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习教学有哪些辅导建议

庄宇 224分享

  传统复习课上,教师从点到点,就题说题的复习方式,是造成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单元复习课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最后阶段,提倡以整组审视的视角,立足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接性,做到瞻前顾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提升,以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方法

  一、捕捉文本细节,凸显重难点

  单元复习受时间限制,不能面面俱到,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效率,教师要“居高临下”,关注整个单元内容,捕捉文本细节,确立复习重难点,使学生明白复习的方向和内容,这样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1.透析单元导语 明确重难点。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不必篇篇课文都重新复习一遍。单元导语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单元导语像一条线索串起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我们应充分认识其价值,从单元导语中明确复习的重难点。

  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祖国的西部,交流对西部的感受。根据单元导语“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确立复习的重难点为:复习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句子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2.结合课后习题 提炼重难点。

  课后习题往往是文本教学的重点所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紧扣课后习题展开文本教学。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可对一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稍加整合梳理,提炼出复习的重难点。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围绕“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三篇精读课文,对这三篇课后习题进行整合,复习的重难点:品读课文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意。

  二、激活已知经验,查找疑漏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堂交流与练习接受学生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了解学生疑惑、错误点设计复习内容,形成新的学习的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1.课堂交流中查找疑惑点。

  课堂交流能有效地获取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课堂交流,要建立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比如可以问学生,学完了这个单元,你做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哪个词还没有理解,对哪篇课文还有疑点?老师与学生随和的交谈中获取的信息反馈才最有价值,教师才能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疑惑点。

  2.课堂练习中查找缺漏点。

  教师经过一个单元教学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漏在哪里,平时的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的渠道,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明朗学生这阶段的学习缺漏点。例如在完成小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课文教学后,在学生练习课堂作业本中的一道习题,是关于反问句和陈述句两种句式的认识。通过反馈来的情况,我看到学生能很正确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而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时出现了不少错误,以及对它们的认识还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根据这一反馈情况,我便能确立其中的一个复习点:加强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练习,与学生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能用文字叙述下来。这样从课堂练习中查找到学生的缺弱点,接下来的复习就更有针对性了。

  小学语文复习指导建议

  一、新颖的学习视角引领“温故”

  “双基”的巩固和提高是复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面对的客观挑战。其琐碎性、机械性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发的倦怠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复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对下一阶段复习进程的推进。因此,教者就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类复习的“硬骨头”,可以化“碎”为“整”,化“机械的静止”为“有生命的动态”来冲击学生的学习愿望,燃起孩童的学习激情。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两篇重点课文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负荆请罪》,需要掌握的一类生字词有“迁、啸、廷、狱、刑、廉”等13个,二类生字“载、横、卿”3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司马迁的“发愤”、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还有两篇课文内容的复述以及《史记》的历史意义和《负荆请罪》多幕剧的形式等等。如果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都采用“单个击破,课课清”的“温故知新”教学策略,肯定耗时长、效果差。联系练习7的“熟记成语”中反映司马迁一生的真实写照的12个成语,我豁然开朗。此时如果用统合的思维,统整两个单元的“双基”,并赋予这部分内容以全新的面貌,以全新的课题呈现给学生“谈谈司马迁”,复习的境界肯定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新异的学习内容提升“温故”

  复习要依纲据本,但又不能囿于课本。我们应该尝试跳出教材来谈阅读。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当我们能把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感悟、综合、推理、表达等能力融人一个更宽阔的阅读背景下来涵养时,展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将是一片盎然春色。   前日,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美文《小虎盆》。当我深情地读完故事时,同学们被文中所述的实验震惊了,有的提出自己的质疑,有的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师生、生生友好的切磋气氛中,“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课标对阅读评价的考核要求都一一澄清。最后我请学生根据这则短文自编几道思考题,现从他们的题库中筛选几题并归类如下:

  词义理解类:

  (1)联系上下文,你认为“生存之道”中的“道”的正确解释是:()

  (2)“猎食的挫折并没有给小虎笠带来困惑。”这句话中“挫折”指的是()

  内容探究类:

  (1)小虎盆的不幸是因为(),还算幸运是因为()

  (2)小虎笙在人工池塘中面对隔有玻璃的小鱼,先后4次冲过去,第1次的结果是();第2次的结果是();第3次的结果是();第4次的结果是()

  作品感受类:

  (1)“这次情况仍然未改变,小虎笠挂得嘴角流血,它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置瘫在池底思索着。”它在思索什么呢?

  (2)“小虎笠看着到口的鱼食,却再也不敢去吃了。”如果此时你正在人工池堵边,看到小虎笠的举动,你想到哪些呢?

  初看,题型的设置显得有些幼稚,但这一“设计思考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平时所学的讲读课文的方法来研读新的文本的大胆尝试。是学生在新的阅读材料的援引下,对已有的阅读技能技巧的“温故”过程,更是一种巩固和提高的过程,这种提高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对新异阅读内容的那份“热情”的基础上。我想,这是使用老面孔的课文来“温故”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也可设想,只要老师在复习阶段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一些清新可人的美文,学生肯定会乐此不疲地,在欣赏、感悟、探究中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三、新趣的学习形式盘活“温故”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无形中给我们的“习作表达”、“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其实也是一个高度,一个复习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应该占有的高度,那就是把语文还原为生活的原貌,用新趣多样的学习形式,盘活我们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语文实践方面的“旧知旧能”。

  联系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3课的“学写书信”、第25课《明天,我们毕业》、习作7──《话别—写给》、练习7的“读一读”以及练习7的口语交际──毕业赠言等诸方面的复习要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话别》。孩子们听说要搞活动,而且是在紧张的复习之际,他们内心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纷纷询问,活动怎么组织,好像“温故”迎考的事早已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高妙的复习技巧,此时,无论是对于新知识探求的艰难,还是对于以前学习知识的困惑,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都是光明一片。

  活动的策划,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活动中学生首先根据“话别”的主题确定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并尝试预测活动效果,制定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再进行方案竞标,选出前3名作为最佳方案。最后再分别从3套方案中提出最合理的设计,重组一套大家都喜欢的《话别》方案。方案出炉,活动也便按歌唱组、朗诵小组、绘画组、习作组、留言组分组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份话别的情,这种话别的场面是用“温故知新”的常规做法无法企及的,但在这真切的活动中,在这新趣的语文实践活动的盘活下,学生对预设的“温故”目标都得到了全面的巩固和提升。

    74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