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醒婷 1158分享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辛亥革命 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辛亥革命 观后感1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剧中孙逸仙、黄兴、秋瑾、徐宗汉、林觉民、等大无畏救国的英雄主义形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记忆犹存。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正像孙中山说的“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就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它却成功的不彻底,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生、民权的革命问题,但是“共和国”的社会制度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在一百年后的这天最后实现了。我们缅怀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先世的烈士,追悼那些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清末的封建王朝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谈、困苦不堪,中国人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正是为让民众获得幸福、让民众得到自由、为民族争得尊严。

一百年前的这天也许有人会问革命所谓何事?一百年后的这天,也许有人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安宁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书》中说:“革命史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的掠夺……”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一种英勇无私的献身主义精神;革命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操;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革命是让我们中国人有自我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能够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就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皇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辛亥革命 观后感2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我看到了4到了中华儿女们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英勇奋战的精神!辛亥革命牵动着多少中华人民的心呀!我激动地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电影一开始是一位妇女,她戴着枷锁一步一步顺着围观观众开辟的道路走着,她步伐刚劲有力,她说:“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球瑾始。纵使世人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蕃赴死,正因为回答革命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创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我此蕃赴死,是为革命。死并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我不由得感动,她是多么的伟大呀!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这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有那么不平凡。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一声枪响,它预示着革命第一次的成功,也宣告清王朝的灭亡!武昌首义前后,无数革命烈士洒下了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他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大的目标,这目标,将会是你人生的“革命”!

第二篇范文:辛亥革命观后感作文500字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是由电视剧转过来的。我看这一部电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师让我们在国庆假期看一部爱国电影并写观后感,爸爸妈妈也让我了解一点中国历史,所以我看了这部片。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新世纪电影城观看了辛亥革命这一部爱国电影。刚刚进了新世纪电影城的六号放映厅,电影就已经开始放映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上一层楼,将来为祖国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辛亥革命 观后感3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我们的初中、高中的历史书中,我们都学过这些基本的知识,但我们没有关注过其中的细节,得到更深刻的感悟。而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历史,反省自身。

众所周知,革命并非易事。

还记得电影《辛亥革命》开场的第一幕,是沉重的铁链发着“叮叮哐哐”的响声,紧接着是宁静所饰演的同盟会员的秋瑾拖着沉重的枷锁走向人群,走向刑场……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她的眼里没有犹豫,坚定的走向前去。环顾四周,有位母亲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的眼中顿生暖意。当行刑的人拿着她与她的孩子的照片对她说:这两个孩子将失去母亲。她却微笑着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回想当今社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天下的孩子,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作为我们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教育。学好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多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以致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孩子们的教育。

然而,这只是电影的开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但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每一次的战斗都有牺牲,每一次的战斗都会给活着的人以伤痛和对生命、生活的反思。特别是电影中的青年林觉民,他的那封“与妻书”,他的那句“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在战斗的前一刻,他还在海边奔跑、追逐打闹、嬉笑;在战斗后他不顾一切奋战,却不幸被俘,被抛入海中。前后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刻给了我震撼,使我感动。中国的人民应该有着一颗为国奋斗的心,中国的年轻人也应如此,他们有着年轻的面容,年轻的体力,更有着年轻的思想!我们,不应畏惧。

革命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革命并非个人能够完成。革命的路途遥远,但途中总有那么几个能够感动、能够领导人们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

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有个幸福的家。落叶归根,不论身在何方,家总是你最温暖的港湾。国家,是我们行在任何地方的最终避风港。因此在面对钓鱼岛等关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它们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始终维护它们。

“雅安不哭,四川加油!”不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现在的雅安地震,当国家出现危难之时,它的子民总会挺身而出。捐款、捐物……一切可以给予帮助的方式我们都会尝试。不光光是它本土的`子民,身处异地的华侨同胞也总会在第一时间帮助它的祖国母亲。

一部好的电影,总能够在它的细节之处给人启示,让人感动。《辛亥革命》正是如此。虽然主题在于讨论“革命为何”,但是我认为其更多的是在探索革命的路途之中,使我们有所信仰、不懈前进!

在电影的最后,孙中山先生说“今天你们问我,革命所谓何事,一百年后人们也许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略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都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是的,即便是在当今社会,这样的革命主题并非改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革命,而是意味着我们仍不能够放松警惕,仍需不断探索、改革,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辛亥革命 观后感4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我们的初中、高中的历史书中,我们都学过这些基本的知识,但我们没有关注过其中的细节,得到更深刻的感悟。而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历史,反省自身。

众所周知,革命并非易事。

还记得电影《辛亥革命》开场的第一幕,是沉重的铁链发着“叮叮哐哐”的响声,紧接着是宁静所饰演的同盟会员的秋瑾拖着沉重的枷锁走向人群,走向刑场……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她的眼里没有犹豫,坚定的走向前去。环顾四周,有位母亲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的眼中顿生暖意。当行刑的人拿着她与她的孩子的照片对她说:这两个孩子将失去母亲。她却微笑着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回想当今社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天下的孩子,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作为我们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教育。学好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多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以致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孩子们的教育。

然而,这只是电影的开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但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每一次的战斗都有牺牲,每一次的战斗都会给活着的人以伤痛和对生命、生活的反思。特别是电影中的青年林觉民,他的那封“与妻书”,他的那句“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在战斗的前一刻,他还在海边奔跑、追逐打闹、嬉笑;在战斗后他不顾一切奋战,却不幸被俘,被抛入海中。前后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刻给了我震撼,使我感动。中国的人民应该有着一颗为国奋斗的心,中国的年轻人也应如此,他们有着年轻的面容,年轻的体力,更有着年轻的思想!我们,不应畏惧。

革命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革命并非个人能够完成。革命的路途遥远,但途中总有那么几个能够感动、能够领导人们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

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有个幸福的家。落叶归根,不论身在何方,家总是你最温暖的港湾。国家,是我们行在任何地方的最终避风港。因此在面对钓鱼岛等关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它们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始终维护它们。

“雅安不哭,四川加油!”不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现在的雅安地震,当国家出现危难之时,它的子民总会挺身而出。捐款、捐物……一切可以给予帮助的方式我们都会尝试。不光光是它本土的`子民,身处异地的华侨同胞也总会在第一时间帮助它的祖国母亲。

一部好的电影,总能够在它的细节之处给人启示,让人感动。《辛亥革命》正是如此。虽然主题在于讨论“革命为何”,但是我认为其更多的是在探索革命的路途之中,使我们有所信仰、不懈前进!

在电影的最后,孙中山先生说“今天你们问我,革命所谓何事,一百年后人们也许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以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是让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略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革命就是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都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是的,即便是在当今社会,这样的革命主题并非改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革命,而是意味着我们仍不能够放松警惕,仍需不断探索、改革,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辛亥革命 观后感5

《辛亥革命》长篇浩荡,激流汹涌之中,免不了会有一些颠簸,比如唱词字幕明明打的是“浩浩荡荡”,剧中人物说的却是“浩浩汤汤(SHANGSHANG)”。比如孙文演讲说“西方文明只有几百年,中国文明有五千年”,中国文明有五千年的确不假,可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古罗马算过来怎么也不止几百年吧。莫非编剧觉得“美国才是西方?”。

当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牢记“大方向的正确”,这些小问题需要修正,但不影响对历史的大潮流、大趋势的表现,大潮流是什么——“辛亥革命以及辛亥以后的革命都是正确的,都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把握住了历史大方向的正确性,才能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搬上荧屏,而把握历史大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历史,尤其是初中教科书、高中教科书和大学教科书上的历史,否则一切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我们还应当牢记,历史并不等同于“历史剧”。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在历史观正确的大原则之下,如何表现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需要艺术家做合理的“戏剧化处理”。否则观众只要去看教科书就好了,何必要看你拍的电视剧呢?《辛亥革命》是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在新时期通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解放》等等作品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继承和延续,这种独特风格一言一概之,就是要依赖强有力的视听震撼,使得观众对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产生牢固的认同感。大场面调度、多机位拍摄、音乐的烘托,使得作品的节奏加快、再加快,戏剧感强化、再强化,即便是剧情内容仅仅只是各种连篇累牍的演讲、枯燥乏味的会议也一定要拍出“历史的眩光”来。由此,我们也看到《辛亥革命》当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其塑造方式都是被刻意强化的,比如陈天华,他一出场就一定要面对大海高声朗诵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比如邹容,他一出场就一定要在牢狱之中朗读《革命军。》因为恐怕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将他们与历史教科书中的那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历史在被戏剧强化之后,终于成就了历史的正确性,《辛亥革命》用它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见证了“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一真理。

但是,历史剧被戏剧强化之后就一定会好看会受欢迎吗?错!历史剧并不等同于历史,历史剧只是历史的一鳞半爪。真正的历史的戏剧性永远比历史剧中的戏剧性更加的波澜起伏。“辛亥革命是一个东方古老文明的浴火重生”——这句话是戏剧性的,真正的历史当中,没有人会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历史的戏剧性来自于曲折冗长,它的节奏是缓慢的,缓慢的令人困倦,缓慢的令人失去耐心,甚至是绝望。但往往就在此时,历史的戏剧性转折就会从天而降,这种戏剧性不需要任何的刻意强调,因为它来临的时候就是排山倒海,就是石破天惊,是乾坤倒转!历史剧之所以好看,其本质就在这里,无论它拍成什么样子,都不会影响到历史本身,历史远远站在那里,貌似虚弱无力,但它的能量却足以将一切戏剧的苍白强化到无以复加。所以——《辛亥革命》怎么能不成功呢?!


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相关文章: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14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