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饭的文章读后感优秀范文高中生6篇

钰媚 1162分享

导语: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衣食足则知荣辱”,见于《管子·牧民》篇,一是“民以食为天”,是汉朝郦食其说的。这些都是从实际政治上认出了民食的基本性,也就是说从人民方面看,吃饭第一。另一方面,告子说,“食色,性也”,是从人生哲学上肯定了食是生活的两大基本要求之一。《礼记·礼运》篇也说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更明白。照后面这两句话,吃饭和性欲是同等重要的,可是照这两句话里的次序,“食”或“饮食”都在前头,所以还是吃饭第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吃饭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学会吃饭》读后感(一):

一部很有趣的书,说实话很佩服这些细心品味生活的人,可以从我们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中总结出一条条小哲理、小方法,并细细回味、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一种放慢脚步体会最朴实的事物的心态,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肥胖的确把我们一个个都折腾成夹心饼干,一面要受得住美食的诱惑、一面要经得起广罗大众对胖子的歧视。我们会偷偷的吃着小甜品,认为没有人看到就不会摄入卡路里,然后感叹要和一条条美丽的裙子擦肩而过。 这又是何苦呢?按照作者的说法,想吃就吃!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是要提前看看食物的卡路里,如果饱了就不要勉强自己再吃了~别把父母那套勤俭节约的陈词滥调道德绑架我们,想想如果吃多了再花大把银子去减肥,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啊!

《学会吃饭》读后感(二): 

作为一个“日日减肥日日肥”的人,减肥每日都在我的待办事项里待着,却从来没能被成功完成。这么多年来,关注的减肥方法千千万,买过的减肥书千千万。道理都很好听,就是做不到。在年复一年的挣扎中,我只能捏捏肚子上的肥肉,告诉自己,算了,“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呢”。

这次我把目光投向了《学会吃饭》,是因为它号称“正念饮食”。“正念”,英文名叫“mindfulness”,近几年来在国外搞得风生水起,对此了解不深的我搞不通它和冥想的区别。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去尝试它。

其实我看完本书,觉得正念的主要作用就是帮你感受身体的变化,认识身体的状态。比如说爱好美食的我,已经多年不知饥饿是什么状态。而本书就能建议并且指导你,认识到何为身体的饥饿和饱足感。类似这样的训练在书中很多,我还在一个一个尝试中。

对于我而言,书中的很多道理虽然算不上老生常谈,但是也是耳熟能详的了。比如说吃饭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真的饥饿吗?我是需要吃饭还是想吃饭?它也建议我们,学会享受美食,每一口都细细品尝,争取用最少的量达到最大化的满足,做个快乐的美食品鉴家。可惜贫穷如我,一份食物不吃完的话,扔了浪费,不扔又不好处理。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道理很好,可惜我做不到。

总的来说,本书还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的。希望我这次能减肥成功吧,也祝和我一样一直关注减肥事业的朋友们都能减肥成功!

《学会吃饭》读后感(三):  

从今年起,“正念”、“冥想”这个词在生活中常常出现。我开始好奇,这究竟有什么魔力。

最开始,我下载了一个正念APP,在睡前听取放松的引导去放松深呼吸,感受身体的每一小部分的感觉,让觉知集中在很小的一个角落。感觉很神奇,在按照指引做完冥想后,我感觉全身变得柔软 轻松。感觉还挺美好的。

后来,我知道了原来哪怕去洗一个干净的碗,也可以进行冥想。冥想让你感受当下,拥有更敏锐的感受力。

有一天,芋同学跟我说,在洗澡的时候,他一直感受水滴打在身上的感觉,听水落下的声音,闭上眼,感觉好像睡了一觉,特别清明 轻松。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慢慢地去观察一个东西的美好的感觉。

确实,随着年纪增长,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需要考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便缺少了这种沉浸的可能。

这本书的作者的出发点,即是通过对吃饭的过程加深感知,从而感到更好的控制,适可而止。

1.不需要强迫自己节食,自然接受,感受自己真正的食量

2.静坐,让心智浮现,让繁琐世事如海浪褪去

3.很多人已经把吃饭当成习惯,避免无意识地狂吃,熟悉身体在饥饿或饱时的感觉

4.要有热量的概念,消耗多少就吸收多少

5.少吃精致加工的食物

书本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一些概念、宗旨;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实操,这也是本书的重点。如果想养成这样的习惯,需要这本书陪伴,随时查阅。

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养成这样的习惯至关重要。

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觉知,少一些冲动的饮食。

《吃饭》读后感(四):

 钱钟书先生的5261这篇随笔(也可称散文),读后觉得余味无4102。吃饭,乃1653之生活的事,又确为平常之事。然在先生笔下,竟然会引发出那么多的知识和故事来,吃饭是政治家的装点,吃饭与音乐的关系、吃饭与赏花游山的关系等等、吃饭中大有学问,吃饭中有万般气象,吃饭中有高深哲理。作者如同与你拉家常,就那么慢条斯理地细细道来,诸多人生哲理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向读者自然随意地展示出来。

钱钟书先生是大学问家,他的这篇《吃饭》,决无华丽的词藻,像是不经意中信口说出来一样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篇短文,具有那么多的知识含,足见作者的博学多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题目是讲《吃饭》,但你细细品位(味),这确实又不是纯粹讲吃饭的一篇普通作品,作者讲的是人生、哲学、政治,讲的是历史、是艺术,是怎么做人的道理。我想,没有文章大家的睿智,没有广搏的哲学社会学知识,是决然写不出如此自然流畅而信息量丰富的文学的。
鲁迅先生论及文章写作,曾有一句名言,叫做:去粉饰,勿作做,少卖弄。如果用这段话来评价钱钟书先生的《吃饭》,我以为再合适不过了。全文不用修饰之语,少华丽之辞,即使引用柏拉图等先哲们的故事或典故,也绝无生拉硬扯吊书袋的造作,而是自然贴切,恰到好处。
平淡的生活中含有丰富的哲理,而要把丰富的哲理讲述得平淡率真,让人潜移默化地接收那些内函丰富的道理,需要讲究方法。
像我们这平淡的人生却有着平淡的想不到的收获,不要少看了吃饭这两个字,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我们生活的一切必须从这开始。所以我介绍大家都去找到钱钟书的《吃饭》这篇文章去看看,一定会让你受益非浅。

《吃饭》读后感(五):

读过钱老《吃饭》一文后才细得吃饭的复杂与艺术,现摘片语: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老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与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至于请饭时客人数目的多少、男女性别的配比,我们改天再谈。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  

文章一开头便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老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读来真令人喷饭。接下去作者又继续生发开去,说我们通常总是“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正如“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娼妓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

与政治家不同的是,吃饭对于文人雅士虽然产生不了安邦治国的理论,却可以孕育出很多的“情趣”,有音乐助兴、佳人劝酒,还要赋诗作画,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甚至,人的等级也可以根据吃饭来衡量,“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把饭给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与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

吃饭在中国文化中是如此被看重,以至在古人的心目中简直成了理想的象征,直至“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令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如此,作者信笔写来,擒纵自如,心之所想,随意拈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使得日常生活最普遍、最寻常的“吃饭”成了一个三棱镜折射出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钱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出于灵窍,吐于慧舌,任性而发,洒脱自然,涉笔成趣,倍觉隽永。

《吃饭》读后感(六)

钱钟书的散文字里行间有一种独到的老辣,在不动声色的语句背后每每透出幽默诙谐,而在幽默诙谐背后常常又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吃饭》就是这样一篇随笔式的散文,作者似乎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语气是调侃而随意的,但目光却是冷峻而深邃的。

吃在中国历来是件值得津津乐道的好事,从凡夫俗子见面时关切的问候,到文人墨客笔下不厌其烦的描述,都可以得到证明。那么,以“吃饭”为题,文章到底怎么写呢?大略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吃论吃,题为“吃”其意趣亦在于吃,如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分别对蔬食、谷食、肉食作了详尽的记述,还升华出一套吃的理论:“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风,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第二种情况是论吃而意趣不限于吃,如林语堂《中国人》有“饮食”篇,专论中西饮食观的不同,以见出民族性格的差异:“我们有‘东坡肉’,又有‘江公豆腐’,而在英国‘华兹华斯牛排’或‘高尔斯华绥炸肉片’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的诗人们具有较多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它们曾经坦率地歌咏本乡的‘鲈脍莼菜’。

这种思想被视为富有诗情画意,所以在官吏上表告老还乡之时常说他们‘思吴中莼羹’,这是最为优雅的辞令”。第三种情况是论吃而意趣不在于吃,《吃饭》便是这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章。全文神侃吃饭,居然在闲聊之中,将那些本来装点得美好,甚至有点神圣的东西,诸如政治家的主张、婚姻择偶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准则、风流雅士的宴集等等尽情揶揄了一通。


关于吃饭的文章读后感优秀范文高中生6篇相关文章:

高中读后感600字优秀文章五篇 - 5068儿童网

高中高二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范爱农》高中生优秀读后感范文1500字 - 5068儿童网

毕淑敏散文集高中生读后感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双城记》高中生读后感优秀范文2000字 - 5068儿童网

高中高二读后感范文5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高中生优秀生活日记范文大全5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高中生周记优秀范文5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优秀的高中生周记范文500字 - 5068儿童网

《百家讲坛》观后感高中生5篇优秀范文合集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2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