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攀登者》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_看吴京《攀登者》感想

庄宇 224分享

  《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攀登者》观后感

  今天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最好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 登上绝顶 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2019《攀登者》观看心得

  这电影后劲很大,目前已四刷。首先说一下这电影感情戏的时长和全片比起来根本不算长,根本没有什么为爱登山。中间大段大段都是紧张刺激的登山戏,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带节奏的。吴京在这部戏里的动作戏非常精彩,比如被很多人有疑问的“酷跑”情节,是吴京只用了一根安全绳实景实地拍摄的。

  特效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电影里登山遇到的雪崩,十级大风,冰裂缝已经绑梯子等情景,效果非常逼真,有一次雪崩的时候,我后面的人一激动踹我椅子一脚,我自己更是全程揪着心,说实话,如果不是穿插的感情戏份能稍微放松一下,感觉看一场电影和坐过山车没啥区别了。

  这部电影当然不是完美的,但是它的优点远远大于它的缺点,希望没看过的都去看一下,观影体验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听别人的永远不会真正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的。

  最后说几个我非常喜欢的点,有剧透!

  剧透分割线:

  1,一开始的60登顶,节奏非常好,最后登顶成功发出信号弹,五星红旗被展开,他们用沙哑疲惫的声音喊着祖国万岁的时候,眼睛莫名的就湿了。

  2,方五洲回来去图书馆找徐缨,内心的激动和图书馆的安静,热烈的感情和含蓄的表达,再加上最后的回忆的闪回,非常值得人慢慢品味。

  3,73年国家登山队重建,方五洲拿着信别吃面边不自觉的流眼泪那段,眼泪止都止不住的感觉,吹爆吴京的演技!

  4,训练基地吴师傅大显身手,2分30秒完成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最后站起来边鼓掌边和张译对视的那一段,眼神和动作真的是超到位!

  5,李国梁牺牲,曲松林拉着尸体回来,和方五洲说我错了,然后痛哭,张译演的非常好!十五年的偏执,隔阂在那一刻终于放下了。方五洲撑住曲松林,挺了一下身体,加上坚定的眼神和一句兄弟,队长的隐忍坚强包容被吴京诠释的非常到位!

  6,几次登山戏中他们遇到的风暴,雪崩,特效都非常好,李国梁掉下悬崖被绳子拽住然后回撞到山壁上,我zqsg的跟着觉得疼了。

  7,登顶成功,方队挖出手电筒给其他队员看,淡淡的说把国旗挂起来,释然的一笑,真的是举重若轻的感觉,我觉得这里处理的很好。最后中国高度测量完成,祖国重任终于完成。方队把15年前的那块化石又埋回原地,15年的委屈和坚持和感情终于有了一个归宿,从山来,回山去,完美的闭环!

  2019《攀登者》观看影评

  以阵容看,《攀登者》毫无疑问是2019年内地国庆档期最为强大的存在,霸气外露、气宇轩昂、满载期待。

  这是吴京继“战狼2”与“流浪地球”后,首次以领衔主演的身份亮相大银幕。女一号请来了章子怡,外加张译、胡歌、井柏然这些人气与演技并存的中生代,连配角都是柏林影帝王景春。

  除了星光熠熠的演员,制作团队也堪称华丽,编剧请来著名作家阿来,监制有徐克压阵。再加上登顶珠峰这样戏剧性与史诗性兼具的题材,能自然地躲开传统主旋律叙事的桎梏,充分借助商业类型片优势,从以小见大的角度书写宏大命题。

  唯一的短板或隐忧,只在导演一项——“飞碟帽爱好者”李仁港。

  实事求是讲,这十几年,李仁港就没真正拍过好电影,所有作品都在及格线以下,不忍卒睹。

  最后,李仁港也果然不负众望,毫无意外地继续保持稳定发挥。把一部天生王者的新主旋律电影,拍成了节奏拖沓、叙事单调、逻辑分裂,甚至连最基本的情绪主题都没整明白的半吊子电影。

  不知道这部电影在最后制作阶段发生了什么,只是如此重大的题材如此璀璨的阵容如此高昂的投资,在如此重要的档期如此高调的上映,居然在成片中还会出现大量配音与嘴型不同步的问题?是有关方面亲切关怀,具体指导意见太多?还是有人半路抢走剪辑权,给电影咔咔一顿猛改?

  背后的种种观众无法知道,只能对着上映的成片一声叹息。

  客观讲,《攀登者》在美术、摄影、声音、配乐等硬指标上表现还算可以,加上演员们演技在线,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盘,它虽然让人觉得不满,倒不至于打上“烂片”标签。

  电影给人最大的不适感,在于情绪的分裂、叙事的苍白、情感的轻浮,以及高预期落空后的强烈的失望感。不够好,对于《攀登者》这样体量和层次的电影,本身就跟“糟透了”是一个意思。

  再三反思,板子应该打在剧本身上。从主题选择到人物设计再到剧情结构,甚至逻辑,都问题多多。

  《攀登者》毫无疑问是主旋律,弘扬什么,讴歌什么,早已定好,是无须创作班子去劳神取舍的。

  但李仁港如同大多数香港的商业片导演一样,很难找到共情点。他没法去表达那种发于微处暗合于时代的细节和情愫,就只能用空洞的口号搭配恢宏的配乐去自证庄严。于是电影一次又一次生硬地把表态挂在嘴边,却不能嵌套进角色们的行动逻辑中。

  两段突兀的爱情则进一步模糊了主题。看似丰富的情感表达没有分出主次,以至于电影中主角的动力一直在国家荣誉、冒险热情和爱情之间摇摆。

  最要命的是电影的高潮戏居然将情绪出口放到了“爱情”之上,吴京与章子怡最后的电波表白完全冲淡了登顶的升华,此前一再堆积的宏大命题瞬间成了无本之木,那一口气最后只能淤积在观众的心里,难以释出。

  当然,人的情感也可以是宏大而普世的,如果电影一直以两个人的爱情作为叙事主线,这么处理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电影一开始摆出的姿态并不是“人本”,而是国家荣誉民族复兴这样的政治思维,是“我们中国的山,一定要是中国人先爬上去”“命可以不要,但摄影机要保住”这样的政治自觉,这也符合历史语境。

  爱情在电影里原本只是一条副线,你不能四分之三篇幅都是在政治使命的趋势下冲刺逆境,最后却冷不丁地把主题偷换成“珠峰绝恋”,这不成了精神分裂么?无怪乎电影中连领导都要吐槽,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说这些(大意如此)?

  这种站位不高格局狭隘的创作思路,是很多香港商业电影导演的通病,他们出生并成长于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从未经历或接触过集体主义的洗礼,也对大陆的政治社会文化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从骨子里无法理解这样的情感,也不能自发地围绕这样的情感抒发情绪,最后只能强拧着往自己熟悉的叙事逻辑转变。

  而以吴京与章子怡的身份和地位,又需要一场两个人都要充足表现的高潮对手戏,你不让他们谈爱情还能谈什么?气象预报么。

  最后还真的吐出血来,如今连最俗气的国产爱情电视剧都不屑用这种套路了。感觉吐的不是鲜血,而是“狗血”。这一口血,不仅喷走了感动,也把电影的整体风格喷得四分五裂。

  角色的设计上,吴京是高大全的绝对主角,他的存在基本上是定海神针,可以飞身救险,也可以硬扛冰山,所有困难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也难怪其他当红演员要火速地黯淡,各领各盒饭。

  可是千不该万不该,电影要用浮夸的吊威亚的方式去表现吴京的身手,让这部写实题材的电影,出现太多让观众出戏的匪夷所思的动作场面。我理解电影是想物尽其用,要充分用好“吴京”这个元素,动作场面不是不可用,但必须服从于整体风格。邦德不会凌空三脚,伯恩不会回旋踢,叶问也不能跟你玩MMA。如果电影中男一号的身手可以战胜地球引力,又何必在那对着一座不能动的冰山唉声叹气?

  《攀登者》显然适合更符合物理规律更写实的那一类设计,而不是这种古装武侠片式的旋转跳跃辗转腾挪,李仁港显然没有从自己的创作惯性里走出来。万幸的是,他没有给登山队员们一人发一顶飞碟帽。

  张译的人物也是问题多多,基本等同于半个反派,堪称恶劣天气之外登顶的最大阻碍。前期就是一味的左倾冒进,后来又变成了右倾保守。他的思维逻辑我觉得可以理解,但电影的问题在于没有让这种执拧和转变变得合理可信,反而让这个人物显得粗暴、生硬、理性缺失,最后就算人物成立,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好在演员们的演技还在,不然整部电影真的就全垮了。章子怡和吴京如此不来电,还是勉强凑出了一条感情线。问题是这样的情感本不应在电影里占据如此多的篇幅,何况电影里的爱情不止一段,而是有两段,真是太闲了。

  节奏也是问题多多,开篇就仓促凌乱。剧情设计上也是神展开,有意识地淡化历史背景,平叛、领土纷争、中苏决裂被模糊处理,都可以理解。但吊诡的是一开篇,三名登山英雄就成功登顶!即便历史如此,这种开篇即达成的处理也严重影响了电影后续展开,让最后的登顶所带来的冲击力量全失。之前条件那么恶劣都爬了上去,之后这么大阵仗这么多保障还搞得如此狼狈,有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的?

  即便想铺垫这层信息,完全有更灵活更巧妙的手法,不一定非要如此高亢、激进、事无巨细。最后是力也用尽了,九死一生,却因为进入太早而并不感人,还严重影响了后续情绪的积累。

  这样的瑕疵在电影里比比皆是。正片中,登山队向顶峰发起了数次冲击,其中套路循环也大致相似,天气预报-指挥错误-服从指挥-遇见困难-冲击失败,大概如此。篇幅上也没有太多差别,分不出轻重主次。

  所以等登山队最后克服困难,真的爬上顶峰时,观众已经严重审美疲劳了。即便电影放大了天气的不利状况,又画蛇添足地加了一大段爱情戏,依然没有让这份情绪真正燃烧起来。这其中固然有复述既成现实所带来的上帝视角,更重要的是,我的兴致已经在一次次重复中被消磨殆尽。

  角色们缺乏足够成长性,登山的过程不是递进的,而是一次次重复挫折,最后以莫可名状的运气或是精神实现突破,以至登顶的喜悦并没有那么大。这不能称之为逻辑问题,但对于整部电影情绪的冲击却是灾难性的。

  这样的结局注定了《攀登者》只能以不过不失,将就可看的面貌呈现,从一部霸气十足的电影,变成了温吞保守,如履薄冰之作。它很难激起任何社会性的议论,也难以给人太多回味,哪怕有些许小感动,都会在电影结束的刹那瞬间消失殆尽。

  这样四平八稳的姿态,一如电影所挑的导演人选,不犯大错,小心翼翼,也毫无突破进取之心。唯独可惜了这样壮盛的阵容,以及观众们所抱有的高预期。让观众失望,结果可能比让观众受惊更严重。

  就好像手里抓着四个二一对王,拆得七零八碎打出去,未必会输,但就是让人觉得可惜。

  2019《攀登者》观看体会

  电影《攀登者》开放点映后,“攀登者感情戏”上了热搜。

  有观众表示被吴京和章子怡的感情戏戳中,认为“父母爱情”的感觉非常感人。但也有观众直言这个感情戏的设计有些刻意,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我对吴京和章子怡的感情戏没有上升到“父母爱情”的感受层面,甚至有那么两场戏也会觉得稍显突兀了些。但是,我不认为这个感情戏的设计没有必要。

  作家阿来老师在最早的电影文学本里头,就对方五洲和徐缨这两个人物角色进行了情感上的设计——他俩是已经步入婚姻的夫妻关系。而在电影拍摄本里头,两人在某场戏里提到了“结婚登记申请书”,但因为方五洲也收到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信笺,表示“我要先上珠峰,再回来结婚”,他们的关系属于恋人。

  到了最终面向观众的电影成片里,方五洲和徐缨依旧是恋人关系,但彼此之间的那句重要的话却说得很晚。

  文学本和拍摄本的设定,都可以在记录了《攀登者》幕后拍摄故事的书籍里了解到。在看完电影成片之后,也不难看出,无论是担当影片编剧的阿来老师还是影片的监制徐克、导演李仁港,都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人物的塑造。

  而主创们之所以会对方五洲与徐缨这两个主要人物做情感上的设计,在我的理解里,有三方面的考虑:

  1、身为作家的阿来老师在文学创作方面就很注重人物的塑造,而监制徐克、导演李仁港在多年的电影创作过程中,也深知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方五洲作为《攀登者》这个故事里头最主要的角色,人物特点不能太单薄,性格和经历要做得丰富一些,才会更有“人”的特点。加入情感设计,主要还是想丰富“方五洲”这个人物,让他的角色特点变得更加丰满,更加有人的味道,而不至于成为毫无情感的攀登机器。

  2、因为是要为电影服务,就必须要为故事的戏剧冲突做考虑。如果《攀登者》的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只是讲述攀登珠峰如何艰难、攀登者们如何不畏艰难,当然也能制造出不少戏剧冲突(不断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但却会显得很单一,也会令故事变得枯燥。许多真实事件之所以要进行改编加工,就是为了加强戏剧冲突,丰富戏剧性,从而提升精彩度。

  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戏、方五洲和曲松林的矛盾戏、李国梁与黑牡丹的感情戏、杨光攀登珠峰的心愿与挫折,这些都是丰富影片戏剧冲突的设计,都是为“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一核心事件服务。

  3、如何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模式中寻求突破,也是主创们考虑的一大问题。

  如前所述,《攀登者》的故事核心是根据“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一真实事迹改编而来。这个事迹对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真实人物、真实的故事展开叙事,当然也可以拍成一部电影。只是,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以及观众喜好下,用纪录片一般的创作手法去展现一个历史事件,会对观众没有太大吸引力。

  熟悉商业片创作的导演李仁港在徐克的监制下,自然不会让影片过于单一。尤其徐克导演,在拍摄过《智取威虎山》之后,他知道该如何用商业化、类型化的方式去处理主旋律内核的故事。

  《攀登者》融入了灾难片的创作思路,又嵌入了大量惊险的动作镜头,故事的讲述也采用了三幕剧的叙事方式,使得影片的可看性大大增强。包括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感情戏在内的设计,同样也是出于商业化、类型化创作的考虑,由此丰富影片的故事剧情和角色特点。

  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是我对“攀登者感情戏”的理解,也是我觉得这个设计有所必要的重要观点支撑。

  但其实,让我觉得本片最有别于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过于强调“攀登珠峰”这一国家大业的恢弘性,而是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人物个体之上。

  我们不能只关注到高高立在那里的珠峰,也应该看看那些在山脊上努力攀爬的小小个体。

  在惊险的登山桥段之外,影片用了不少篇幅去描绘方五洲个人的故事,包括感情故事在内。

  他被下到锅炉房铲煤,在课堂上被学生质疑,面对心爱之人迟迟讲不出内心想说的话,满腔对登山事业的热爱却无处施展,整个人物的命运被影片勾勒得很清晰,有曲折动人之处,亦有悲悯惋惜之情。

  但正是有了前面命运低潮的铺垫,才会让后面方五洲的热情、坚毅以及无畏无惧变得更具冲击力。而他与徐缨的情感之路,也随着剧情的推进实现了一种悲情的表达,令他整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想想也是,再伟大的攀登者,他本质上也是人,有人的优缺点,有人的七情六欲,感情戏的融入,恰恰丰富了方五洲这个人物。确实,如果我们单独盯着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戏去感受时,会觉得有些刻意,甚至觉得与核心事务没有太大的必要关联。但若是从影片整个观照个体命运的格局去看,就会觉得,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戏很有必要。

  影片对家国大业之下平凡人的观照,其实是最让我受触动的。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与章子怡饰演的徐缨,充分展现了家国情的抉择;而方五洲与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之间那份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兄弟情,同样展现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包括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与胡歌饰演的杨光,也都在家国大业面前做出了贡献。

  可以说,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但又都展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一面。影片没有刻意去歌颂英雄,却让英雄的气概流进了观众的内心,对那些攀登者生出敬畏之心。

  那些危难时刻奋不顾身的勇气与牺牲精神,构成了影片最动人的泪点;而最终克服千难万险成功登顶珠峰的成就,又将观众内心的热火点燃,制造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自豪。

  而最能激发爱国情绪与民族自豪感的,莫过于我们的祖国取得世界级的成就。《攀登者》里头的成功登顶珠峰,不仅仅是有“我们国家的山,必须由我们登上去”的豪迈,更有令世界瞩目的登山成就与科研成果——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足以令国人为之骄傲与自豪!

  也许,那些流淌在历史中的攀登事业似乎离我们当代人有些遥远,但那些曾经为祖国攀登事业作出贡献的攀登者们,却值得我们铭记和致敬。包括许许多多未能呈现在银幕上的“无名英雄”们,值得我们记住、感谢与致敬。

  2019《攀登者》观看有感

  这部片讲的是在1960年国家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因丢失了重要的记录摄影仪而不被国际登山界认可,在十五年后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这片看海报就觉得是那种令人敬仰,国家利义伟大的片。但我看完后只有

    97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