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庄宇 224分享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课前预习入手。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一、激发兴趣,有方法地提高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预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所以,预习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的教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学生看到新课,会兴奋地告诉教师,这篇课文我会读了,这个生字我认识了。预习了课文的学生到了课堂上,见别的同学不会而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得到表扬后他就更开心了,以后课前预习也就更加主动了。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争相效仿。这种预习的热情教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和能力,自信心增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二、脚踏实地,有步骤地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注意每一遍读的任务。课文一定要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发音,还能使学生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联系上下文弄懂词义;第二步是有感情地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三遍朗读之后,学生也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疑惑的地方心中也就有数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培养了其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搜集资料的方法有:(1)上网查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料的搜集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2)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行信息的互补。(3)如果在家中,可询问家长或利用家庭网络、图书资源等。总之,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要因人、因境而异,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用读书笔记、读书卡等形式记载下来,逐渐积累成他们自己的一笔财富。

  四、勤动笔墨,有选择地做好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在预习文本时,就应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在课文一些重点的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文中的生字、生词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注,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优美的句子用“��”画出,不懂的地方打上“?”……学生自己认为描写优美、含义深刻的句段,以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预习工作做充分了,上课时教师再加以特别的注意,学生模糊不清的地方就彻底弄明白了。

  五、课前质疑,有深入地探究理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学会质疑,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多问自己:通过朗读课文,我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课文的内容我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我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我能否回答?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阅读,在文中看到答案就直接画出来。课前质疑可以使学生学会主动提问,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为了让学生切实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在引导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就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反而使自身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订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所谓“具体化”,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感官,让学生爱上预习,爱上学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1、动之以情,培养兴趣。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教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增强兴趣。要向学生明确预习的好处,预习对于今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在学生有了足够的重视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比如,刚开始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文章,给出预习提纲(简单人人能做到的),进行比一比、评一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预习兴趣。

  2、 晓之以理,教给方法。

  将预习方法的培养带入课堂,选择几篇文章上好预习指导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预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阅读习惯。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反复研读,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并从以下步骤指导:一是读课题,我想知道什么?二是画出自然段,画出重点词。三是理解课文。查阅不懂的词语。四是正音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五是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六是记录不懂的问题。

  如《小动物过冬》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则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又如:《恐龙》一课的预习,我是这样布置学生去预习的:一是把课文读熟读正确,标好小节;二是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三是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尝试口头概括;四是摘抄文中描写恐龙的好词佳句(多少自愿);五是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3、导之以行,培养能力。

  (1)利用网络博客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现在,做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而班级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交流沟通平台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利用班级博客实现网络化班级管理具有许多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使教育内容呈现多媒体化,具有资源丰富性、活动协作性、管理自主性、组织虚拟性、主体平等性和时空无限性等特点,语文教师与学生成为班级网络博客的共同参与者。采用班级网络博客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声有色的预习环境。

  如网络平台上有配套的电子有声课文,每篇课文都朗诵得声情并茂。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听两遍录音。第一遍听,初步感受朗读的语速,把握这篇课文的基调。第二遍听,可以随着录音跟读一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读两遍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解决掉字、词、句的问题。这样,降低了预习的难度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认知的功能还给学生的预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学生在自主收集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生成信息,信息协作及信息免役等方面的素养,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虽与传统的预习,如:学生字、读课文、质疑等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却更受学生欢迎,它是学生打开知识宫殿大门的钥匙。有了这些丰富的信息,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就能够被激活,分析、概括能够被锻炼,理解、转化能够被建构。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下,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7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