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淘气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书奇 1172分享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一旦孩子出现淘气行为,很多家长不是愕然就是大动肝火,其实都不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淘气宝宝的教育方法,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宝宝淘气了,该怎么办

  1、 孩子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实际上这是一种探索、一种学习。这时成人如果只是斥责或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也会遇到扼杀。成人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求知心理,抓住时机,予以引导,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绍新接触到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讲道理,帮助孩子“淘气”,并要求孩子不影响成人工作或损坏东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获得新知识,形成好行为。

  2、对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成人则应该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关心他,倾听他的要求,然后对他进行合情合理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成人是关心他的,使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确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一类类孩子,成人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其行动,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预防针”,让他知道成人对他是关心和注意的,避免引发其“淘气”行为。

  3、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成人应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让其过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其中父母指导孩子的游戏活动很重要。

  4、对有意识“淘气”的孩子,成人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既不要打骂,也不要训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也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惩罚一下,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后果,让其牢记教训,下决心改正错误。

  孩子淘气的原因有哪些

  1、好奇心引出的“淘气”。幼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幼儿期孩子知识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淘气”。

  2、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气。有些孩子表现欲极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扬,却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欢迎的事情来,成了“淘气”的行为。

  3、因精力过剩造成的“淘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4、有意识的淘气,有的孩子喜欢用有意识的淘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孩子淘气行为如何“冷处理”

  孩子的淘气行为背后,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精力充沛,有时候是因为想搞恶作剧,有时候是出于好奇……有时候则可能是想得到成人的关注。

  今天清早,大约4点多钟,桐桐醒来了,吵着要起来玩,于是我也起身坐在被窝里,把她揽在怀里陪她,这时,小家伙看到床头柜上放着一板乳加力,非要拿过来玩,这让我有点担心,因为这板乳加力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背面到处都是取胶囊时弄“开花”的锡箔包装,她现在的小手小嘴巴又总不老实,万一吃进嘴巴里了真是不得了,但拗不过她,心想反正就地看着她,提防一下就是了,便转身拿给了她。

  果然不出所料,小家伙拿到乳加力之后,便开始用小手揪上面的锡箔玩,揪下来一小块,便要放进嘴里,吓的我马上跟她抢过来,谁知小家伙不屈不挠,我越是不让她放,她越是频繁地尝试往嘴巴里送,屡败屡战,看着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我急中生智,来了个大胆决定----冷处理,就当什么都没有看见(其实一点也不敢放松)。

  于是,在桐桐又揪了一块锡箔往嘴里送的时候,我没有再紧张地制止,而是歪着头看着她张开小嘴把手里的锡箔送了进去……哈哈,我所期待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要“吃”锡箔的桐桐,看到我这次没有了反应,竟然侧过头来,小牙咬着手里的锡箔,一脸困惑的眼神,然后对着我坏坏地笑了起来,笑的小鼻子都皱起来了,分明在说:妈妈,你怎么不制止我了呢?

  看透了小家伙的伎俩之后,我对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大的信心,于是继续“若无其事”地笑着看着她咬锡箔,在这样的目光交流中,小调皮显然感觉到自己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不一会儿,竟然自动地把咬在嘴里的锡箔吐出来了……

  这个“试验”让我想起《卡尔维特的教育》中那个案例:

  一位苦恼的妈妈向老卡尔谈起她那个怪里怪气的儿子:吃面包时总是要把面包皮揭下来,揉成一个个小球球,然后在她眼皮底下一个个吃下去,无论她怎样骂,儿子都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老卡尔观察了事实的经过之后,给她了建议。

  次日,儿子再次把面包皮揉成小球球当着她的面吃下去的时候,她看了一眼,就若无其事地继续做她的事……轮到儿子奇怪了,问她:“你怎么不骂我了?”

  “知道了”,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从那之后,儿子果然再也不用那样奇怪的方式吃面包了。

  桐妈提示:

  有时候,孩子的“胡闹”行为并非真心想那样做,而是出于淘气,这个时候,成人的反应越是强烈,孩子就会越觉得好玩,从而越有兴趣重复这种行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还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把握能力,难免弄假成真,从而引发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为,造成可怕后果。

  这个时候,如果成人担心这种行为太危险,便可以适当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孩子便可能因“自讨没趣”而停止那种行为,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冷处理就是一种负强化,由于孩子做出某种行为之后没有得到期待的关注,自然就失去了重复这种行为的动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的淘气行为背后,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精力充沛,有时候是因为想搞恶作剧,有时候是出于好奇……有时候则可能是想得到成人的关注。如果是最后这种情况,我们在冷处理了孩子的危险淘气行为之后,还要注意给她感情的补偿,让她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免累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消极元素。

    热门标签

    48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