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的读书生活话题的1500字优秀文章

志鹏 1172分享

  我的读书生活就像我的人生一样,非常简单。青春岁月,行如流水,浑浑噩噩虚度了几十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我的读书生活的话题的优秀文章,衷心希望可以帮助您解燃眉之急!

  读书乃我命

  我的读书生活就像我的人生一样,非常简单。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起,当我仰望那些有学问的叔叔阿姨们的时候,总是由衷地敬佩。记得在初中的课堂里,当老师传授给我奇妙的科学知识、当老师用文学的魅力将我带进优美的诗境时,“考上大学”就悄悄成为我心中的愿望。高中毕业后,我怀着上大学的美好理想去插队了。为了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我玩命地劳动,整整四年的磨练我终于等来了读大学的机会,后来我有了自己所热爱的教师工作,它让我读书、读书再读书。那以后我就一直在高校中过着从教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教师的读书生活。无论教师的地位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落或起,我始终为自己有一份能够不断读书的工作而欣慰和自豪。就这样,在高校工作中,我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读书过程。按人们的话说,我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其实,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所能读的书更是有限。

  我跟大家一样读两类书,一类是为工作而读的专业书,另一类是工作以外的“闲书”。为研究而读书是不轻松的,在某种压力下读自己不是太钟情的书,是挺烦恼的,而为兴趣而读书时,那是享受生活,最快乐的好事是读书而有收获。当我心情好的时候,我总是希望一个人静静地去读这两类书,去分享别人的智慧,当读到精彩的时候,我会独自开怀大笑,当读到感动的时候,我会泪流满面。读书让我感受到生活之灿烂,生命之精彩,个人烦恼之微不足道,心灵会在读书中升华,生命的质量也因此得到提升,我乐此不疲,因为读书,我的心一直很年轻。

  读书伴随着我生命的过程,应该说,博士生涯是我最难忘的读书阶段,因为我是在不适宜的条件下与不适宜的环境中去读我的博士学位,太多的艰辛与感受深刻着我的记忆。记得那时候我可爱的女儿才刚刚三岁,而我已到了将近不惑之年,而就在那时,我知道我还可以去读我所向往的博士,因此我抛家别子,北上求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重新做一个学生,与年轻人同住,一同到食堂排队吃饭,急剧的角色变换而形成的那种复杂的感受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当集体宿舍中,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深更半夜嘻笑而回,天未亮就霹雳啪啦上厕所时,对于从小就有睡眠上困难的我,倍感不适应和痛苦,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误入了年轻人的天堂,加上对幼女的思念,心理的不适应使我信心全无,荒凉浸透了全身,记得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有了要屈服的念头,——读书的欲望使我坚持了下来,后来是优异的成绩使我重新拾回了信心,在别人看不到的辛酸后面,它成了我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读书经历。然而,正是这一段的读书经历,把我带到了研究能力的新起点。

  知识日新月异,可读的书越来越多,读书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当我通过书籍、通过电脑屏幕读全世界、读爱情、读友谊、读他(她)人形形色色的心情、读人间之千奇百态时,我感到了生命的茂盛。

  我的专业是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后的经济学,她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知识将这种规律描述得惟妙惟肖时,那简直就是一种艺术,我常常感叹于学者们的感悟力,喝彩于学者们的智慧,也因此增添了我读书的快乐与兴趣。

  也许是一直在高校读书原故,我总爱把事情理想化,朋友们常戏言我社会化程度很低,对于这类善意的嘲笑我总是友好地接受,人类有必要那么复杂吗?

  现在我烦恼于没有时间静下心在读书,总是有那么多的会议,那么多的事务,——。我相信有不少人跟我同感。因为读书,我们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责任,然而,正是这种更多的信任和责任使我们付出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代价。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一种制度设计,减少完成责任的时间成本,让我们有更多的闲暇来读书呢?

  读书让我们通晓历史,遐想未来,让我们短暂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也许读书的真谛就在于,从读书中获得的知识会赋予我们更深刻的感受,而生命终将老去,感受却永远年轻!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的读书生活与我崇敬的老师是分来开的,在我的心底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最好的书,我所有的读书收获,都可归功于教导我读书的老师们智慧与人格的激励!

  我的读书生活

  多少次幻想,若时光倒流,若重新来过,我一定好好学习,多读书,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让今生不留遗憾!可惜,这只能是幻想!不是梦想,因为,梦会有实现的一天,可大学梦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再不会实现!

  青春岁月,行如流水,浑浑噩噩虚度了几十年!

  四年前,家里买了电脑,也就是从那时起,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

  上网不为玩游戏,不为聊天交友,而是注册博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曾经想:虚度时光,将来老了,蓦然回首,给自己给后代能留下了什么?没有,除了日渐长大的儿子,还有写满沧桑的脸庞,什么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

  渐渐地,博客成了我的知己,每天随意敲打着,用纤纤墨痕勾勒出的横撇竖捺,梳理着一天的思绪,心不寂寞。

  文字是我网络中的挚友,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在每天的书写中,感觉到想象空间的狭隘,词句的困乏,由此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要读书,要丰富内心世界的色彩,要让自己的文字与心灵有润味有内涵,做为女人,更应如此!

  读的第一本书是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用她自身的独特,清丽、感性的笔调不卑不亢地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故事。古韵中有新风,新风中有古韵,几分亲和,几分顽皮,几分魅力,几分辛辣,字字句句,段段行行,让我痴迷在每一个诗人、词人的爱恨情伤的故事中。

  曾教儿子背诵《长恨歌》,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不知“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凄惨景象,只知道李隆基沉溺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所谓的红颜祸水,往往是无辜的!

  背诵陆游的《钗头凤》,却不曾背过唐婉的《钗头凤》,从书中看到唐婉伤心饮泣的一阕词,只有叹息,有缘无份空悲切!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错的是兄妹依恋同一屋檐下,错的是孝从母命,错的是一支钗头凤衔去一世的情缘,人生聚散天注定,只能求得来世!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记载了古代很多诗人、词人的爱情,有喜有忧,有笑声有泪水,不知不觉中感动着他们的情伤,了解历史人物的软弱与磊落,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字水平。

  读书时,喜欢一支笔一个本,好的词句,精美的段落,摘抄,据为己有,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会抄,会用,才能够真正地驾驭在文字之上!

  读名著《三国演义》还是受儿子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环节,儿子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来,让我这当妈的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可我却不如个孩子,为了不让儿子看扁,我要读书!几天时间把《三国演义》读完,其中乐趣只有读书人自己知道。

  读过《三国》之后,在儿子面前有了自信,再探讨起来,不再是一言不发,假装斯文,侃侃而谈令儿子刮目相看。

  记得在一篇文字中曾提到“三姓家奴”,发到论坛之后,朋友们用异样的话语点评,哇,女人能知道“三姓家奴”真是不简单!为此,自豪感油然而生,得意、兴奋,不过只藏于心,不以为然地回复朋友,女人怎就不能知道“三姓家奴”,太小瞧女人了吧!话说中夹杂着十足的傲气,可心里却偷偷地笑,不过是现学现卖而已!

  读过村上春树的书,最喜欢的还是《挪威的森林》,吃饭时看,睡觉前看,一行一行不忍心错过一个字。直子死了,木月的死还是个谜,友情爱情的离去,没有让渡边萎靡,而是在绝望中找到人生真正价值所在。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间,面对生老病死,经历悲伤与痛苦,往往在这些中人们容易失去自我,而文中的理解正是告诉我们,生活不会不尽人意,也不会尽违人意,悲伤使人痛苦,但是,要学会坚强,只有坚强地走出来面对生活,才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

  闲暇时,经常带着儿子到“图书大厦”买书,购买曹文轩的儿童文学是我们最得意的一次,本意是要儿子读,可看着崭新的书就忍不住翻开,之后却爱不释手。《草房子》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一本,九年级课本中节选了其中一段,儿子很是得意地跟老师说,我家有这本书,我读过!

  《草房子》写的几个个性不同的少男少女,纯情,可爱,用他们的真实真诚演绎了一段段感人心动的真挚故事。文字朴素,不失优美之感;地方偏僻简单,却不丢浪漫情怀,读中,仿佛自己的童年就在眼前。

  读书,对于我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是健康的,能够让我感动其中的都可以说是好书。读书中,感触最深的是社会性小说,在文字中感受社会,融进社会,从而弥补了生活中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社会,融进社会,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隅之地,仿佛应了那句格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的好与不好,只有读了才知道,另外,好与不好的标准对于每个人也不尽相同。一本书读过之后,能在书中学到不知的新鲜事物,能重新认知一个新世界,能被书中的理念深深打动而得以启发,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不分老少不分国界,读书,不仅陶冶人的性情,还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则是人类进步的促动与步伐!

  喜欢读书,却读书不多, 但这些已经让我在生活中汲取到营养,且受益匪浅,在这个困乏的时代中,金钱已经征服人类的灵魂,所以,只有让书籍来营养我们的精神,让书来慰籍我们的心灵了!

  我的早晨从书开始

  知名作家路遥先生活着的时候,写过一篇《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他继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所写的一部随笔,它清晰地为我们记录了他自己读书生活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和情感发展的脉络,写的非常到位,在我眼里它无疑是一部经典作品,远胜于他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书:《平凡的世界》。对于这本书我是在第一时间里阅读的,时间跨度相当大,涉及的面大且极其复杂,人物刻画的也还不错,一路读来,还真的让我身陷囹囫,不能自已。但它与《早晨从中午开始》相比,总是让我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这就象我读《红与黑》带来的那种感觉一样,就是让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但无论怎么去说,路遥先生是现代作家中最值得我欣赏、最值得我尊敬的作家之一。其他的不说,就单单一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就可以压到群芳,鹤立鸡群。读它,让我感动的不是他优美的文笔,也非细腻的情感,更不是他阅读的经历和创作时所付出的辛苦与热情,而是他表达的那种生活理念与处世为人的独立精神。读过这部随笔,还真的让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感动,正如他在集子里自己所说的那样,完全有资格和别的作家一样倚老卖老,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但于他却偏偏做不到,因为他是属于那种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汉子,所以,他挑战自己,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做赌注,其结果无疑是胜利了。仅凭着这一点责任或者血性,会让多少活着的人或者名存实亡的作家感到内疚和汗颜。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说三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我也是一样,只是没有象他那样功成名就而已。有人因此说我追随也好,仿效也罢,总之,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于他和岁月,更没有辜负属于我的读书生活。当然我清楚地知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仰仗于两方面的精神历练。一方面它来自于诸如路遥这样完全性格之人的激励,另一方面,是读书生活为自己塑造了一种坚毅的品格和生命意志。要知道,品格与意志永远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还真的别说,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还真不应该得过且过、稀里糊涂的活着,让岁月逐流水,让生命打水漂,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真正的生命应该象路遥那样,舍得为生命下赌注,做到虽死无憾。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才是人为之所为,三十年来,我平淡而曲折的读书生活历练告诉于我,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主张生命应当实践,如果说我的读书经历算是一种实践的话,那么我的写作生涯更是建立在读书生活的历练之上,通过它才可以鉴定我三十年来的读书生活所带给我的成效与收获。理性而客观地说,我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我没有象俗世里的人那样堕落成泥,至少我生命的每一天都在读书生活中度过,至少通过日常的生活反映我看见了自己丰满的羽毛,这羽毛离飞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这无疑让我看见了希望。

  但这希望于我还真的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因为希望的实现不是一个人的乌托邦,它是一种社会的秩序,道德、良知的综合认可。如果个人具备了升腾的喜悦,而社会却处在黑暗之中或者风尖浪口,个人的希望自然成为一种泡沫的多数。所以我非常理解先生当年说这句话时的无奈心情,如果将它结合于目前或者我身上来说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但无论情形怎样,我的读书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因为那是我生命的延续,品质的保证。

  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基本上让我与开头提到的路遥一样,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其是节假日,但还不是完全或者真正意义上让我做到与他一样,因为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读书生活的需要,我还必须尽到养家糊口的责任,但我渴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见这一天来临,这也算是给我一生读书生活的一种交代吧!

    6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