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以读书为话题的5篇满分作文

美玲 1172分享

  读书是我们童年的必经之路,也正因为读书,才有我们以后的成功可言;读书才能是我们的知识增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1

  突然想起,我真正拥有的第一本名著是莱曼·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在其中,无论是那个穿着破旧褪色蓝衣服渴望脑子的“僵尸先生”稻草人,还是那个容易生锈想要鲜活生命的铁人樵夫,还有那个巨大却胆小如鼠想变勇敢的野兽狮子,当然忘不了那个热爱朋友思念家人的小女孩多萝西。无一不将我的眼睛擦亮,带我进入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从此,我那对阅读,对那一个个全新世界的好奇心,就像不小心泼翻在纸上的墨,想收拾都来不及,一发不可收拾 。

  书中的人物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令我悠然轻快,不自觉的脱落了忧伤。就像那句话:“让阅读代替所有忧,让阅读代替所有愁,此时无声胜有声。”

  紧接着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的小伙伴们闯进了我的世界,我的生命。

  《绿山墙的安妮》中想象丰富、性格直率的安妮;《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聪明、调皮捣蛋的鬼精灵汤姆;《茶花女》中善良无私、文雅端庄的玛格丽特;《边城》中温柔清纯、清澈透明的翠翠;《傲慢与偏见》中聪明机智、伶牙俐齿的伊丽莎白;《巴黎圣母院》中虽丑陋但拥有真善美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顽强勇敢的钢铁战士保尔。

  我喜欢摘抄书中美好的句子,在摘抄时,夏季冗长的风声和 宛转悠长的蝉鸣,突然不会再喧嚣,静悄悄的像怕惊扰了我进入另一个世界。捧在手心,轻声读上一遍,高兴的好像这美妙的句子是我创造的一般。已经坚持了五六年,这对我这个不会坚持的人来说实属不易,很久很久以前说过要记日记,可现在一看连年份都是不一样的。

  升到初三,看课外书的时间就被压缩压缩再压缩了,这样看来,其实摘抄句子记笔记也许是想在现在定格住某个时光吧,夕阳透过玻璃窗,浸出一片暖暖的橙色,洒在泛着微黄的书页上,桌椅的影子被拉的长长的,与书中的角色同步,它笑的时候我笑得比它大声,它哭的时候我比它难过的更真切,它振奋的时候我也跟着鼓足干劲。

  可是忘记阅读是很难的一件事不是么?就像人用惯了右手一样,阅读是件很自然的事。

  我喜爱阅读,因为它让我变得快乐。

  柔和的阳光,和熙的暖风,带着轻松的心情,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喜欢着自己的喜欢……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2

  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们的朋友.------------题记

  在一起的时候他传授我知识,他时时刻刻都在我身边陪着我,当我玩累了无聊了只要一回头都会看见他在原地傻傻的等待,他带我尝遍了世间酸甜苦辣,带我遨游了整个世界.他便是我的良师益友--书。

  在我伤心的时候,品一品《中华诗词》,总会从中探寻出一些治愈的话语安慰我受伤的心灵。当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离去的时候,高适安慰我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想去做一些违心的事,祈求能够留住所谓朋友的时,诗人们会会告诉我说;“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当我前进的路上感到迷茫的时候,刘禹锡对白与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电闪雷鸣的晚上,翻一翻“来自东方之神”的《赵氏孤儿》,缓缓诠释出的人间大义便能驱走黑暗的恐惧。

  在我踏上青春的反叛迷途时,一首《归去来兮辞》引我感慨万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尚年幼,何故如此悲秋?

  在我虚度时间,霍霍时间的时候,《西洋记》呼唤我:“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年轻亦没有虚度的资本,且行且珍惜!而当我沉溺于幼时的无忧无虑中时,书籍中的朋友总会警醒我:“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在我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生活,憧憬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时,《史记》中的先人们告诫我,人一旦因循守旧,他的丧钟便会敲响。”

  在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的时候,仿若指南针的鲁迅告诉我,那个方向就是“走自己的路”,无所畏惧,一路向前,无畏他人的眼光.

  在我取得成就,目中无人时,《西游记》斥责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切不可骄傲、自负。”

  《四库全书》带我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悲惨世界》释放无限光明,带我领略人心灵之宽阔;《水浒传》诠释着炎黄子孙的忠、义、勇,为着自己龙的传人而骄傲……

  书如海,瀚无边际。但我愿倾尽一生,徜徉在它的怀抱中。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3

  书,是一条小船,载着我飘荡于知识的海洋;书,是一对宽大的翅膀,带着我翱翔在真理的天空;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为我打开知性的大门。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架便是书的花园,在我闲来无事时,便会走进这书的花园里,与我的良师益友交谈。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的书就是爸爸、妈妈给我讲的百听不厌的故事,那许许多多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懂得了什么是诚实和善良。我最早看的书是《安徒生童话》,它是我最喜爱的书,不管是睡觉还是上幼儿园,我都会放在身边。从此我和书成了亲密的朋友。上小学后我就更爱读书了,在我房间的小书架上,摆着一本本我心爱的书,我已经记不清出是什么书了,当然故事书会多一点。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我也很爱护书。有一次好朋友向我借了一本《狼图腾》,这本书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书,借出去时还是新的,还回来后就显得旧了,因为书里不是折角就是画了一些好词佳句,我自然很生气,虽然嘴上没说,可是心里在暗暗抱怨,我明白不能让一本书毁了我们的友谊,然后就过去了。

  如今,当年的小书架也已经变成了大书架,幼稚的故事书也已经变成了意味深长的小说了。我比较喜欢的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狼王梦》、《第七条猎狗》、《野犬女皇》、《双面猎犬》、《混血豺王》。还有一些别的:《幸福来临时》、《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草房子》、《十八岁出门远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 …都是我的品藏书目。

  我和书之间的故事就好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不计其数,我就捡一个最亮、最美的,讲给你们听。今年暑假,爸爸和妈妈决定带我们去济南玩,顺便去看看在大学里的表哥。我们到了火车站,火车站上人很多。火车还没有来,我们在侯车站里等着。候车站里真是又热又闹,像一个大蒸炉,人们都在用扇子或报纸扇风,我耳边满是了人们的抱怨声和咒骂声,我又热又无聊,便从背包里拿出我最喜爱的书《狼王梦》,我耳边的抱怨声和咒骂声顿时消失了,我仿佛来到了浩瀚的尕玛尔草原上,看紫岚为把狼儿们培养成狼王的艰辛,和一次次痛失狼儿的绝望与坚定。即使这是一个疯狂的野心,但紫岚却毫不厌倦的努力着,至死不渝。我正沉浸在主人公的喜怒哀中,突然听到有人在叫我,耳边又充满了嘈杂和火车鸣笛声。我又回到了火车站,而我身上也已经湿透了。一抬头便看到了一脸奇怪的爸妈,“… …上车吧?”在这段济南之旅中,我买了一本书:《低调做人 精明处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为人处世。

  书,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阅读已成了我思想的驿站,心灵的圣殿。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4

  在法国,从政府要员到作家、教授乃至普通百姓,几乎都有爱书和读书的习惯。难怪一位法国人说:“如果房间里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法国人之读书,并不是因为生活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而是因为受浓厚兴趣和美妙情愫的牵引、役使。

  如果把读书视为心灵的旅程的话,那么从容实在是最为紧要的了。你无论读什么,都需要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静谧的氛围——写作是个人行为,读书又何以不是个人体验?读书一旦进入了从容的境界,则定然像元人吴徽所说“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读书人已在精神上与古人相沟通、相交流,从而陶冶、净化、提升了自己的心灵世界。

  从容读书的真谛若此,然而,却并非人人都能把握。最近,从报上看到这样两则故事,觉得颇能说明问题。南北朝有一名学者叫陆澄,他从小好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读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表面上观之,“读三年《易经》”怕是够从容的了,然而,不求审美体验、感情共鸣,不求甚解,又怎与从容读书沾上边去?同是读书,亦喜背诵,文学巨匠茅盾却从容得可以。他照样能熟练地背出120回的《红楼梦》,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不就归源于其从容读书,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精神的养料?

  镇镇定定、从从容容读书的人,怕不乏读书的情趣。想当年,司马温公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之”,有的则“夜雨孤灯乱翻书”,有的以为“读书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于是,我猜想鲁迅读史,从通篇尽是“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满本都是写着“吃人”两字,看出了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即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石破天惊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识,然而,何以不跟鲁迅一茶一烟相伴,不慌不忙解构、有滋有味剖析有关?

  一个人真要做到从容读书,没有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大抵是不行的。因为不想从容读书者,自可以有诸多的理由,什么世界太吵呀,热闹事太多呀,诱惑太强呀,等等。亦难怪古代不少读书人总是把静坐作为理学的必修课,以清心寡欲,打消杂念。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是啊,只有冲破名缰利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方能从容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该是无条件的,它完全取决于自我的选择。就拿法国密特朗总统来说,他从政数十年,无论政务活动多么繁忙,每天不读两小时书总是夜不安寝的。一个国家的总统其繁忙程度当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够从容读书,那么我们呢?

  著名作家茹志娟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5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我倒背如流,到最近我才算真正领会了它的境界。

  以前,我书虽读得不少,但作文表达却不怎么样。可能是因为还没有“破万卷”吧!

  一年来我又开始大量阅读书籍了,每一本书都细细体会,细细咀嚼。读青山、读蓝天,我从中领会了大自然的奇异,万物的自在;我读社会、读生活,我见识了人间的丑恶与善美、拼搏与收获。自从“读书破万卷”后我惊奇的发现,我能通过书这扇窗户,去读老师、读朋友、读人生。我惊讶地发现:这世间本就是一本大书:奇异、美妙、忧伤、丑恶、善美,又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源泉。人间的酸、甜、苦、辣,真实极了,灿烂极了。令我更开心的是从那以后我的作文水平越来越高。虽谈不上文声高手倒也能出口成章了。在家里,满脸秀才样,之乎者也,吹得父母笑眯了眼。文场上,我博古论今,旁征侧引,多次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赏,成为学校“作文尖子”的佼佼者了。这么大的收获,大概都是“读书破万卷”的功劳吧!的确,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充实了我肚子中的“墨水瓶”。使我由原来的“粗口成章”变成“出口成章”了。

  书,是谜;书,是奇,书是喜;书,是我们永远的生命!谁不说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由书堆积起来的?春秋的晏子,清朝的纪晓岚等等伟人为什么有过人的才智?是书,正是书成就了他们的的才华,铸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那就让我们“读书破万卷,建设新生活”吧!

  人云,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又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读书与作文,于我来讲,大概也要算作是一种“癖”吧。是不是一种癖,在现代社会生活里,有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遇到一个持续稳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节日,长假,倘若朋友问起你有何计划,如果你茫茫然无以作答,最后说也没有什么计划 ,看看书,写写文章吧,大概你就是有着读书与作文之癖了。

  大凡读书之人,最初无非是孤独无解,或百无聊赖,翻到一本书,就随便看看罢了。这个时候因为心无旁骛,精力情绪就投入得十分完整,读书也就相当入味。前人讲“如厕、枕旁、马上”是读书最佳的三种场景,其本质即是如此。

  但一本好书的功用,远不止是仅仅给人以消遣。少年无知,读书如隙中窥月,不求甚解,脑中却充满自由而神奇的想象,恍恍然不可自拔。及至中年读书,好比庭中望月,面如止水却心起波澜,天地道理人间世事遂一步一步浸入自己的血液与骨子里,成就一种脾性,所谓“腹有诗章气自生”。到得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等,都只是一种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轮回,人在用有限的一生去面对无边的宇宙,一切都云淡风轻,除了听风把酒,台上玩月,似乎也不复有它求了。

  作文是一种主动的姿态。文学中的文字,本质上是一种心曲的演奏。无论记事,抒情,阐述,还是议论辩驳,最终勾勒的都是“自己”。而文字本身的德性,则与作文之人所处人生的阶段息息相关。儿时作文,往往舍本逐末,淡薄了真实情感的表达,反倒攻起遣词用句,结果当然是自己看了都不满意。及至生活阅历稍长,知道“文章合为时而作”,同时要大胆地表达一个“我”,文章便开始有了一点风采。进一步往下发展,文章泯去了哗众取宠的意味,并且体会出“平淡乃绚烂的极致”,字里行间便渐渐充满了睿智与冷静,不急不徐,娓娓道来,蔚然成景。

    10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