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进行辅导

庄宇 224分享

  预习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一些语文课本所描绘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些常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不可少的,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探索式教学,课堂讲解采取课堂互动讨论,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而且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上课时有效的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便会主动地预习课本,探索语文知识的奥妙。

  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语文

  语文老师们在教学时可以不用拘泥于教材,对于比较通俗易懂的知识点,无须让学生们过多的进行练习,可以适当的为学生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们自主的、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强语文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阅读的过程本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相关性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加深对语文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语言意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采取及时的询问老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解决,认真、细心地反复阅读不失为理解概念、理论的一种好方法。大量的阅读文学类的书籍,有利于学生深入教材,甚至是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拓宽思维,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深化问题意识。

  3.预习的思路及方法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及持久性

  学生在做预习时,常因为老师所出预习题的随意性,不明确性使自己在养成中无所适从,常因为自己在起始阶段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肯定与指导而变得茫然,常因为老师不能持之以恒的督促与有效跟进而使自己的好习惯养成半途而废。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预习题目不在多,而在精当,预习的思路及方法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能生巧,多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不断进步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语文学习中,师生大多数了解预习的作用,但常常只注重课堂的学习,导致预习落实不到位,因此要提高认识。叶圣陶老先生说“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 叶老的话给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会学生学习,而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更新。为此,在实际引导中,我给学生讲《点石成金》的故事,让他们自己衡量要现成的金子,还是要点金术。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二、指导预习,形成习惯

  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而预习的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共同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学习相关知识,发现疑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准备走进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一)共同讨论,确定好的预习方法。

  如果预习内容单调、简单,模式固定化,时间长了,学生觉得没啥新鲜感了,便忽略不做了,或者流于形式了。虽说孩子们的预习习惯没养成,但他们很机灵,特别是有些学生有较好的预习方法,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想出许多好的预习措施。在讨论中,他们献计献策:有的说语文预习应该首先读正确、读流利,读懂大概内容;有的说可以抓住较难的或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去理解;有的说画出好词好句;还有的同学说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内容;甚至有同学说结合课后思考题深入思考,还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说得头头是道,在讨论、比较中,确定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二)加强督促,推动预习落到实处。

  掌握了预习方法,但还要扎扎实实进行才会有效,应将学生口头总结的内容留下痕迹,也便于学生有目的地预习、交流、分享。为此,我们采用课前预习本记录预习内容,学生的预习计划、预习内容一目了然,更方便督促。如果学生预习不能得到有效指导,那学习起来可费劲了。可能大多数老师的预习要求也停留在读文、字词等方面,而且在课堂上检查也是这些内容,不能给学生新鲜之感,让他们觉得眼前一亮。常常是急于授课,而将预习检查一带而过。这样的检查,不能调动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而且同学之间有好的预习方法,更多的发现等等都不能及时交流、分享。采用预习记录本后,小组推选组长或轮流担任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评出预习有方、预习有效的同学,既是监督,又起到激励作用,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去。同时,预习本也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效地教学。

  三、抓好交流,促进预习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进一步行动的热情。如果学生预习后,教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就无法激发学生持续自学的热情。常常出现忽视学生预习情况的现象即无论学生预习与否,课堂上教师一样从字词入手,甚至重复教学,让预习的学生觉得没有成就感,导致学生不能持续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落在空处。分析了预习不能落到实处的原因,我也在积极寻找对策。为了让学生将预习落到实处,一定要抓好课堂预习交流。为此,可以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本记录预习情况:按照讨论的方法进行――抄写字词、积累优美的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记录搜集的相关资料等等,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魏书生老师说得好,“每一个人都是广阔的世界。”在小组内,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互相激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一来,改变以往的统一教、统一学的模式,也避免少数同学说,其他同学看的低效局面,形成互学互动的自主学习气氛。抓好交流,让学生互学,真正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理解的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语文学习的高耗低效,促进学生不断地自学、提前学。

  四、提供机会,展示成果

  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后,可以推荐有创意、有方法、有趣的预习方案,说说让人难忘的经历与收获,介绍他们喜欢的内容等等,都可以让学生登台介绍。方式方法也要多变,可以读,可以表演,可以谈收获……让学生在展示中分享成果,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胆量,磨炼自己的意志。假如预习同学没有展示的机会,不但预习积极性降低,效果也不会越来越好。只有学生亲身感受到预习带来的好处,才能做得一次比一次好。

    7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