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地理 > 地理课件 > 七年级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文轩0分享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

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就相当于来到了澳大利亚。因为我们知道,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在任何时候,见到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就像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样亲切。我们一定要爱护国旗、国徽呀!(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下面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国旗、国徽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其中一颗小星为五角,其余均为七角。国徽上有两只动物,中间一个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 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老师播放有关录像或VCD,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面积、人口与城市

教师承转: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1、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的地图和大洋洲图。看书上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大洋洲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澳大利亚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是个南半球的国家,周围被印度洋、太平洋所包围,南回归线从中间穿过。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在拉丁语中意为“南方的土地”,并且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保存着特有的动物,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造成的。

2、教师播放有关地球演化的录像带,同学们讨论思考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减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南极大陆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引导:从时间、环境、天敌等方面考虑。

3、教师承转:澳大利亚生物独特,面积、人口和城市又是怎样的特点?

提问: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是世界面积第六位的国家,其面积数是多少?(769万平方千米)

教师补充: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只有1875万人。同学们计算一下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大约2.5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人口密度大约为中国的1/45,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城市怎样分布的呢?(人口和城市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找出主要的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港口悉尼、墨尔本)。

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特点。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本国著名城市的图片。

教师播放有关著名城市的录像或VCD,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教师播放悉尼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景观,提醒学生为什么00年的成功的绿色奥运会能在悉尼举行?(拥有白帆逐浪的海,细腻迷人的沙滩,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海鸥盘旋,有闻名世界的建筑艺术经典——悉尼歌剧院、悉尼塔、海港大桥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分布与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都有关系,下一节我们再详细分析。

(二)第二课时

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2、教师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产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上,发现标有“100%澳毛”字样,这些羊毛衫全部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还有毛线、皮衣等)

小结引入: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在0多年前,澳大利亚没有羊,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羊。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后来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这种羊产毛量高,现在,澳大利亚大部分是这种羊)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4、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1)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2)中部平原:海拔不足0米平原。(3)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5、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6、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7、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板书),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其次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教师承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引入)。

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教师小结补充: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2、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工矿业。 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澳大利亚发达的服务业。目前,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同学们,你认为在服务方面可为中国的2008年的奥运会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教师提示:可以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谈谈你对澳大利亚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澳大利亚

古老的动物

一、世界化石博物馆

产生原因

地广人稀

二、面积、人口与城市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发达的农牧业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发达的工矿业和农牧业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了解过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会分析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专题地图得出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培养阅读专题地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压力与农业发展,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教学难点

1、分析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泰姬陵》,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该国的国鸟、国树分别是?

展示图片《国鸟—蓝孔雀》、《国树—菩提树》。

一、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世界地图》

1、海陆位置

请你说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印度在亚洲的南部,南临太平洋。

2、纬度位置

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

3、展示《印度及其周围地区地图》

请参照地图册P34,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及其方位:

①巴基斯坦———西北;②中国———东北;③尼泊尔———东北;

④孟加拉国———东;⑤缅甸———东;⑥斯里兰卡———南。

二、人口

1、展示《印度人口的增长》

到03年,印度的人口为?10。6亿。到07年,印度的人口为:11。3亿,居世界第二位。那么,印度的人口到底是怎么增长的呢?

(1)、从1951年到03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承转: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趋势增长下去,大家能不能展望一下印度未来的人口?

2、展示《中国和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比较》

印度人口以每年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3、众多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压力。

讨论:印度众多的人口会对本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哪些压力?压力有: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教育条件差、粮食问题等等。

三、地形

1、展示《印度的地形》

找出印度从北到南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在恒河平原地区有一条河流:恒河—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

2、地形特点

南、北高,中部低。

四、气候

展示印度同一地方不同时节的两张照片,为什么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化会如此之大呢?

1、气候

(1)、类型

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

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

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

1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 最北:81°N;最南:11°3′S;

② 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 、6.3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size=+0]

1.计算

a. 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 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千米)

c. 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 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5)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04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04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05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

(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

(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

教师:讲解05年“”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04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03年增长9.5%;05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点评:本节课以“中法文化年”作为导入素材,从时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欧洲发达国家风貌,形象生动,真实感强;以欧盟的变化作为知识的拓展,时代感鲜明;以温总理的报告和学生的收获为结束语,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本课略显不足的是课前资料的准备偏离了主题,而应是体现欧洲发达国家的事物、图片,如英法海底隧道、法国艾菲尔铁塔、荷兰拦海大坝等。

    73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