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培章 1172分享

  学习是多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我从这件事情中学习到一种精神—付出就有收获—并且将它迁移到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来,终生受益匪浅。现实中,家长们也许常常头疼:自己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那么,怎样才能为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贡献一份力量呢?不用着急。其实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在与孩子日常的互动之中,在那生活的点滴里。

  更好地协助孩子训练和提高各项学习能力

  — 1 —

  记忆力

  理论:全面理解记忆力

  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跟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反应的重复,而长期的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比如怎么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短期记忆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一个人每天只将1%的记忆保留下来。个体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尽量把需要记忆的知识放入大脑的长期记忆库中。

  虽然每个正常人都有记忆力,但是我们有时候还会遗忘。遗忘不是不能克服的,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根据这一规律,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就应该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与其等已经遗忘了再去重记,不如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那么,在学习中,孩子经常表现出来的遗忘问题都有哪些呢?比如很容易忘记老师交待的事情;听完老师所讲内容后不能复述或忘记很多;不能将新旧知识对比;看过的字词、图形等总记不住;做事丢三落四;抄写时总是看一点、写一点;缺乏适合的记忆策略等。

  问题案例:记得快忘得快的孩子

  一位新浪博友给我打来电话,请教有关孩子的学习问题。其中,他重点提到孩子记性不好,总记不住东西。据他介绍,孩子飞飞11岁,上小学5年级,学过的知识点总也记不住,这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因为很快就面临小升初的问题,家长非常焦虑。为了解决孩子的记忆问题,他为孩子找了好几位家教老师,但是几个月的文化课补习却没有什么效果。电话中,他恳切地希望我能够帮孩子找到一些快速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那天一早,我在咨询室见到了这位小同学飞飞,他长得胖墩墩的,样子很是惹人喜爱。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学东西记得快,忘得也快。对于那些他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说是特点鲜明的事物,他也能够记住;但是,他所记住的东西大多是凌乱的,缺乏基本的逻辑和结构。随后,我对他进行了专业记忆力指标测试,结果出来后,只有1.73分(正常值是4.5左右),在同龄普通人群中,他的记忆力指标大约只是排在11.5%左右,这会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后来,我和飞飞父亲单独做了交流,得知飞飞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从小就在奶奶家长大。奶奶对这个唯一的孙子十分宠爱,百般呵护。大到自行车、书包,小到玩具、橡皮,飞飞在生活中经常丢三落四,而奶奶则不以为然,对飞飞的生活大包大揽,这养成了飞飞平时不负责任、经常忘事的个性。奶奶常对飞飞说,你只要把学习抓好了,其他事情奶奶都帮你办好。

  其实,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人类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但是它沿袭和迁移了很多较低层次活动的经验和模式,尽管两者在内容和本质上可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在人的思维模式方面有很多共通性。当飞飞无法在平时生活中建立责任、记住简单信息的时候,他更不可能在学习中担负起学习知识的责任,从而造成他学习动机的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于是,我首先建议飞飞的父亲把孩子带回自己身边或者跟奶奶沟通一下,要重点注意培养他的责任意识。例如,和孩子一起外出时,家长可以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车、汽车,返回时请他带路。同时,我专门传授给孩子一些加强记忆的方法,例如:特殊编码法、情境联系法、感觉叠加法等。另外,针对飞飞面临的小升初问题,以及本身缺乏逻辑的记忆特点,我还对飞飞进行了一些程序记忆训练。在两个小时的咨询结束时,我们再次采取不同任务对飞飞进行了记忆力指标重测,结果显示为3.2,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实,每个孩子的学习问题都不是一个孤立问题,它和生活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在飞飞这个个案中,我们认识到记忆能力的发展和责任意识培养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希望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不要盲目给孩子们补文化课,一定要查明问题的根源,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练习:我们可以这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1、按记忆的生理规律去做

  其一,课堂上要专心听讲、思考吸收,取得较深的短期记忆。下课后当天复习;过几天当记忆开始淡漠时再巩固一次并加以条理化。以后每隔一两个月复习一次,这样就可以把短期记忆变成中长期记忆,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其二,复习要记忆的功课最好在早晨或夜里的安静环境中进行。试验证明,晚上6~10点和早晨6~8点是记忆功能最佳时期。同时要专心,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扰或打断。因为大脑工作时只允许一个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如果同时有几个兴奋点,必定会心不在焉或三心二意,结果大大降低记忆效果。

  其三,记东西时要舒心不要紧张。紧张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它是损害精神集中功能和记忆力的大敌。反之,在宽松环境中,垂体后叶分泌加压素,它对增强记忆功能大有好处。

  2、依据学科内容,依据记忆材料的特点,防止枯燥记忆

  比如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将知识条理化、提纲化,使知识形成记忆的系统和网络,这样便可通过联想来增加记忆效果。例如要记唐宋八大家姓名时,可以先记住韩、柳、三苏、欧(阳)、王、曾八个姓,然后便于推想出全部姓名等。另外,要尽量理解要记忆的内容。所谓理解,从生理上说就是把你的知识纳入记忆网络中,并且建立深一层的固定联系。死记硬背不理解的东西是浪费记忆力,也记不牢。

  3、调动所有感官来学习

  可以依据材料特点,将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结合起来参与记忆,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

  4、增加大脑的营养

  物质方面,要多吃有利提高记忆力的食品,如富含锌、磷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芹菜、核桃、芝麻、瘦肉等。

  5、进行科学的记忆力训练

  很多家长都对学生的记忆力差感到头疼,其实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意大利一所大学三名教授进行了这样的一项实验:他们挑选了一位记忆中等的青年学生,让他每星期接受三至五天、每天一小时,背诵由三个数至四个数组成的数字训练。每次训练前,他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数字,就让他再增加一组数字。经过二十个月约二百三十小时的训练,他起初只能熟记七个数,以后增加到八十个互不相关的数,而且在每次练习时几乎能记住80%的新数字,使得他的记忆力能同一些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学者都通过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马克思从少年时代开始,坚持不懈地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有意识地锻炼记忆力;列夫·托尔斯泰也是采用背诵的方式锻炼记忆力。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每天早晨,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方面的东西,以增强记忆力。宋代词人李清照采用与丈夫比赛竞猜某典故出自某书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娱乐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记忆。

  专门研究锻炼记忆力的方法的美国学者布鲁诺·弗斯特说:“要具备一个可靠的记忆力,必须每天费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做一套有计划的脑力练习,复杂的或简单的均可,只要能迫使你不断去动脑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一是要找到适合学生本人的记忆方法,二是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

  — 2 —

  注意力

  理论: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因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它表现为人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即注意力。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这一定的事物可以是外部世界的,比如周围人的行动和外界发生的事情或事物,也可以是自己内心的观念或心理活动。

  从传统观点来看,注意力是否集中多是指学生在从事具体活动时对外界的关注,但有时候对自身的关注更为重要,如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思维过程的觉察等。如学生对自身关注的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对阅读和作文也有一定的影响。

  延伸:孩子的注意力常出现哪些问题

  学生因为年龄或自身特点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敏锐度降低:不能将精力快速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等,这与孩子对外部事物的兴趣有关;

  ●准确性降低:出现抄写错误或非理解性计算错误、“马虎”、“粗心”、复述或检验老师讲过的内容时正确率低、偶尔出现审题错误等;

  ●持续性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是玩铅笔,就是东张西望,写作业边写边玩,或者不能记住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事没有耐心,容易发怒等。

  对待孩子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情况,家长们常常觉得是态度问题,因而大声责骂,试图把孩子的注意力骂回来,可常常事与愿违。事实上,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需要三方面的努力:

  1)要预测孩子注意力转移的情况,通过改变外界事物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孩子对自身的关注能力,引导孩子观察和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过程;

  3)科学的注意力训练。

  延伸: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多年以来,总有家长和学生们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学习时如何做到注意力集中?”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很多不同层面的具体情况、原因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我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普遍性建议和方法,在此与大家一同交流和探讨。

  1、边学边看电视或听音乐

  这种情况大多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而家长对此的态度是比较包容的。因为那时学习难度较低,这样做不会对学习产生太大的不良影响,再加上家长偶尔的暗示,如类似“看我们的孩子多聪明,看电视时也能把作业做完”的话语,结果使其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这样做没错”的想法。

  但是这种学习习惯的坏处会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渐暴露出来,形成孩子不良的注意力品质。随着学习难度加大,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精力投入都会有所改变,已无法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看电视或听音乐了,也就是说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会通过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而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2、学习环境对注意力的影响

  学习环境布置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孩子和家长不注重这些细节,认为这都无关紧要,但事实证明环境的布置也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如有同学的书桌很乱,这边放一个毛绒玩具,那边放一个飞机模型,各科目的书混放在一起,乍看起来似乎不要紧,实际上它们很容易干扰学习者的注意力。

  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开着QQ或MSN学习,这也是很不好的习惯。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学习之外的活动上去。不投入的学习又怎么会有效果呢?

  3、 注意力和神经兴奋性

  如果孩子刚打了一通游戏或玩儿了一会篮球后立即开始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人的思维转移和神经兴奋是需要过程的,它们无法迅速地完成从娱乐向学习的跳跃,如果在学习之前安排一个预热活动,就会比直接开始效果好。

  4、注意力与睡眠和身体状况

  有家长不注重孩子的休息,孩子为了学习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结果出现了在课堂上睡觉或学习效率下降的情况,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最明智的选择是在状态好的时候进行学习,不仅费时短而且效果好,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附:舒尔特方格

  目的:

  1)注意力评量

  2)注意力训练

  适用年龄:6岁以上各个年龄阶段

  方法:

  1)25个小方格的表中,1~25的数字是打乱顺序的,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用手指指出,同时计时。

  2)可以尝试倒着数,从25数到1(表格和评量标准)。

  说明:

  1)可以用于评量注意力水平。

  2)此评量方法和标准只是一个参考。

  3)可以作为家庭作业,适合孩子长期练习。学生自己制作不同顺序的表格,记录每天的成绩。

  问题案例:爷爷的“视察”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

  小K今年上初一,但是学习遇到了问题。每天上课时只能集中注意力25分钟左右来听讲,其他时间都开了小差,常常被老师叫起来而不知所云。另外,小K在家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很低,别人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经常要用两三个小时去完成。时间一长,小K的成绩越来越差,家长看了都非常着急。

  在我对小K的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他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偷眼观察爷爷的脸色,每次得到他的许可后才会比较流利地与我交谈一会儿。随后,我对他进行了专业注意力指标测试,结果出来后,只有2.1分,(正常值是4.5左右),在同龄人群中,他的注意力指标排在倒数10%以内,这会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结果,难怪出现成绩的下滑。

  后来,我分别和小K爷爷、小K单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得知小K爷爷是部队干部,平时小K的学习都是爷爷负责。而部队出身的爷爷对小K很是严格,常常在小K学习的时候,来他的房间“视察”一番,偶尔在小K不听话的时候,还会给予一些“武力恐吓”。尽管没有真的动手打小K,只是拍拍桌子摔摔书本,孩子的心里还是常常有些害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科学用脑,从而造成了在家学习效率很低的状况。而更糟糕的是,小K习惯了在学习中要运用一部分精力去“应付”爷爷的检查,并且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层面的习惯思维,他即使在课堂上,也总是想要去观察周围的情况,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分心了。

  其实,孩子的很多学习问题都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当孩子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不刻苦、不认真,只会简单采取请家教、加大作业量等方式来希望提高分数,这样的做法往往没有什么实效。而应该能够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尤其是学习困难,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共同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环境因素,这样才能真正高效长久地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在这个个案中,我建议小K的爷爷,在小K学习的时候,不要轻易去打扰他;同时,要帮助孩子调节学习心理状态,加强祖孙间的亲密行为,改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小K的爷爷听完我的分析和建议,很是认同,他非常认真地表示,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争取与孩子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拍档,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心态。看着小K爷爷手搭着孩子的肩头,两人亲密地走出咨询室,我相信新的一天对小K来说,会是非常美好清新的,衷心祝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能够从此逐步远离这个可爱的孩子。

  练习: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

  豆豆10岁了,是一个很爱画画的孩子。每次她拿起画笔,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在听觉方面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初来咨询的时候,豆豆的妈妈苦恼极了,“这孩子,老师反映她上课总是走神,老是跟不上,怎么批评她都不行。”

  根据豆豆的情况,老师为她准备了一系列的听觉注意力训练课程。豆豆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据此,其中的一节课中,老师为豆豆安排了以下内容:

  1)准备一则故事的录音。

  2)当听到老师要求的一个字时,就拍手(例如:猫和老鼠的故事,听到猫就拍手)。

  3)听完故事,要求孩子复述。

  4)提问几个问题,考察孩子的理解能力。

  5)选择一则故事的开头,让孩子接着故事往下编。

  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先引起她的兴趣,然后进行了几种故事中的有意注意训练。这些为豆豆量身定做的课程豆豆非常喜欢,而且训练效果非常明显。豆豆妈妈不住夸奖:“我们家豆豆越来越有灵气了。”当然,孩子注意力的训练,还有视觉方面的训练。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 3 —

  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一下对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定义。

  理论:什么是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其他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观察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进行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思维力是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属于理性认识。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学生时代主要表现在对空间、顺序、序列等概念的理解上;对符号及数字运算的把握;对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的把握;举一反三、概括比较的能力;思维速度等方面。

  其次,为了让家长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简单地从生活和学习的角度来说,观察力就是孩子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能力,它对实验学科物理、化学学习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语文写作的基础;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孩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它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影响都很大,尤其是数学。

  延伸:观察力对学习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如果拥有了好的观察能力,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也渐渐提高,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对学校中的“学业不良生”进行了研究,发现“学业不良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较差。

  具体表现为:

  ●这些孩子虽然也瞪大眼睛去看事物,但是所见到的东西不一定很多,甚至还会出现很多错误。

  ●对事物观察不细致。

  ●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或规律。

  正如古人所说:“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回。”受制于观察能力,“学业不良生”们掌握知识的能力也逐渐降低,求知欲望渐渐下降,最终厌倦学习。

  事实上,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简单易行的。因为观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也是必须做的事情。所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的兴趣,要求孩子认真观察,那么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他们也一定可以成长为敏锐、聪慧的孩子。

  分享案例:巧用小木棍,打破思维定势

  爷爷:这里有五根小棍,你要用其中的一根挑起其他四根。

  (孩子忙碌起来,一会儿,终于完成了任务。)

  爷爷:你做得非常好。那么现在,再加上一根小棍,要求用其中的两根挑起其他四根。

  (孩子在反复思考和摆弄,试图从前次的成功中得出类似解法,急得满头大汗。)

  爷爷:宝贝,其实有一个最为简单的方法。

  (孩子困惑极了,难道比五根小棍更简单吗?爷爷神秘地笑了。)

  爷爷:你看,其实很简单,把四根小棍放在并排的两根上,不是很快就抬起来了吗?

  孩子一看果然是的,然后笑了,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练习:如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在孩子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示范,示范就是精选一些典型例题,通过剖析,为学生建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样板。

  联想,联想指由某现象、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能引发联想的现象或事物,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即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的现象或事物。

  对比,比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对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一是从有差异的事物中寻找共性。

  网络,以某物质、某产品、某概念为中心,建立有关知识和概念的网络,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概念“网络”在一个线型或梯型的结构之中。

  引伸,知识学习要有梯度设计,让难度步步递升。“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改错,对学生来说,使用知识、技能,或判断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我们在出现错误时一定要认真加以纠正,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抽象,把具体物质或数据用字母代替,指出问题并给出条件,让学生进行推理或判断。

  总结,只有牢固地、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灵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总结的目的是便于记忆,便于形成系统,便于掌握方法,更便于培养思维能力。

  当然了,思维训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式生成训练,它还包括思维活化和思维创新等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思维定势都对头脑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而要想已定型的思维模式改变更是困难重重。思维活化训练就是为了使思维摆脱定势的束缚,超越固定模式的局限而设计的训练。这种训练能把思维从无意识的被束缚的“睡态”中唤醒,超越旧的思维层面,从更高的位置俯视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时所有的思维定势和模式都成了思维的工具。

  — 4 —

  想象力和创造力

  理论:想象力如何影响学习

  想象,就是由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生想象力不好的表现:作文写的空洞,像记流水账一样;做数学题的时候,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无命题的美术作业无法下笔;做事、处理事情死板,只会用一种思路,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必须从细处着眼,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既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又能培养学生想象力。

  延伸: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指个体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创造力会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表现。一般说来,创造力不好的表现有:不敢提出新观点;没有寻求变通办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倾向;从来不会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对事情从不表现出好奇,从不渴望了解不知道的事;从不自发地运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

  而学生有良好的创造力的表现应该是:想象丰富、好联想、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有热情;思维独特、善于用不同方法快速解决问题、胆子大、喜欢挑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者首先就不能思维僵化。并且,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思考,尽情发挥。

  练习1:如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组织几个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奶奶:“孩子们,现在咱们的桌子上有书、有水、有花瓶,咱们就从这三样东西开始,一起来编一个故事,每个人说一句话大家按顺序接下去……”

  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充满了许多神奇的事物,孩子们一会儿到了大森林里,一会儿到了太空,一会儿又回到了城市里,开心极了……

  要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他们给这个世界的最宝贵的礼物,作为他们的父母,一定要学会珍藏这些礼物!

  练习2: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可以说,创造力对孩子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们最终成功的高度取决于创造能力的高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必定是生命的强者,拥有对外界事物更多的热情。他的创造力会表现在哪怕很细微的事物上,他的周围会满布创新的痕迹。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4)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以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激发极迅速的联想,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

    热门标签

    7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