现代主义前卫风格?这诡异抽风的曲调风格非常不自然。

  特别是唐婶那段独唱配上那个神经兮兮的眼神,就感觉她以前可能兼职过跳大神的(实际以前是电影院检票的)。一部好剧就此毁在上面了,可能我艺术欣赏能力有限无福消受。如有看过的人有独到见解劳烦帮我科普分析一下这个风格的编曲算什么套路?反正我觉得整部剧感觉变成了尴尬尽落的青春。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们都应该珍惜友情亲情爱情,努力奋斗不负自己的青春。

  作者:好习惯

  公众号:好习惯吐槽的观后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6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