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前有效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预习的效果

  1、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也是语文课程预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使其养成良好的课程预习习惯。

  1.1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举行班上讨论活动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会自发地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使其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问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间,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1.2要让班级里有一种预习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氛围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班级形成一种都有良好预习习惯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享受地进行语文预习。

  1.3以激励为主,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预习不尽如人意的同学积极鼓励。

  2、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对于语文课前预习,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这需要对学生“授之以渔”。预习语文的方法要分步行。第一步,读课文、标小节、内容明;第二步,画字词、读准音、记住形;第三步,勤思考、多质疑、会点评;第四步,查资料、广积累、头脑灵。

  2.1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有一定的目的。预习时要求学生六遍读书。

  2.1.1三遍默读。要求学生开始预习课文,从生字词入手,对于生字词,要求学生要读准其字音,明白其含义,较为通达流畅地朗诵课文,并想课文大概讲了什么。过去学生只是单纯地读书识字,不会去深究字词的含义与用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善用字典,对生字词不懂时,要去查字典,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并标注到书上或者笔记本上。这样,在课堂上教学效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遍读书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障碍。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第二遍读书了解文章大意。第三遍读书,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初读课文,从字词入手。

  2.1.2三遍朗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在学生进行深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下来,并体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作用,找出一些与文章中心有关联的句子或段落。在这点上,教师还得注意对学生分层次要求,不能一蹴而就。因为班级中的学生水平高低不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可能适得其反。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默看”时深刻。

  2.2画。要求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积极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内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学生用特殊的标注方式,比如用红笔或彩色笔把文章精彩的字、词、句、段落画上波浪线条;并在相关的词、句子旁用简要明显的语言加以标注。为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中所需的资料积累做好准备,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就是:一画段,二画圈,三画需认字,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把文中的生字、多音字连词圈出来。用“——“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摘录2- 3个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2.3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4记。记就是把自己预习的收获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三年级时我要求学生在笔记上把预习的内容写下来,但是发现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上课时一旦忘记了,还有翻笔记,耽误时间。学生把预习到的要点记在书上,如重点词语,上课时老师提出来,学生就能很快的解释出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前有效预习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知道有效预习的重要,学生才想去预习,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有效预习能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预习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吃苦的精神,能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能使学生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些重要性,老师不要一番的空洞说教,要结合实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有效预习的好处。可举一些预习很好的例子及不预习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比如,我班的王凯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听课文听得一知半解,课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总是拖拉,后来形成恶性循环发展到:不做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这样只能养成坏习惯,课堂学的新知识不能及时掌握,更谈不上及时巩固了,他的学习成绩只能是一落千丈,最后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愿学习了。学生听了这个例子,就自然而然注意了自己的有效预习新课了。

  二、改变传统观念,要让家长在思想上重视有效预习

  有很多家长认为,学生预习不预习无所谓,反正课文老师得讲,经常提醒学生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做笔记就可以了。要让家长转变观念,在家长会上,要强调家长重视孩子的预习,关注孩子的学习,自己做生意为啥还不是为了孩子?要让家长在家里当一回老师指导学生的预习,并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家长真正意识到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再一,定期评选出“最爱预习的爸爸妈妈”这样,学生的家长得到了荣誉,孩子更乐于去预习,预习就会更进一步,不仅能扫清课文的拦路虎,还能马上掌握要学习的知识点。

  三、老师必须重视有效预习,让学生养成习惯

  语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而忽视课前的预习,有的老师还认为只要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掌握了说讲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前没有思考课文中的问题,上课时才思考课文中反映的问题,思维很是被动,课堂没有勃勃生机。出了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误认为学生接受能力差,很简单的问题都讲许多遍,以致耽误了教学进度,后来为了赶进度索性采用“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快速灌输知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完全被动,其主动性一点也不能发挥,更谈不上个人的主体成长和长远发展,这不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如果有效预习了,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就会迅速成长,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

  四、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这样安排学生预习:一篇课文至少要读四、五遍才可以。第一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标自然节的序号。学读第一遍时,要养成勤动笔墨的习惯,该画的画,该圈的圈,字词可查阅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第二遍读课文,要读顺课文,要把课文中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三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读第三遍,理解文章的层次,把握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第四遍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感知文章主要事件的内容。查阅时代背景,读者可与作者产生共鸣,对理解课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知内容,要多读读开头、结尾、文中的重点句子,这样学生就容易读懂课文,能发现新的东西。第五遍读课文,悟情明理。读这一遍时,学生要仔细研读文本,最好带着课后的问题去读课文,去独立思考,悟出情感,明白事理。

  以上这些步骤,老师可在课堂上一步步地指导学生去做,接着逐步放手,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觉去做,持之以恒,最终学会有效预习。

  五、对学生的预习要合理的检查和评价,来激励学生

  1.检查要及时

  光布置预习,不检查,等于没布置预习作业,多数学生会不完成预习作业。有的学生看到自己下工夫预习了,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有预习的也没得到老师的批评。时间一长,学生对预习就失去了动力,因为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能表现自己。有的老师怕耽误时间,第一时间就不检查了。其实,刚一检查时,是多用时间,但是,学生都好好预习了,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节省时间,同时,老师新课也上的轻松。

  2.老师要合理评价

  检查预习作业,老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可不精批细改,可画个笑脸给予鼓励或写个“好”,还可以让学生互查。针对不同的学生,因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老师提出的预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都能得到自己预习成绩不同的“星星”,这样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都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就会乐于预习。

    相关文章

    74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