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语文进行课前预习

庄宇 224分享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课前有准备,听起课来就会主动,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一、培养和保护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只在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是不够的。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预习兴趣是重点。

  (一)适时评价激励:得到老师的赞扬,被认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所以,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很重要了。在提出预习要求后,只要学生能完成,都给予肯定。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获取的体验和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设计情境表演: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把预习内容预设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不知不觉的中快乐地学习,全身心投入读书中。

  (三)发现―解决问题:《乌鸦喝水》是一篇融趣味性、常识性为一体的课文。对于乌鸦为何能喝到水,这涉及到常识性的知识。引导学生“假如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怎么做?”于是,预习作业就采取布置学生做‘小乌鸦’喝到水的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如何取得预习的最佳效果

  (一)科学、合理设计预习作业

  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要因材施教,好学生和学习困难生预习要求最好有所区别。预习要求也不能过多,过多过细的预习要求会浪费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预习中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预习,有层次性地设计预习作业,在减轻学生负担同时,提高预习质量。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应付,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二)给出明确的预习任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像一年级预习的任务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拼读生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2.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3.标好小节。

  把预习当成作业,并把内容具体化。

  (三)把预习和课堂贯通起来,改变第一课时的形式

  学生已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利于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一、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预习

  (一)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

  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在心理上重视了以后,行动就会自觉得多。我经常对学生说预习的好处,提前预习了下堂要上的课,就能让自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课堂上就会显得轻松,也能很好地展示自我,而且会有多一点的时间交流和探讨。

  (二)必须在行动上重视预习

  每次授新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一般都要规定用文字记录下来。有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我不布置其他的语文家庭作业,只有一项预习。并且告知第二天要认真检查,记录预习态度。让他们知道,预习是一项和其他作业一样重要的作业,必须认真地完成。

  (三)教师要明确预习的具体要求

  不能简单地说今天你们去预习第几课,明天检查。具体预习什么呢?必须明确地告知,让学生明白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比如说预习哪些内容,查阅什么资料,准备什么材料,思考什么问题等等。明确了解具体的要求,学生的预习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这样才能让预习这项作业更有可实施性,而不是可有可无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有效方法

  (一)了解文章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也可以查阅课外资料,同时进行细致地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等到上课的时候,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分步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预习时朗读还要讲究语气、表情,甚至可以手舞脚踏,入情入境。只有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产生更多的疑惑,发现更多的知识。这些目标是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不容易达到的,而预习充分了则可使其举重若轻,挥洒自如。

  (三)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

  预习一篇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品味优美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词汇。(2)圈。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不懂的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并尝试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

  (四)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

  当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7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