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话题作文:母亲的嫁妆

青瑜 1172分享

  编者按:说起母亲,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段往事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母亲的嫁妆》。

  母亲逝世已50多年,但她的嫁妆——摞在一起高近1米的联箱柜(寓意“一箱一柜,到老不受罪”)至今仍完好无损地站立在老屋的东墙,一如母亲慈祥的笑脸,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每次回到老家,我就思绪翻滚心潮难平,母亲短暂的一生和柜子失而复得的坎坷经历,就像电影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

  1952年秋,父亲调到离家40多里的学校教书,全家也随之搬迁过去。童年的哥姐在异地他乡捉迷藏不敢乱跑,空无一物的柜子成了他们的最佳藏身之处,孩提时代的我和弟弟们的笑声也常散落在柜门的开合之间……。后来,全家随父亲工作调动又搬迁了几次,母亲的嫁妆也随着辗转了100多公里。

  1964年冬,母亲因病重而切盼“落叶归根”,老家敞开胸怀拥抱了在外漂泊十几年的游子。

  翌年春,母亲对星期天回家的父亲说:“柜子在多次搬家途中存放盐坛,撒落盐粒后阴雨天总是返潮,放到门前河里泡一夜去去咸气吧。”父亲连晚把柜子放进河里。河中长满蒲草,半河清水平静无澜。

  然而,夜里突降暴雨,涨到岸边的河水浊浪翻滚,像脱缰的野马奔向远方。父亲早起沿着河岸整整找了一天,但河道纵横交错直通大海,饥饿的父亲寻到天黑也没找到柜子,只好疲惫地提着一双灌满泥浆的鞋子无功而返。

  病重的母亲得知柜子丢失,惋惜和不舍的愁绪像乌云笼罩在她的心头,望着形单影只的箱子失去了赖以置身的站柜,已不能起床的她潸然泪下……

  1966年农历四月十七日,在父亲扑向外地医院全力抢救患病的大哥,姐姐出嫁随军去了部队,家中只有16岁的我带着3个懵懂弟弟的极度窘困艰难之时,45岁的母亲抛下她的骨肉永远离开了人间。

  1976年秋,母亲去世已10年,父亲也逝世4年有余。我正在南京军区防化团服役,时任公社团委书记的三弟分工到一个紧邻伏堆河的大队蹲点,在毛主席逝世后,挨家挨户走访动员要“化悲痛为力量”的谈心教育过程中,一位老农家放碗筷的柜子蓦然映入他的眼帘。他觉得既陌生又熟悉,仔细辨认后试探着问老人:“您家的这个柜子真不丑,看来也有好多年头了?”老人指着柜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提起这小柜子还真有一番故事呢,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早上,我背着粪篼顺着河边拾粪,突然发现暴涨的河水中有个东西顺着浪头一沉一浮顺流淌去,开始我以为是一头牛,但又不太像,我在岸上追着它,跑了一里多路碰巧一棵倒在河里的大树拦住了它,我下河用粪勺把它钩过来,原来是一只柜子,两个抽屉被胀得紧紧的也没丢掉,我高兴地扛回家一直用到现在。”

  听了老人的叙说,三弟当即挑明:“老爹爹,不瞒您说,这柜子是我家的,是我母亲的嫁妆!它被河水冲走后,父母心里十分难受!不到两年时间,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父亲又抱憾离世……”三弟说着泪水溢满了眼眶,他动情地对老人说:“今天我在您家巧遇它,这既是天意,也是冥冥之中父母的指点。爹爹,我给您20块钱,感谢您把它从河里捞起!这柜子就物归原主,让它回家吧?!”

  老人看着流泪的青年书记,诚恳地说:“既然是你家的,你就弄回吧。这十多年我一直在想:谁家丢了这柜子,还不知多懊憾呢!现在终于见到了它的主人,我心里也很高兴,哪能要你钱呢!”但三弟还是把钱硬塞到老人手里。

  当晚,三弟就用老人家的独轮车推了十几里路把柜子运回了家。至此,母亲的嫁妆——失散10多年的联箱柜,终于重新团圆!

  柜子失而复得,三弟功不可没;父母九泉有知,定然喜形于色!

  退伍回家后,听了三弟的讲述,面对母亲的嫁妆,我不禁热泪盈眶,对着联箱柜,我郑重地磕了3个响头。

  弹指一挥间,又是四十多年过去。我们兄弟的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兄弟们决定:不管条件如何改善,母亲的嫁妆必须好好保存。

  母亲的嫁妆,就是我们思念前辈的精神寄托,就是儿女表达孝心的唯一载体,就是祖国和家庭贫穷历史的缩影,就是社会迅猛发展的文物佐证,就是子孙后代永远敬拜的图腾。

公众号:雪山飞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59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