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

醒婷 1158分享

这部影片有些“意识流”的味道,又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总之影片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看完之,你的心绪一定极不平静,但所能做到的,只有无奈的接受现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超脱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超脱观后感1

“这里大部分老师,多少都相信,他们有改变的能力。你知道引导和帮助非常重要,因我们生活的世界非常复杂。我成长就没引导。”这是影片开头亨利说的一段话。首先,我想先说一下第一句话。这里的大部分老师,我相信也包括亨利,他也认为自己有改变的能力,他虽然在很多方面上想将自己疏离掉,但他做不到,他一直都在矛盾着。影片中,他进到教室他就说:“如果不想待在这,就不用来”,他又对那个黑人男孩说:“愿意帮你的人不多了,我是一个”;面对雏妓艾丽卡的第一次无理的纠缠,对其说:“我不知道你什么走偏了路,但我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后来,他还是带她回家了。他认为他自己有改变的能力,他只愿意付出他认为他能给的那些,怎么说呢,点到为止,他并不想多做些什么。

影片中,主要讲了与他相关的两个女孩,一个是艾丽卡,一个是胖女孩梅丽。对于艾丽卡,他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其不要做那些事,他本来不想问的,但由于艾丽卡的纠缠,他心软了。她说:“给我10块钱,我饿了”。他纠结好一会儿,不是给她钱,而是说“我家里可能还有些吃的”。带回家后,也没有多说什么,没有多劝什么,只是让她好好吃饭,询问了一下她身上的伤,见她不想说,也没有继续问,而是给她擦些药水,给她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她去洗澡。艾丽卡说了谢谢。我想从这一刻起,艾丽卡的心里已经有一些转变了。但还不够彻底。当第二天,亨利下班回来,发现她又再做那些事,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她把床单换掉。艾丽卡这时我想她就真的变了。她说你不要生气了,别扔下我。亨利这里却只是说,“你不用跟我保证,不用跟我保证,你觉得该怎样,去做好了。但别在这!”。当艾丽卡给他准备晚饭时,像一个妻子一样对他说,我只要你打个电话说会晚回,亨利知道一切开始不一样了。他马上对她说,“你想多了吧,我并不属于你,知道吗?你呆在这里没问题,但别指望我会怎样,这只是临时的,你可以呆这,但你终归还是要走,你明白么?”

有一段还是特别温馨的,就是他带她去商店买东西的那段。这也是整个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幕,也是最让人放松的一个片段。他带她去做检查,她这时有了小姑娘该有的装扮,小姑娘该有的轻快的步伐。然后他们一起去商店,他拿了一个笔记本,她拿了一个戒指。他把笔记本送给了她,她把戒指给他戴上。这个笔记本很有含义,后面再细说。

后来,亨利决定还是要把她送走,在送走艾丽卡之前,艾丽卡表白了她的心迹,她说;“你是个好人,又温柔,心地那么善良,我爱你,亨利。”她求他,说不要抛下她,他心里尽管有很多不舍,但还是狠着心让儿童收养中心的人把她抱走了。艾丽卡走后,他拿着艾丽卡的鞋子和护手的东西,他也很难过,但他此时,还是坚持着原来的想法,不想付出,想逃离。可是,后来他的思想变了,至少我认为他变了,这就是由于另外一个女孩——梅丽。

他和梅丽一段对话,有些话我觉得说的真好。梅丽问他,那两个男孩为什么只赶出去了第一个,他说第一个他伤害了你,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在我的班级。而他自己无所谓,别人骂他没有关系。梅丽说我要有你这么坚强就好了,(感觉这是梅丽后来自杀的伏笔)他说“这不是坚强。你要记得很多人并无自知的能力,在以后的各个阶段你都要记住这点,你会时常遇到。”然而,梅丽还是没记住这句话。后来还是选择了自杀。

有一段情节是这样的,亨利为了了解大家的英文水平,他让大家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自己已经死了,家人和朋友会说些什么?第二堂课亨利念了两个人的作文,有一个作文是这样的:

“她曾是个乖女孩,对生活没有不满,我和她妈妈对她有求必应。可是她干嘛这么愤怒,突然间就变得愤世嫉俗,我们不懂,我们是好家长,可是她却这样回报我们的付出,选择可自杀。愚蠢自私的孩子。她再上不了普林斯顿了。”

没有名字。

从后来,梅里所经受的,以及她一个做那一张大海报时,她不断回想她身边的人对其说的话,我猜测这个没名字的作文是梅丽的。因为,亨利让大家写假如自己死了的话,家人和朋友会说些什么,但他并没有说,是怎样的一种死法。

其实,我觉得梅丽很早就萌发了自杀的想法,她一直都没有实施。当他找亨利,把他画的一幅画送给他的时候,他说亨利很悲伤,应该找人谈谈。这时亨利觉察出来了,他立刻问梅丽是不是需要他谈谈,梅丽和他说是。他试图告诉她,我们都一样,都会难受,我们的生活都会一片混沌,人生没有方向,但他懂得,他无法给她答案,但如果她把它写下来,终会好起来的。此时,梅丽已经听不下这些了,她急需他的一个拥抱,告诉她一切都会好的。但亨利处于一个老师的思想,不敢去抱她,只是对她说会好的。这时有一个老师过来,让这一切变的真的复杂了。亨利没有想办法去找她,去安慰,他可能觉得她会好的,会想通的。事实上梅丽这时已经绝望了。她躺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己一个那些一个个不同人痛苦的画面间,最后她之前做的那个画板,也正是这个场景,她处于正中央,被这些痛苦的瞬间包围着。

梅丽死之前,她和亨利也有一段对话,亨利说他今天是他最后一次代课,梅丽却说多讽刺。之所以这么说,猜测是因为她选择也要今天离开。还有个蛋糕的镜头,所有的蛋糕上面的图案都是个开心的笑脸,唯独一个,黑色的,亨利想问梅丽要那个蛋糕,梅丽说这个是她的,那是一个不开心的笑脸。这些都暗示了梅丽的不开心,梅丽要离开,亨利感受到了么?他感受到了,他感受到了梅丽心中的不快。但他实在做不了什么,于是有了梅丽死在了他面前的这一幕,他想救她,却为时已晚。

梅里死后,亨利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有责任引导年轻人,以免他们自暴自弃,误入歧途,湮没无闻。

今天我才知道,我啥也不是,莎拉,你不该在这里,我不在这里,你看见的我,不过是个空壳。

失败了,我们都失败了。从某方面讲,我们让所有人失望,包括我们自己。

这些话表明,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大部分老师,多少都相信,他们有改变的能力,包括亨利。但他也失败了,因为他自身的原因。

他说:说来可笑,我一直努力,让自己疏离,不愿参与其中。我是名代课老师,没有真正的教育责任,我的责任就是管好班级,别让学生在班上闹出人命,让他们顺利升级。

他说:我们都有难题需要解决,这些难题,跟着我们晚上回家,跟着我们早上去上班,那种无助,那种感觉,像在大海上漂泊,没救生圈,没救生衣,而你还以为,你在给别人仍救生圈。

他说:你难道没有受够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让某人滚蛋,我的意思是,这一切……都太混蛋,一切都很混蛋,不是么?

他说:我希望事情不是这样,我努力过……可是……我们都有难题,需要自己去解决。有时比别人好过些,有时没那么好过,有时对别人也力所不能及。这些孩子需要别的东西,他们需要的不是我。

他说:我们都想转移注意,从这复杂的现实中抽离,不想去追究事情的根源。不愿去想成就要付出的辛苦代价,想跳出这,跳出这,这苦海,我们都想逃离。

亨利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他选择做一个代课老师,不成为一个正式的老师,就是不想承担真正的教育责任。可他又觉得自己具有改变别人的能力,却又想点到为止。他说:我成长就没引导。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难题需要解决,他也帮不了别人太多。这一切,怪不得亨利。他的成长靠的是他自己,他的母亲在他7岁时选择自杀了,他的外公当时就神志不清了。他一个就这么孤独的长大,独自的去摸索。所以,才会有那样一个场景,他一个人坐在公交车上流泪。他也有太多的委屈,太多的痛苦,他不知道他的外公和他的母亲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他半夜里被医院的看护人员打电话叫过去,安抚他的外公,他发了一次火,也是整个影片里他唯一的一次释放自己的愤怒。他就那么想着,痛苦着,再或者委屈着,他仅有着和他母亲少许的记忆,带他在公园玩,然后就是他母亲离开它的场景。他一个人一定也很孤独吧,他一个人从7岁长大现在,也一定经历的许多,许多的迷茫与苦痛吧。影片中的多个笔记本的镜头,他将他所以他不能理解的都写在笔记上,他送给艾丽卡一个,送给梅丽一个,也告诉梅丽把那么不明白的,都写在上面吧,可惜的是他给梅丽给晚了。他心地善良,不忍看着艾丽卡那样,把她带回了家,但他能做的也就那么多,他不能让她一直待在那里,什么都不做。

但这一切矛盾着亨利,在梅里死后,他似乎不再那么矛盾着了。因为他的确意识到他无力去改变,但遇到能做的,他会不惜代价了,所以他去了儿童领养中心,我觉得他是想将艾丽卡收养了,带回家,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这,我要说明,我认为亨利对艾丽卡的感情只是父女那样的感情,虽然艾丽卡喜欢他。我是这样觉得的。

说实话,要让我说这部电影在表达什么,我事实也没看明白。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主演演的是真好,我对他并没有过多的了解,眼神、眉毛,真的是把人代入其中,仿佛也看到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无助。在这,我只是试图把这其中所涉及的一个个点点单拿出来说说。以下,均是谈论的某个点,没有具体的主线。

超脱观后感2

这部电影的名字是《DETACHMENT》中文翻译为《超脱》。有中国观众熟悉的刘玉玲,男主角是艾德里安.布罗迪——《钢琴家》的主演。导演是英国人托尼凯耶,擅长拍纪录片,音乐片,或者少而精致的剧情片。《超脱》是剧情片,美国出品,电影却拍得非常欧洲,清冷,克制,充斥着无处不在的哲学思辨。

Detachment是我很熟悉的一个英文单词,在许多关于心灵自由或者宗教书籍中会有。超脱不是解脱,解脱是Free oneself of sth,意味着从某个特定的事件中逃离出来,获得暂时的自由。而超脱如这部电影片头引用的阿尔伯特.加缪的话——我从未这般深切地感觉到我的灵魂和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依赖于这个世界。

或者有人用悲观来定义这部电影,甚至引用太宰治的丧系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这部电影并非如此,虽然电影探讨的是人的孤独和世界的疏离感,然而布罗迪演的代课教师如一个圣徒一般悲悯,关爱着这个世界,仅管自身背负着深重的童年阴影,不习惯和人建立长久而亲密的关系。我们可能太习惯缤纷绚烂地表达温暖,而对于此片通过偏冷的色调,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心理独白,人和环境的隔膜感,所要表达的温暖与救赎并不适应。这是需要一种细腻地体会的情怀,这种情怀让我想起余华的《兄弟》,那种从冰渣利刃的现实和孤独里释放的悲悯与温暖。

即便配角都演绎得相当出色,这其实就是一部布罗迪的电影,一部散发着演员浓郁个人气质的电影。用伟大来形容的演员并不多,这种演员不仅演什么像什么,而且每个角色里面又有沉香缭绕的个性特质,无法复制。就像一首歌被首唱了后,往往就被赋予了这个首唱者的气息,翻唱者很难超越。伟大令我们想起梁朝伟和张曼玉,伟大来形容我们不太熟悉的艾德里安.布罗迪,恰如其分。

艾德里安.布罗迪,27岁因为《钢琴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记录至今无人超越。为了这部电影,他减重14斤,禁闭自己,完全附身于一个二战期间波兰的犹太钢琴家,以至于电影结束后很久才脱离角色。他真的很帅,清瘦,忧郁,修长,整洁,像上世纪遗留下来的欧洲贵族。其实他是个美国人,眼神淡褐色,嘴唇薄而上扬,这样唇形的人,似乎都有种超离这个世间的气质,像王菲,像俞飞鸿。这部电影表达了蓝调忧郁中的暖调温祥,人在红尘中的超脱悲悯,杂乱无章中的清净秩序,而这一切,就如布罗迪本人。

电影中的布罗迪是个代课教师,做代课教师的好处就是不必和任何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影片中的他来到一个令人恐怖的学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周星驰的《百变星君》,如变形金刚般的周星驰和恶魔般的学生斗智斗勇。布罗迪遇到的就是这样一批学生,父母生活在底层,孩子们自我放纵,吸毒,粗口,放荡,课堂上公然辱骂殴打教师。布罗迪指着被学生扔到一边的公文包,面对威胁自己的黑人少年,声音清冷,眼神坚定,姿态居高临下: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它是空的。我也一样,没有任何感情能让你伤害……你没有任何道理生我的气因为我是这里少数愿意给你机会的人之一……

布罗迪在这里阐述了亲密关系中的真理,亲密关系在貌似亲密的背后,散发着执着和幽闭的气息,让人的灵魂锁在一个狭小的盒子里,互相冲突,欲望在其中腐败变质,滋养罪恶,人被情感和欲望锁住,心甘情愿地受其奴役。就如两个人的爱情中,卑微者总是那个爱得更执着的。或者说卑微成了获取爱的工具,执着成了占有爱的武器。即便是人类理想的爱情——相濡以沫,也回避庄子后面的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不是无情,而是突破欲望和执着后的更广泛的悲悯之心,突破人类习惯的以爱为名的仇恨和撕咬,伤害和控制。这种突破后的爱我更愿意称之为大爱,貌似离开了具体的爱的目标,是个空泛的哲学定义,实际不是,就如电影里的布罗迪,在肉身依存的这个世界里,如圣徒般爱着每一个遇到的人,没有美丑,地位,年龄之分。

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似乎在布罗迪身上失去了效果。他的童年阴影,无论是面积还是厚度,都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人。布罗迪的童年在影片中的片段暗红模糊,镜头摇晃,一个瘦小孤独的孩子被隔绝在高大的门外,疯狂神经质的母亲,自杀的母亲留给他的一盘磁带。这个磁带里讲述了真相没有?影片没有交代。布罗迪长大后听了这盘磁带没有?影片也没有交代。然而我们还是从电影的片言只语中窥视了真相,布罗迪的母亲一直被自己的父亲(布罗迪的外公)性侵。布罗迪有一段回忆:我觉得妈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和外公发生了一些事……回想起来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我……她让我在晚上的时候锁门

影片中的布罗迪孤独而忧伤,给予每个人帮助却又始终和人保持距离,或者这就是弗洛伊德的童年理论吧。对于外公,他尽力照顾却常常走在崩溃的边缘。老得失去自理能力的外公在养老院里,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尿了床将自己锁在卫生间。布罗迪赶到养老院,外公絮絮叨叨,祈求布罗迪不要离开自己,说布罗迪从小封闭,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这是一个曾经的施暴者,一个性侵自己女儿的罪恶之人在岁月荒芜时的恐惧不安。布罗迪安慰了外公,却忍不住对养老院的员工大发雷霆,在晚班的公交车上无声大哭。

外公在临终前神志不清,对着空气向自己去世的女儿忏悔。布罗迪模仿母亲的声音,告诉外公一切的罪恶都是他头脑里的幻象,他是个好父亲。在临终前解脱外公沉重的罪恶感,这也许是布罗迪唯一能帮助外公安详去世的方法。

这种对于罪恶的宽恕在我们的文化里是很难被理解的,但它存在于西方的宗教信仰里。好像那个邻人打了你的左脸,你把你的右脸再给他打的训诫一样让人难以理解,打了左脸不嗔不恨就足够超脱,为何继续送上右脸?

有一起旧案,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18岁~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死者亲属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他们给中国法官写信,说不希望判处这四个青年死刑,“德国没有死刑。我们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

当年11月,由普方夫妇的同乡和朋友发起,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设立了以普方名字命名的基金,用于改变苏北贫困地区儿童上不起学的情况,希望通过普及教育的方式减少青少年犯罪率。

我们习惯的是父债子偿,杀人偿命,报仇雪恨的价值观,对于从宽恕角度的救世理论,确实难以理解,我们常常认为将恶人判了死刑就完成了对罪恶的惩戒。实际如此吗?关于这个问题,在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中有深刻的讨论,值得一看。我反复思考着各种观点,这种思考往往令人无比忧伤而没有结果,就如东野圭吾的这本书一样。在欲壑难填的世界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令每一个道理和定义都模糊不清,相对而不绝对,如无常变换的人生,虚妄不定。

布罗迪将公汽上遇到的小雏妓艾丽卡带回公寓,提供食物和住宿,训斥这个不思悔改的,居然利用他的公寓卖淫的艾丽卡。艾丽卡被布罗迪的神圣感深深感染,爱上了这个几乎可以做自己父亲的男子,甚至在布罗迪的劝说下去医院做艾滋检查。

艾丽卡长得有点奥德丽赫本的模样,短发,大眼,关键是清纯。从事如此淫贱的事情,眼神还是有种孩子气的干净。就如赫本饰演《蒂凡尼早餐》的虚荣女子,眼里依然有种不同于玛丽莲梦露的清洁感。

然而,在外公去世后,布罗迪告诉艾丽卡不再适合和自己住在一起。他把她交给了青少年教化中心。艾丽卡哭喊着自己爱他,还是被带走了。布罗迪的救赎只能提供帮助,却永远不愿和人建立长久,亲密,束缚的关系,这种关系令他紧张和压抑。

布罗迪和艾丽卡的故事相当温暖,电影最后艾丽卡和其他学员在操场上休憩,布罗迪来看她。她像个离开父亲很久的孩子一样,一下子跳到布罗迪的身上紧紧抱住他。在夕阳的斜晖下,这个拥抱像一对父女,一对没有任何洛丽塔情结的父女。

影片里有个胖女孩梅瑞狄斯,长长蒙蒙的睫毛,淡灰色的眼睛,白皙细腻的皮肤,忧郁好奇的表情,非常美丽。她爱好摄影,喜欢用镜头记录下各个老师的行为和表情。她送给布罗迪的是一幅无脸人的摄影。为什么要把布罗迪的脸P掉,她说她不知道从那个角度理解老师。无脸人大概代表布罗迪没有展现给学生看的情绪,这是布罗迪为自己设的界线。或者有人说设界线是为了自我保护,我想设界线对任何一个人都有好处,这不一定完全是为了自我保护,更多是因为人和人理解的不对等。通常那种试图打破你界线的人,实际只是对于肤浅热闹的八卦感兴趣,喜欢钻进别人的生活看个热闹,再装个小喇叭寻找机会广播一下。所以,这种界线只在遇到和你可以平等理解和倾听的人时,擦除它才具备意义。

贴上肥胖,出生贫寒的标签,就意味着被置放在这个光怪离奇的社会的鄙视链上,即便梅瑞狄斯相貌清洁秀美,颇具才气。同学讽刺她胖,父亲痛斥她不该摄影,应该去学习能够谋生的职业。她在绝望中寻找布罗迪的帮助,她说我们生来如此,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糟糕的现实,布罗迪的帮助在现实面前力不从心。最后梅瑞狄斯在校园义卖她烘焙的蛋糕,悄悄吃下有毒的那个,嘴角流血,倒在众人面前。

BBC曾经有个片记录跟拍14个孩子56年,阶层壁垒的确存在

眼界和视野将决定格局 。上层社会的家庭给了子女们更多的人生引导,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中下层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打架是他们最大的娱乐,对未来没什么打算,梦想就是少挨打,不挨饿。他们随意地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等底层命运。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你像我这种中产阶级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比他们多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无论西方和东方,我们都不能回避阶级固化这个真实存在的现象。BBC的纪录片里也有一个孩子突破了阶级壁垒,靠得是教育。

这也是是一部关于教育和成长的电影,特别是承担教育最主要责任的教师和家长。我们痛心地看到,轻而易举放弃生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年轻人的脆弱,像“你不出众就出局”的文章标语在网络泛滥之时,年轻人所承担的出众价值观和自我的平衡越来越难以企达。出众本身就是个谬论,出众必然意味着是少数人,出局的必然是大多数人,将一个在概率上已经决定了是小概率行为的价值,无耻地凌驾于整个社会的头上。那么你也许写出了10w+的文章,你也许为此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而你完全忽略了,在你绝对的成功叫嚣论下,隐藏着一个冰冷的论调,不优秀不如去死,这样的凶手,以一杀千,令人齿寒。

电影中的校长要被董事局撤职,因为学校的升学率不高,影响了周围的房地产价值,“学区房”?这也是个全球问题。家长会没有家长来,老师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怀念从前一次接待两个家长,排队等待老师的过去。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责任,教师是引导者,然而当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完全倾向于金钱时,不能要求老师做个孤岛上的圣人。亦或做了,这种孤岛上的引导,在遇到现实的时候也苍白无力。而且久久在孤岛里生存,缺乏外援的教师,也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忘了他们的初衷——教育,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刘玉玲饰演的心理医生压抑到爆发,无人注意的教师每天跑到学校的铁丝网处对天呐喊……

我们曾经因为一个韩寒就大唱读书无用论,又因为现实的发展大唱读书绝对论,而现在最热的命题就是自律,那么不自律的人就活该出局。在这个自媒体一味追热点的世界里,大家蜂拥而上,不顾人、事、时的异差,将某种价值观绝对化,将不符合这种价值观的人孤立,这是最隐形的杀人工具,杀了人,却不见血,并且在道德上,似乎都不用背负任何责任。

这部电影的思考量很大,电影切换也快,蒙太奇熟练流畅。虽然导演擅长纪录片,然而这部电影他明显是要引导大众思考很多现实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通过电影中布罗迪的独白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一些东西,使我们从繁琐和现实中解脱,或多或少思考下事情的根源……脱离苦海,我们都需要解脱。

你可以把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读成刑侦剧,可以把若泽-萨拉马戈的《双生》读成悬疑片,正如你可以将这部电影《超脱》看成乱伦戏,虽然这部戏的导演苦口婆心地劝我们或多或少的思考,然而是否有耐心和恒心去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便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对于导演,我用了苦口婆心这个词,不由自主联想到陈凯歌,都是极负使命感的导演。我常常一边为他们的精心制作的电影叫好,一边为他们过于稠密的思考密度担忧,毕竟电影从其出现的首要功能是娱乐。然而转念一想,这有什么关系呢?书有一小时读一本的畅销书,也有几小时也读不了一页的《查拉特斯图拉如是说》,形质各异,本来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

超脱观后感3

我觉得这部电影把社会各种病态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放大了呈现出来。男主本身是一个活在自己母亲自杀的阴影里,而其母自杀的原因是他外公和母亲的畸形关系;其次是男主外公住在养老院里忏悔煎熬,直到男主模仿他母亲的声音说出原谅,他才离开人世。还有男主在公交车上遇到的堕落的少女,无家可归,也没人关心,无奈之下只能靠出卖肉体为生,遇到男主后慢慢回归过了几天正常幸福的生活,开始相信未来一切会好起来,但最终被男主送到青年收养所,并查出艾滋病。而那个胖女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和摄影绘画天赋,以此看透别人的内心情绪,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本想把男主当成倾诉对象,却被女老师撞见而自杀。以及学校里的校长、其他老师、学生,似乎每个人都活的很累,被禁锢,于是有人以死来解脱。但真正超脱---我觉得应该是好好活着,有自己的信仰,并相信未来会更好,对生活的艰难,接纳并改善,对改变不了无能为力的人和事,试着去影响,不至于垮掉。这部电影除了在人性上的剖析到位,还以动漫图片的方式来解读内心独白,很独特,以及用学校延伸的走廊来体现迷茫,给我震撼。

超脱观后感4

一气呵成地看,不,欣赏完这部片子,第一个涌上心头的想法是:好久没有邂逅过一部值得我用“欣赏”一词来描述的电影了。

《超脱》,在港台地区也被译为《人间师格》,从名字可以看出是一部讲老师的电影,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在IMDB的标签是剧情片,但串联整部电影的剧情却很简单:孤独的代课老师亨利·巴赫特来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学生的相处中看到了世界美丽的生活和人性。导演TonyKaye本身是一位纪录片导演,将纪录片的手法漂亮地融合到了这部电影中。《超脱》,保留了纪录片最重要的部分——写实,也汲取了叙事电影最核心的内容——情感与思想。

《超脱》的风格化倾向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相挂钩,一开始点开电影的时候还真以为自己点开了一部纪录片。整部电影的基调苦涩且苍白,拨开光鲜亮世界的外表,真实地展现了底层社会的普通人每天如何挣扎于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遗弃:教育处为了成绩而将所有问题学生都丢给Carol校长;学生和老师浑浑噩噩地上课,底线就是不要跑出去杀人放火;正值花季的孤儿迫于生计只能成为性工作者;自己的外公强奸了自己的母亲…。无论是那所高中的学生,亦或是老师,又或者地铁里的性工作者,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孤僻。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孤僻,更加是心灵世界的闭塞。无论是平日严厉而洒脱的男主角,深夜在回家的列车上兀自流泪;或者是虐猫的少年为自己的行为苍白的辩解;中年教师被心灵的铁丝网束缚在与世隔绝的另一边;或者是Meridith不被其他人认可的艺术创作……电影中每一个细节都与美国中下阶层的日常生活无缝衔接,冷淡的色调使得写实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于整部电影的色彩,豆瓣和知乎上也有人这样形容它:灰暗。但我不敢苟同。《超脱》所描述的世界中并没有灰暗——一个介于黑与白之间的地带,模糊而让人看不分明——它所描述的是完全、残酷的黑暗,与每一颗坠入黑暗的心灵臆想中的光明。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很适合形容他们的处境:”为什么人要做梦?因为梦是人的欲望在另一个世界中得到的满足。”对于他们来说,睁眼即地狱,闭眼即天堂。睁开眼睛看到的所有都是孤立他们的社会;闭上眼睛——自杀——带来的才是救赎,唯有结束生命才能带他们逃离永无止境的孤寂与绝望。

总之是一部适合一个人偷偷窝在被窝里,安安静静地看完,偷偷抹掉眼泪,再振作起来好好生活的电影。

超脱观后感5    

观看《超脱》的过程,是一个灵魂与内心不断受到震荡的过程,电影不断将一些警世名言抛出,与充满扭曲,撕裂的故事相对照。整部片子充斥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与无奈,甚至有点压抑得叫人喘不过气。它是那么地让人揪心,让你释放内心脆弱的一面时,立刻就给你猛然一击。影片中所描绘的绝望,无助,窒息的感觉仿佛就是如此真切地曾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一般。  

电影的主人公亨利是一位代课老师,而且是专业的代课老师。当他在一个学校完成他的工作之后,就会去另外一个学校开始同样的一份工作。作为一个代课老师,学校对他的要求并没有正职老师那么高,只须把课上好,不要给学生的学业留下一个空白期即可。但是亨利却是认真工作,全身心地付出。  

《超脱》里讲述的故事大概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亨利作为代课老师来到一间学校。这是一间充满着负能量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无理,无耻,无所谓,无法无天,是什么造成的呢?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教师队伍的鱼龙混杂,尤其是以校长为代表的无能派;我们看到了家长们的埋怨纵容,扼杀天性缺乏关爱,如梅丽迪斯的父亲在看到她画画时,气愤地对她说:别指望我会支持你的兴趣爱好,有本事就考个哈佛;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暴自弃;我们看到了教育系统的刻板落后。大家都在推卸责任,却无力改变。这里几乎是一群被社会及父母抛弃了的学生,他们人人都是问题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对学习毫不在乎,而且道德品行败坏。作为差生的集合体,几乎没有教师能在这里呆得住。好在学校里的教师还在坚持,尽管他们每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每个人都有一大推问题要去面对,但他们都在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当亨利第一次去上课,学生马库斯用脏话羞辱亨利,亨利毫无反应,后因马库斯又羞辱了胖女孩梅丽迪斯,亨利将马库斯赶出教室。随后开始布置课堂小作业——写一篇小作文,在亨利开始说作文要求的时候,黑人学生杰瑞因没有纸笔而插嘴,语音中带有大量的脏字,可亨利毫无反应,一直讲完自己要说的话。杰瑞气急败坏地走到讲台前,把亨利的公文包砸向门口,这时亨利说道:"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他是空白的,我也不会被你伤害。我明白你现在很愤怒,我明白,你没有理由生我的气。"在电影这条主线上,(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不可忽视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饱受嘲笑,自卑封闭的胖女孩梅丽迪斯;另一个是素不相识的雏妓艾瑞卡。特别是他把艾瑞卡带回家悉心照料,然后在短短的数天内,就将这个污言秽语的刻薄女孩教导成了一个体贴善良的女儿……亨利无疑是一个出色的老师,不管他的学生多么调皮捣蛋,他都有办法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他们,慢慢地,他的学生们接受了他,并将他视为偶像。  

亨利的超脱,其实只是外在的。他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一切,都难掩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亨利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在当代理老师的过程中,亨利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问题学生"沟通",但是这种沟通只是表层的,他的精神世界依然是那么的孤独彷徨。  

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亨利的家庭背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抑和折磨。他在七岁时亲眼看到母亲吞服安x药自杀了,只给他留下了一卷录影带。其实,作为一个曾经快乐的少年,早在她母亲逝世的那一刻,他就已经面临不幸了。造成这个不幸的根源,其实就是来自于他的祖父,在年轻时对他的母亲做了不该做的事。就是说,亨利本身就是x伦的产物,他的祖父,同时也是他的父亲。这种不幸,深深地压在亨利的心里,以至于几乎要把他压倒。直到,他把捡来的雏妓艾瑞卡狠心送走;他最在意的学生梅丽迪斯在他面前自杀;他唯一牵绊的祖父去世,当这些都一并袭来时,他几乎要崩溃了。最后,亨利在成为废墟的.教室里朗读爱伦坡的作品: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暝寂的某个长日里  

沉重的云层低悬于天穹之上  

我独自一人策马前行  

穿过这片阴沉的,异域般的乡间土地  

最终,当夜幕缓缓降临的时候  

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  

我未曾目睹它过往的模样  

但仅凭方才的一瞥,某种难以忍受的阴郁便浸透了我的内心  

我望着宅邸周围稀疏的景物  

围墙荒芜,衰败的树遍体透着白色  

我的灵魂失语了  

我的心在冷却下沉  

显出疲软的病态"  

《超脱》无疑是部好电影。它用平静的语调讲述了人间社会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矛盾和冲突背后那些无数令人心神俱疲,心情崩溃的混乱现实。《超脱》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告诉我们需要用各种文艺来支撑我们的心灵,以保障我们的精神健康及对生活的热情不被击垮,不被扭曲,不被错误的价值观所伤害。


超脱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大全相关文章:

2020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全5篇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12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