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高频考点

小黄 1172分享

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高频考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高频考点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手和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哭宠

3.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哕哭宠

4.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哕哭宠哕哭宠

5.(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哕哭宠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哕哭宠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6.胰岛素是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

7.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8.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1)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9.溶液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3.神经中枢兴奋后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14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15.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某些腺体分泌。

16.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

17.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8.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9.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20.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80-120mg/d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2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2.反馈调节: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以体温为例,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负反馈来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趋向正常。一旦这种反馈失常,体温急剧波动就会首先殃及大脑及各类器官的代谢,使全身的各项机能出现故障。

23.激素和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24.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5.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6.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吗?为什么?

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

27.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28.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有单侧刺激才会发生

极性运输:幼嫩部位,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韧皮部,23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2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

30.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使水稻患恶苗病。

31.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组控制的。

32.除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这五类激素外,植物体内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在调节着生长过程,如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

33.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命活动。

34.黄花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35.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3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37.乙烯利催熟

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可能有致癌作用。

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哕哭宠

38.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39.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0.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包括以下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检验或修正

42.数学模型: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43.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开始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推移,培养液中的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导致种内斗争加剧,从而使酵母菌呈“S”型增长。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该实验需要重复,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在取样前,需要加水进行稀释。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上下和左右只记一边线上的菌体(相邻两边夹一角)。

根据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酵母菌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废物、PH、溶氧等)的变化关系。

45.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46.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空间结构、各群落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47.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48.演替: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实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49.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为什么?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50.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植物都是存在的。

5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2.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53.①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哕哭宠

554.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55.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5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5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沼气池、桑基鱼塘等)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除杂草,合理放牧)

58.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59.碳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60.物质循环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61.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62.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科学实验表明,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

6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

6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飞行、捕食等)

种群的繁衍(求偶炫耀)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狼和兔子依据气味进行躲避或猎捕)

65.利用信息传递的作用进行生物防治:

音响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还可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

6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67.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68.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6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0.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

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差。

7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72.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7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一是审题能力。

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掌握每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并帮助我们在做题时去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要有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的意识,排除干扰的决心,细心找出隐含条件,提取有效信息。

二是表达能力。

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从每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来看,很多考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导致答题失分。尤其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中不要避开大型的非选择题,而只是看看参考答案,这样会使考生失去很多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机会,而这些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

第三,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涉及很多实验,尤其是加强对一些经典实验,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实验的剖析,分析其原理、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这些都是培养、锻炼考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考生:重视实验过程的操作(课本实验);重视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原理、假设、预期、方法步骤、结果与结论);重视实验过程的表达(文字、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分清探究性问题的性质(验证或探究、结果有无预测,是否需要讨论等);重视实验的正确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过程和原则等(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关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加强实验设计中实验方法的运用,重视新课标中的模型知识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高中生物在考试中虽然分值不大,但是它能够影响我们整体成绩的发挥,为此大家要学好高中生物。

    精华图文

    27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