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有哪些有效方法

庄宇 224分享

  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通过预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预习策略

  1.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3)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4)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6)“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7)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 有计划、有目标地预习。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在学完一堂课时,教师都会把下一课要讲的重点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当然也包括预习的内容,这样大家带着预习的目标去预习,能够有方向性和侧重性,避免走弯路。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习目标的设置大都着眼于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则是引领学生对课文开展有规划性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会回答文章的情节、讲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问题。

  例如,预习人教版《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学生要时刻牢记教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教师安排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当地群众以什么样的形式欢迎总理的到来?从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经由这些问题的创设,大家在预习中就会胸有成竹,从划分课文的层次,再结合课文段落的细节描写,从简单到复杂整体突破。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傣族泼水节这一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风俗习惯,也为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应把自己碰到的疑难和重点都注明,力争在课上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得以顺利解决。

  3. 分小组进行预习。

  小学生平时学习都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就该以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预习的任务。小组预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彼此间的熟悉和了解,并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若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共同探索,就能培养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感兴趣的特征,利用小组间探究问题的机会,把学习扎实、勤奋的学生分别划分到每一个小组,这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小组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

  一、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如此,在预习活动中同样如此。因此,当我们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时候,不是把预习当成一种认为采取强制的手段进行,而是让学生把预习当成学习活动的必须,激发起进行预习的内部学习动机。[1]为了让学生自觉主动进行预习,首先要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带给自己的好处,让其在比较中明白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堂学习时更具有目的性;其次,教师可以树立在预习中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借鉴;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合适的学习期望,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从而提高预习的兴趣。

  二、教会预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预习活动中,教师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预习方法,有利于学生预习技巧的掌握和预习能力的提高。预习的方法很多,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教材进行预习:

  通读课文,理解大意。在小学一年级,他们都学会了拼音,而一年级的每篇课文都有注音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到了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查字典,他们就可以利用字典和其他工具书帮助扫除生字词的障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能够读通读顺课文,正确把握句子的语调和语气。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丰富,正确利用网络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简介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百度、谷歌、搜狗、360”等搜索工具,按照关键词搜索的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因为网络资源一方面非常丰富,另一方面也鱼目混珠,所以要教育学生批判性地利用网络资料。

  多加思考,勤于动笔。学思结合是预习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对自己进行提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后的思考题,也可以是自己在阅读之前或阅读之中产生的疑问。当自己对思考后仍然不理解的问题要动笔记一记,重点的地方划一划,等上课时对老师的讲解加以特别关注,或提出问题和老师同学一起思考、讨论。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进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教师进行指导,提高预习的目的性

  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预习目标。教师因为在备课时就了解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预习的指导。[2]比如告诉学生在预习时的预习重点、注意事项等。对课文的预习要求的提出要注意难度的适当性,如果预习要求提得过低就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如果预习要求提得过高,就会出现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本末倒置现象。预习指导要以实用性和激发性为主要特点。

  预习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预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应当在预习之后达到什么程度;预习时需要查询哪方面的资料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在预习时要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使预习有张可循、有的放矢。

  四、检查预习情况,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有目的的进行下次预习指导。对学生预习情况反馈信息的获取主要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检查。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采取直接检查和间接检查两种方式来进行。直接检查就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所谓间接检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对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的掌握情况,看一看预习之后所取得的效果。

    74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