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指导应该何去何从呢(2)

春燕 1172分享

  二、语文退为次优的成因

  在政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博弈中,其博弈结果使学生在语文试题的答卷中选择了以政治语言为主流语言而使文学语言退居于次优的位置,这里应该有以下几种原因:

  1、长期僵化的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个几乎不可动摇的定论:思想政治必须要背。所以,在此状况下,政治教师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课成绩,以“背”为法宝,甚至学生将该属于语文的背诵时间退让于政治,导致学生在“背”中将政治语言发展成为自己的主流语言。

  2、由于国家发展及媒体自身的需要,各种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对国内外时事、党政政策的宣传成为每日必不可缺的部分,随着新闻的贴近生活,新闻媒体的主流语言也日益渗透到了学生的语言中。

  3、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知识载体日新月异,作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中学生,容易轻松接受的电影、电视、网络、MP3、MP4等视听媒介深入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对名著名篇进行视觉欣赏的时间及可能性,造成学生文学语言缺失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以看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与政治教学的博弈中,中学生选择政治性思维和政治性语言为主流语言为占优策略,而使文学思维及文学语言退居于次优位置,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博弈过程中博弈方将思想政治提高到一个较强势的位置导致,而是由于无论在课堂内外,政治日益贴近生活而使语文教学退居于很弱势的位置。结果导致虽然语文试题的命题人未必要考生“紧跟形势”或联系政治,但长期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之薄弱的语文教学,使许多考生在语文科考试中,也一看考题就往思想政治方面靠拢。在主流话语的制约下,绝大多数考生表现了认识上的贫乏、拘谨与被动,不得不以泛泛之论敷衍或从读过听过的类似题材中套袭成文。

  因此,语文教学效果退居政治教学效果之后,必将是如此博弈的结局。尽管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不断改革,从中可看出命题人员未必不想提倡个性、激发创造,但由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上述缺陷,这种美好的愿望竟然很难实现,以致面对本该令人耳目一新、思入泉涌的考题,考生却不知写什么好!

  三、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

  教学应该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张扬的过程,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个性的张扬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是真实而不是完美,从这个角度来说,应允许语文教学缺憾的存在。

  课堂教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照亮学生求知的阳光,不是让学生带着口袋来,装着答案走,而是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在生成中达到自我个性的张扬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不应是对教参的简单取舍,而应是用心灵去解读文本,用情感去传递思想,在教师个性张扬的主导中培养学生张扬的个性。

  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厚实自我的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其具有感染力;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情感教学更加丰富。

  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出指导性要求,教育学生要正确并合理使用和利用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知识载体,加大学生对名著名篇的阅读及背诵量,提高学生主流语言为文学语言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区别科目的不同,避免在语文中对政治语言的频繁使用。

  作者|刘潇

  公众号:刘潇老师有话说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