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主题作文

碧瑶 1172分享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关于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11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生命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我一直期待这《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视这个节目终于播出。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泪流满面,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是“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现在这个社会像陈家顺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代愚公”邓迎香。

  记得初中课本里有一篇古文,名为《愚公移山》,文中愚公用简单器械开山凿石,想为乡亲们打通出山便道,却被“智叟”取笑愚钝之至。最终,“愚公”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古时的愚公移山,乃一寓言故事;当代的“愚公”移山,乃是真人真事,她就是走红网络的“女愚公”——邓迎香。邓迎香家居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这里的村民世代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她带领村民开山凿石,硬要挖出一条“致富之路”,历经13年连续战斗,凿开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凿通了通向富裕的幸福路,凿出一条穷则思变的“通天大道”。她的这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身体力行、永往直前;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是我们学习楷模,对照的标杆。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才会欣欣向荣,脱贫致富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快。

  当下,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就是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学习像邓迎香这样的先进典型,洗涤思想,锤炼党性,做一名“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我们要学习邓迎香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普通的人,硬是怀着愚公移山的志向,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数年,把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天方夜谭”的事做成了,打通当地群众通往致富的康庄大道。而当代“智叟”也不乏其人,目光短浅,只图眼前之利,还会横家干涉当代“愚公”的行动,甚至排挤、谩骂、鄙视当代“愚公”,讥笑“愚公”成为“网红”,污蔑“愚公”是“邀功请赏”之“鼠辈”,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抵制,要远离。

  我们要学习邓迎香身体力行、永往直前的精神,定下的事情,就要一直做下去,不见效果至死不休,多干实事,多干有利于人民的事。

    828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