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效果

庄宇 224分享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学习之前按照一定的方法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通过预习,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并针对性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效果

  1、引导学生树立预习意识,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预习是学生对文章自我学习的重要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以文章的中的知识点为基础,通过阅读和发散思考,掌握文章的思想主题和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一些感悟,同时对于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以便于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习,预习对于各个学科的知识的有效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正是确立科学正确的语文预习方法的最关键的时期,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影响很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干预。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鼓励和引导学生来主动的树立预习意识,建立正确的预习意识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预习语文学习当作一件正常和自然的事情去进行。而如果再上课之前没有经过仔细认真的预习,学生很难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思考的意思,也没有办法做到有针对的、高效的学习。在教学课程的编写的时候,相关专家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保证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于文章形成良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时,对于很多学生都是可以自己想到这一画面的,但可能还对于一些画面的细节的掌握有所欠缺,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欠缺,到课程上听老师讲解后,补全自己的画面,这种学习方式相比于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相关的知识更有趣,并且更有效果。

  2、预习的方法

  很多同学都非常重视预习,也花了很多时间在预习上,但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好的预习方法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标段落。在文章预习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每个段落之前标出其序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整个文章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同时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组织形式。其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率,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例如教师要开始讲解某一段文章,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跳到第几段。

  2.2 标生字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于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字词,要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方式标注出来,以便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去听解。这些符号应该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否则最后搞不清自己标注符号的涵义,就与使用符号本来的目的南辕北辙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生字词,那么就要着重去标注字词的涵义和引申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于这些字词的理解。

  2.3朗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将文章朗读出来,可以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对于阅读起来理解困难的地方也有可能形成新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第一次接触的课文让全班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预习学习,达到提前预习的效果,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的文章在选择时通常会充分考虑朗读时的难度。

  2.4找疑难处。通过朗读,学生一般会对文章形成较好的理解,但必然还会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就要用自己的符号标注出来,通过课上听讲和提问弄明白这些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可以逐渐提高预习的针对性。

  2.5查资料。学生要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的主要工具就是一些参考书和工具书。例如遇到生字可以自己先去查一下字典。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知识掌握起来更加深刻。

  2.6注重积累。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的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的记录自己所看到的优秀字词和语句,对于自己喜欢的词句可以记录下来,学习其中的手法和语言等等,长期积累下来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3、丰富预习的形式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以坚持,对于这种情况,就要积极创新预习的形式,例如通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角色扮演、辩论赛等等。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在预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丰富的预习形式可以保证预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4、尽可能的让家长参与预习的过程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也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在学生语文学习预习过程也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预习的过程主要是在家里完成,如果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预习当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并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语文预习的步骤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督促和检查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育工作者要借助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及时的同家长进行沟通,有效的培训家长对于语文学习预习的意识,让家长也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进行预习,使家长也能够成为语文预习教学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的参与到学生语文学习中来。同时,家长参与进来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的不好习惯或者错误,及时纠正,使得学生养成正确、合理的学习习惯。对于做的好的方面,积极赞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预习能力。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 朗读识记法

  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法。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朗读而记住所学生字词,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

  2. 发现问题法

  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3. 圈点批注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边阅读边在书上写写画画,用特定符号来标出重要词句,划出层次段落,注释一些生字难词,概括教材的大意,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等,这是预习常用的一种方式。

  4. 提纲预习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预习,把所学的内容列成不同形式的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观点突出,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

  5. 系统归纳法

  它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和期末总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既可以让学生归纳同一个内容,也可以分不同的组归纳不同的项目。

  6. 阅读理解法

  这种预习适合于学生进入了较长课文的学习阶段。很多中高年级教师在进行课文整体教学中多采用这一预习方法。阅读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

    74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