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000字

钰媚 1162分享

《富兰克林自传》讲述富兰克林从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长经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

《富兰克林自传》是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17-1790.4.17)本人对自己前半生(1706-1757)的一些回顾。书的重点固然是富兰克林总结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该书也为我们了解十八世纪中前期美国的社会面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书中表现的美国社会,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浓厚的商业氛围,或者说是资本主义氛围。作为资本主义先驱英国的殖民地,美国早在十八世纪初期就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商业制度。与人合伙开一间小小的印刷铺,必须确定各人的股权和产权。开店的资金,既可以来自向他人的借款,也可以来自抵押物业向银行的贷款。如果债务超出了资产,就有被宣告破产的危险,不仅店铺会被关闭,资产被变卖以抵债,还可能背上牢狱之灾。与视商人为寇仇,全力打压商人的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政府与商人互相依赖。政府的请愿书、选举票、法律书籍,甚至发行的纸币,都要委托印刷商印刷;而商人一旦在政府任职,又会利用职务之便拓展自己的生意。富兰克林在当上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后,“有很多机会与议员们维持联系”,这种关系替他“招揽了印刷选举票、法律、纸币和其他零星的公家生意”;在当上费城邮务代办后,富兰克林借便利的信件来往增加了自己办的报纸的发行数,招徕了更多的广告,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种商业氛围下催生的重视实利的倾向以及功利主义伦理观。富兰克林8岁时被父亲送到语法学校念书;一年后,由于家庭人口多,负担不起大学求学的费用,同时看到“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日后穷困潦倒”,他父亲又将他送到书算学校,10岁时干脆将儿子接回家帮助营业。12岁时,富兰克林显露出写作天赋,写了两首应时故事诗,其中一首还热销镇内外;父亲却嘲笑富兰克林的诗歌,因为他认为“诗人一般是穷光蛋”。富兰克林有一个朋友雷夫,喜欢研究诗,深信自己会因此成名发财;但他的朋友奥斯朋却劝他经商,靠着勤勉和规矩积累资金。富兰克林也赞成写诗只是为了改进散文写作的语言风格,而散文是他“发迹的一种主要手段”。富兰克林认为,不能够因为《圣经》提倡或禁止某些行为,就说这些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而要看这些行为是否对我们有利。基于这一原则,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能像道德一样使人发财致富”。

二,极其有效的民众自治机制,以及民众对公共事务表现出的极大热情。书中,费城的许多公共事业都是由民众自己组织的:修建大学、医院、孤儿院、教堂的资金全部来自民众的捐赠;而在组建志愿消防队和抵抗法国人与西班牙人的义勇军的过程中,民众更是出钱又出力。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行为既不是出于盲目的一时冲动,也不是政府或权威威逼利诱的结果。通常情况下,都是先由富兰克林或其他人写文章指出发展某种特定的公共事业的必要性,以及用何种方式发展,人民在经过充分考虑和讨论后再作选择。募捐活动结束后,捐款人还会选出理事会管理捐赠的资金,监管工程进度,以及管理完工后建筑的使用。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保障了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宗教信仰自由。许多人之所以背井离乡,不远千里地来到美国,就是为了躲避严酷的宗教迫害——富兰克林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因此,宗教信仰自由自然成了他们的共识。在书里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宗教:富兰克林从小在长老会的教导下长大,后来改信自然神教;在他接触的人当中,有法国先知派教徒(french prophets),有教友会教友(quakers),还有弟兄派教友,以及来自德国浸礼会和爱尔兰的教士。他的老东家凯谋,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印刷商,甚至想自创一个新的教派。不同的教派之间即使发生争执,也仅限于嘴仗和笔战。最能体现宗教信仰自由的要数下面这件事:1739年,爱尔兰的巡回传教士胡飞特牧师来到主要信仰教友会的费城讲道,受到当地牧师的排挤,只能在露天说教。尽管如此,仍然有来自不同教派的人前去听讲,并提出了建造新教堂的计划,很短时间内就募集了足够资金并兴建完工。完工后,管理教堂的董事会明文规定,任何宗教的教士要对费城人说教时都可以使用该该教堂,因为教堂的修建不是为了某一教派的方便,而是为了方便全体人民。

四,当时美国各州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复本。权力分别掌握在总督和州议会手上,两者互相制约;在宾州,前者由业主任命,后者通过选举产生。所谓业主,就是指英国国内一些根据英王特许状享有该州土地的一些大贵族。作为人民代表,议员们认为业主和人民都要交税;但业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命令他们的代理人——总督阻挠议员们提出的征税法案。两者一直在此问题上争执不下。在富兰克林担任宾州议员期间,前后历经三任总督,最终才在1757年以议会的获胜而告终。

既然书的主角是富兰克林,那么当然不能不提到他。书中,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炼出许多处事为人之道。他在年少时十分爱好争辩,以驳倒对方为荣;但他逐渐认识到这样做既不能交流思想,又不能增进感情,因此要用谦逊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即使双方的讨论能够深入,又容易说服别人。他是多项公益事业的发起人,但在推广自己的计划时,他总是称受某人的委托;如果不这样做,有人就会妒忌他所获得的名誉而反对计划的实施。在他参选州议会秘书时,他遭到了一个有势力的议员的反对;他没有卑躬屈膝地巴结那个议员,而是请那个议员帮了一个忙,后来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那个议员死为止。因此,“假如一个人帮了你一次忙,那么以后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意帮助你。”

除了具体的建议和忠告,富兰克林还提出了一个打造完美品德的计划。在他22岁的时候,他想克服自己身上所有缺点。起初他认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但他逐渐发现,“习惯会利用一时的疏忽,理智有时又不是癖好的对手”。因此必须戒除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他编制了一个美德培养表,将自己希望获得的美德都列在上面,每天对照表单检查自己的过失。他认为坏习惯就像花园里的野草,不能指望一下子都把它们拔光;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应该着重培养某一项美德,当自己认为这项美德已经达到了,再去培养下一项。当所有的美德都已经训练过一次后,又从头开始,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富兰克林承认,这个计划虽然未能帮助他达到完美境界,而且差得很远,但靠着这个计划他比做这种尝试前好得多快乐得多了。正如临摹字帖的人,或许他们永远不能达到像帖本一样卓越的书法水平,但在临摹的过程中他们的书法必然有很大提高。

总的来说,《富兰克林自传》向我们表明,出身寒微、受教育程度低并不能成为一个人平庸不前的理由。只要有决心并坚持不懈,每个人最终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套用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的一句话: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使其成为可能的,是决心和行动。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

《富兰克林自传》读完了,感受到伟人之所以有着卓越的人生,必然在面对人生的时候有其不一样的选择。在伟人的一生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力。富兰克林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年轻时怎样致力于提高写作水平。

富兰克林童年时代只受过两年的正规教育,在做印刷工的时候,他被《观察家》杂志中高质量的文章所吸引,他也想要写出那些漂亮的文章,但没有人教他怎么练习。

富兰克林于是开始观察,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对每个句子内容的简短描述,然后,他从自己写下的线索中重写那些文章。他写完后,回头找到最初的文章,将它们与自己写出的文章进行对比,并在必要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这教会了富兰克林如何明确且中肯地表达观点。

在练习中他发现自己的词汇积累并不像《观察家》的投稿者那样丰富,他无法做到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为弥补不足,他想出了前一种练习的变体。他找到《观察家》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并将它们改写成诗句。在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他再把诗句改写成散文。这使他增加了对词汇数量的积累,以至于他可以迅速从记忆中调用这些词汇。

他在写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都是采用这种不断调整方法的刻意练习,最终成为美国早期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他后来成为科学家、发明家都是有赖于他这种强悍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是自制力。富兰克林每天都给自己制定了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规划,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给自己制定的13条规戒,他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甚至为了全部将这些规戒执行到位,还想出了好些方法让自己做到。

三是责任感。除了对国家、民族自觉的责任,他还自觉地担负起对青年的责任。他认为,人的主要习惯和成见都是在青年时代培养而成的,关于职业、追求和婚姻的决定也是在青年时代做出的。因而青年时代是人生的转折点,青年时代甚至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期,青年时代是公私两种人格的决定期。尽管人生的期限从青年延伸到老年,但人生应当从青年时代就有个良好开端。因此,他的这本自传特别注重教育青年的责任,通过自己青年时代良好品格的形成过程的描述,为青年人树立榜样的力量。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3

《富兰克林自传》是作者本人用长达十九年的时间写成的,它是日记的一种浓缩体。富兰克林在生活中对自己要求很高,几近于苛刻,仅每日的道德行为规范长达13个项目,这些生活细节成就了他的人个人魅力,受人尊敬、信任;对待事物客观实事求是,关于电的学说,关于壁炉的优化,都是建立在重复试验的基础上;勇于担当,在与领主的税法谈判中,为了缓解紧张的派系关系,敢于为百姓背书,签署了百姓的承诺。

没有天生的成功,只有天生的抱负。纵观其一生,富兰克林并没有喊着金钥匙出生,家庭条件很窘迫,因付不起学费被迫辍学,身无分文来到费城创业,然而他总是利用闲暇时间来读书、提高自身技艺,他经历了失业、战争、被人蒙骗,却从来没有怨天尤人,总是勇往直前,战胜眼前所有的困难。没有人天生就很有能力,没有人天生就注定轰轰烈烈,只要你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总有一天成功会属于你。

幸福的关键要素。于富兰克林本人而言,可以说一生都在践行何为善良、真实、诚信。强大的个人魅力让事业犹如神助,十七岁离开家后,独自一人来到边缘小镇,从当学徒开始,因个人技艺出众,在工作中同时帮助同事学习技能,深受同事的尊敬和爱戴。主动帮助的爵士,多次主动帮助他,这再一次证明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来帮助你的不是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反而是那些主动帮助过你的人,这在概率学上说也是正确的,主动帮助的人一般能力比受众大,所以下一次是他的概率肯定大,原著引用“那一天,这又一次证实了我学的那句至理名言,谁若一次施恩与你,必将二次施恩与你,其乐意之情为受恩于你者所不及也”。

勤奋是最有用的美德。原著引用:“我之所以这样毫无顾忌地强调自己的勤奋,尽管有自吹自擂之嫌,目的无非是让读过他的子孙后代们能看到在这段叙述中勤奋产生的于我有理的效果时,就可以知道这种美德的用处”。从作者的自我讲述中,我认为没有丝毫的夸大,无论富兰克林有什么想法,总是首先去做,先实现自己的想法,行动永远是第一位的,改良铅字排版技术如此,开印刷厂如此,电学试验也是如此,一个高标准的行动派。幼年时期利用饭后的休息时间、家人外出购物时间读书等等,关键是无论人生何种阶段他都能做到。在受人排挤时,自己开办印刷厂,缺乏资金支持时,很多朋友主动伸手帮助,人们总是评价说,有印刷业务找富兰克林,因为别人休息时他仍在工作,别人还未起床,他已工作很久,给人的感觉是事业心极度强,印刷事物交给他做让人放心。这或许就是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吧。

专心致志做事最为满足。在建筑堡垒时,原本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大雨倾盆的不利天气下,人们几乎干不成活,竟然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可能是因为敌人要攻打城堡,但在这个工作中,富兰克林发现,当人们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时,酗酒闹事的人也不喝酒,更不闹事了,管理难度降低了很多,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专心致志的做事的时候,往往最为满足。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4

《富兰克林自传》本是富兰克林写给儿子的家书,1771年动笔,1788年落笔,只记录到富兰克林1757年以前的经历。不同于第三人执笔的传记,这本“未完成”的家书,是一位长者面向后人,试图谦逊真诚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适时予以总结和强调。二百多年前的大智慧和小聪明,浓缩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也不失为日常生活的行事指南。

富兰克林反对仅仅劝人为善,空谈理论的书,就像“使徒口头行善一样,只是劝告那些衣不蔽体、饥肠辘辘的人们要穿衣吃饭,却不告诉他们在何处通过怎样的方法获得衣食”。于是,在这本自传里,几乎看不到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富兰克林用故事详尽地记录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学习、经商、实行文化传播、投身公益事业、从事电学研究,直至到从政为民,贯穿着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实用法则。

富兰克林在20岁出头的时候,立下了后人广为传颂的13条道德准则。这是他构想的一个大胆而艰巨的道德完善计划:将他当时所有自认为必要的品质归于13项品德之下,并对每项附上简短的解释;根据不同品德之间的促进作用,将其排序,循序渐进逐个培养,并严格执行每日自省,监督自己在每个品德上的培养和实践。

这13条道德准则,你也许会觉得平淡无奇,并无深意。也有人批判这份道德培养计划缺乏思想深度,过分强调实用性,但这就是富兰克林为自己制定的成为要人的计划,他终其一生不断实践,最终达到世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

节制Temperance

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这是富兰克林摆在第一位的戒律。他认为“节制”使人头脑冷静,思想清晰,这对于时刻保持警惕非常重要,以防止旧习惯的不断引诱,抵御无穷无尽的诱惑。

这条戒律起源于他年幼的经历,并在成年后越发看到节制的益处。

-16岁的富兰克林偶然看到一本书,介绍素食饮食,仔细阅读后,决定学习其中的烹饪方法,自己开伙。一来节约食宿费,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书,二来饮食清淡节制,使头脑更加清醒,理解力随之增强,提升学习效率。

-富兰克林18岁时在印刷所打工,除他以外,其余近50人都嗜饮啤酒。这些嗜酒的人不但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而且持续把钱消耗在买酒上,让自己永远处于穷困潦倒之地。

富兰克林从政为民期间,参与构建防务,需要向纽约克林顿州长借几尊大炮,起初州长坚决地拒绝了。但共进晚餐时,按照当地习俗,接待客人要喝大量的葡萄酒。于是酒过三巡,州长的态度有些软化,答应可以借出6尊大炮。再喝了几杯,承诺可以借10尊。喝到烂醉后,富兰克林最终借到了性能上乘的18尊大炮。

缄默Silence

不说対人对己无益的话,不参与闲谈

富兰克林认为知识的获得需要倾听,而非不停地动嘴皮子。于是他希望能改掉当时喋喋不休、说话爱玩文字游戏、爱开玩笑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只能让他结交到浅薄之人。

-富兰克林少年时期的好友拉尔夫,聪明多才,巧言令色,善于雄辩。拉尔夫眼高手低,执着于成为诗人的幻想,但却没有诗人的才情,同时丝毫不听他人劝阻,最后穷困潦倒,欠下富兰克林一大笔债款无法偿还后两人绝交。

-富兰克林刚开始自己的印刷生意时,有位知名之士无端跟他闲聊,大谈城市即将没落的悲观言论,为富兰克林花巨资开设印刷厂惋惜。他离开时,富兰克林情绪受到影响,感叹假如创业之前就遇到这位知名之士,也许就永远不会涉足这个行业了。这位悲观主义者一直住在一所破烂的房子里,用同样的论调诡辩着一切就将毁灭,许多年也不肯买一所新房。但最后,他付出了初倡悲观论调时房价的5倍价格买了一所房子。

有序Order

一切物品应有序放置,每件事情应按时完成

“有序”被认为可以帮助他节省时间,执行他的读书和学习计划。但富兰克林坦诚,“有序”的践行他最难以坚持,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当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让他自己支配时间,比如作为一个印刷工,这条准则是可行的。但对于一个店老板,他得同别人打交道,随时准备接待自由来访的客户,没法严格遵守这条原则。同时年轻时候,记性不错,所以也不需要太有序。

作为一个理性的实用主义者,富兰克林发现他在这条准则的进步上微乎其微,还愉快地发了一个理由诡辩,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

-有些事情披着理性的外衣是不是按时我,对自己如此这般要求也许是道德上的愚蠢行为,如果为人所知会被人取笑;且完美无缺的也许会遭人记恨,而善良的人应允许自己有些不足,这样他的朋友才会自在。

富兰克林承认,在年纪大了,记忆衰退后,真切地感受到“有序”这种好习惯的缺失,也不失为一种遗憾。

决心Resolution

事情当做必做,决心去做定要完成

坚定的意志,是富兰克林从小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并且随着人生历练不断加强,让富兰克林坚定不移地执行道德完善计划。

-不要被事情外表上的艰巨吓到,一个有相当才能的人可以造成巨大的变革,可以在人世间成就伟大的事业,如果他能先拟定一个良好的计划,摒绝一切足以分散他注意力的娱乐和其他工作,把执行计划作为他唯一的工作。

富兰克林的一生中,散文的写作对他十分重要,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得以习得。

16岁的富兰克林发现英国期刊《旁观者》的文章写得好极了,于是想模仿学习它的风格,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挑选几篇文章,把文中每句话的观点概括下来,然后放在一边。几天后,不看原文,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合适语句,把文章观点完整地表达出来,尽可能和原文一样完整。对照原文进行比较,发现不足,修改完善;

第二阶段:解决词汇贫乏的问题,先将期刊里的散文改成诗歌,在差不多已经忘记原文时,再把诗歌重新还原。一来一往的改写中,提高词汇量,联系遣词造句的能力;

第三阶段:锻炼思维逻辑,把文章概要打乱,几个星期后重新排列,再将概要扩充成完整的文章与原文对比和修正。

如此反复练习,富兰克林欣喜地发现,他能够在某些次要的地方改进原文的条理和语言,这鼓励了他,使他相信在将来他或许可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作家,而事实确实如此。

节俭Frugality

所费钱财必利人或利己,不浪费一分一厘

“节俭”在当时是富兰克林为了还清债务,实现经济独立而立下的道德准则。积累财富本身对他本身并无吸引力。

-微薄的收入一样可以维持生活,并保持健康的身体。

-在获得了第一个100镑以后,再去赚第二个100镑就容易得多了。因为金钱本身是繁衍的。

-当一个人没有多少钱的时候,反而要比钱多的时候慷慨,或许是因为怕别人当成穷鬼的缘故吧。

对富兰克林而言,“节俭”可以帮他获得名誉和声望,更好地做生意。

-为了维护作为商人的信用和声誉,富兰克林切实做到克勤克俭,尽力避免与之相反的种种表现。他穿着朴素,从不在奢华的娱乐场所出现,也从不像个富家公子似的外出钓鱼或者打猎...于是,富兰克林被看做是勤奋上进的青年,严守信用,其他商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使得他的生意进行得非常顺利。

勤奋Industry

不虚度光阴,把时间花在有益的事上,摈弃无用的行为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对格外重视和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在富兰克林童年时,他的父亲常用一句所罗门的箴言教育他:“你若勤勉,你将站在君王的面前,而不是站在庸人面前。”这一教诲鼓励着富兰克林,尽管他并没有想过自己当真要立于君王面前,但这事最后真的成为了现实。

-勤奋是获得财富和名望之道。

除读书以外,富兰克林不允许自己有其他娱乐,从不去酒馆、赌场或其他娱乐场所消遣,他勤恳地工作着,将勤劳展示于人,让自己获得名誉和信任,以便更好地开展生意,这与他坚持节俭的习惯如出一辙。

-当城里已经有两家印刷厂巨头时,人们普遍认为富兰克林的印刷厂必然要垮掉。但一位名望之士为富兰克林辩护:“富兰克林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年轻人。当我从俱乐部回家时,看到他还在工作,第二天早上邻居们还没起床的时候,他又开始工作了。”这番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就有人主动提出要让富兰克林经销文具生意,富兰克林因为勤奋的品格从来不缺乏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真诚Sincerity

不欺骗伤害他人,思想纯洁公正,言之有据

真诚是富兰克林认为实现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无论是自我要求或是择友,真诚是他极为看重的品质。

他在年少英国闯荡时,结识了一位叫做德纳姆的商人。德纳姆真诚的品德给富兰克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也多次给予富兰克林帮助,两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德纳姆逝世。

-德纳姆曾在布里托尔斯做生意,生意失败后,欠了许多钱,没有还清就去了美洲。在那里他专心经商,几年之内就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回英国后,德纳姆邀请了所有昔日的债主前来赴宴,对当年他们没有催讨欠款表示感谢。债主们以为德纳姆只是款待他们一顿大餐,却没想到每个人的餐盘下都放着一张支票,包含当年未付清的欠款和应计的利息。

富兰克林多次与人合作经商,结局都比较美满,他将原因归结为事先做好防范,在合同中明确写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日后的争执,这也是真诚对待合作伙伴的态度和做法。

-无论合伙双方在签订合约时如何互相依赖,日后都有可能心生嫉妒和嫌隙,认为对方在事务的照管和承担上不平等,等等,这常常会使得友谊破裂,往来断绝,严重时或许会闹出官司及其他不良后果。

正直Justice

不冤枉伤害他人,不忘记自己造福他人的义务

富兰克林认为,如节俭和勤奋等品德都是为了他能更自由地实践真诚和正义。事实确实如此,富兰克林后期在致力文化传播和公益事业时无不体现出他对正义的坚持。

-报纸是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万不可被人利用成为诽谤和污蔑的工具。当有人要求富兰克林刊登带有诽谤性和人身攻击的文章时,他总是坚定的回绝,向购买报纸的人提供有益或有趣的内容是他必尽的义务,但为个人泄愤散播毁谤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

-富兰克林担任州议会秘书时,有位年轻绅士希望取代他,并告诉他议会已经决定下次选举时把他撤换下去,与其被人解雇,不如主动请辞,这样更能保存颜面。富兰克林对此回答,“我曾听说某位公众人物的原则:绝不主动谋求职位,但也不拒绝别人提供的工作。我是很赞成他的原则,但在实践时增加了一点,就是我绝不主动辞职,从而失去适时报复我的对手的机会”。

-有位牧师请富兰克林帮助募捐兴建教堂,富兰克林不愿频繁向公众募捐,坚决拒绝了他。于是牧师请求富兰克林列一张名单,列出他所知道的既慷慨又热心公益的人。富兰克林仍然拒绝了,认为让那些已经付出善心的人再受到其他募捐人员的纠缠十分不妥。最后牧师请富兰克林至少给些建议,富兰克林欣然答应:“首先,先向那些一定会出钱的人募捐;其次,向那些你不知道究竟会不会捐钱的人募捐,并把已经捐了钱的人的名单给他们看;最后也不要忽略那些你相信不肯出钱的人,因为其中有些人你可能会看错。”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5

成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聪明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和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这是我读完《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

在书中,我了解到富兰克林家境并不好,然而正因为如此,他反而比别人更懂得努力和珍惜。比如,当人们对“雷暴”充满恐惧和谣言时,他发现了雷暴与静电的相似之处,他把握住机会,顶住冷嘲热讽,做了闻名中外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雷暴之谜,成为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可见,机会总是平等地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但只有懂得珍惜和努力的人才会把握它。这不由使我想起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当年,他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掉落砸中了他,他没有抱怨,而是开始思考苹果掉落的现象。经过无数次努力、探索、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握了这个苹果砸头的寻常机会而成了受人敬仰的科学家,那个幸运的苹果也名垂青史!

“我想满心恭谦地供认我提及到的已经过上的幸福生活全是上帝的恩赐。”富兰克林如此感恩地说。但是我想,他所拥有的这一切并不是上帝给予他的,而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富兰克林出生的家庭并没有给他铺平人生坦途,但他心存感恩,发奋努力,终于成就了辉煌。反观我们现在的求学,面对学习中的失败,不反思自己不够努力,反而怨天尤人。就说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许多同学总是埋怨老师课堂上不给自己机会回答。但是,如果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必定大家都举手,你的手淹没在几十双手之中,你只占几十分之一,却要老师百分之百给你机会,合理吗?如果是一个稍难的问题,有的缺乏自信,举手迟疑不决;有的不作深入思考,干脆埋头藏手;有的预习不充分,愁眉苦脸。就这样总是患得患失,埋怨老师偏心。我们何不反思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努力,思考是否深入,课堂上是否有勇气把握每一个机会?

终于成为对美国有着非常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是呀,一个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和坚定的目标,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心中的理想。有一句德国的谚语说得好:“信念是储蓄在自己家里的资本。”有了信念,再去博览群书,就自然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了。正是有了平时多看书多学习作为铺垫,富兰克林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一段小小的经历:一次英语考试我只考了91分,不免有些灰心,但我又重新振作起来,仔细地分析了错的题目:单词辨音和根据中文填空,牢记了要点,熟背了课文,读了易错的单词,做好了充分的复习工作。终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是勤奋造就的。让我们勤奋学习回报祖国!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心得体会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作文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心得体会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600字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五篇

《希腊神话和传说》读后感5篇800字高中生范文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范文五篇

    相关文章

    24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