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醒婷 1158分享

麦克墨菲(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对部分内容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知道之前,他一直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己,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麦克墨菲来了之后,他试图改变这里的一切,相信酋长可以明白他的意思,帮助他,也以为他俩可以一起逃脱出去。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对方都是疯人院里特别的人,特别的朋友。对于酋长,麦克墨菲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他不服输于环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带篮球,酋长有一丝感动,也在尽力帮助麦克,生活瞬间充满光明,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是前后的巨大改变。

当比利受侮辱自杀后,麦克和护士长厮打被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当麦克终于回到普通病房时,酋长已像一座大山,充满力量,准备好逃出去,但当他看到麦克已变成这样,非常痛苦,大家还有我可能都以为他会带着麦克一起逃出去,却没想到他用枕头闷死了麦克,用之前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带着他”砸破窗户,逃离了疯人院。是麦克带给这个印第安人突破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最后他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这是麦克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实际做到的,酋长完成了他的梦想,确是以死这种方式。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也许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酋长原本是疯人院里病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一个摆脱墨菲的自己。

可以说,是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因此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但是一直到最后,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只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同,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通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己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己,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可以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形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比如,之前出现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经事先预谋,在3月31日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4月1日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仅仅因如此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错误。他家境平寒,平时好强,其实很优秀,没有必要因为嫉妒黄某读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杀念。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看这部影片前,没看任何影评(习惯,怕看了剧透,先入为主),开始的大半个小时对疯人院的描述,更多的像是场闹剧,让我误认为这是部喜剧片,直到墨菲3人被强制进行电击“治疗”,突然那一刻,心灵的震撼如同玻璃般碎裂。

电击治疗,是最近通过羊叫兽才逐渐直到还 有这样的一种治疗手段,只在相关评论上看到其危害和对被治疗者的摧残,直到看到墨菲被推上电击台(姑且这么称呼),那痛不欲生的画面,我才意识到羊叫声“疗法”是多么的残忍,不光是身体上的还 有心灵上的。

这是一部社会批判写实的影片,可以这么理解,外面的社会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而疯人院则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桎梏。这里疯人院代表着社会,院长代表着统治阶级,护士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执行者,看守则是这个统治社会最底层的走狗。

疯人院和外面的社会到底谁是疯子?影片清晰的展示,疯人院里的“疯子”其实和常人没太多的不同,一样的可以吸烟、喝酒、聚会、打球、航海、钓鱼等,唯一的不同是,他们对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不被疯人院(社会)所准许的,被强烈的打压着,于是他们成了一群疯子,确切的说是“愚者”,不敢有任何奢求、麻木的愚者(世界大赛那段可以看出)。而墨菲是一个不受约束的智者,既然外界的“法规”无法约束墨菲,不如就把墨菲送到精神病院来接受心灵的“洗礼”吧。

墨菲的到来,强烈着冲击的疯人院的枷锁,而且还 是带动着周围的人群,最后又一段,墨菲离外面的自由是那么的近,却没有逃出去,有人说是误喝带催眠药的酒,所以睡着了。也许是吧,但那个进3分钟的表情特写说明不是,墨菲看了看疯人院里面,微笑,沉默;又看看了窗外的世界,微笑,沉默。

这里可以这样理解吧,外面的自由是虚假的,因为只有内心的枷锁被解除,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也许一个两个人的逃了出去,却只能无日无夜的躲避,不如直面精神的枷锁;墨菲这一刻明白,他的使命不是逃出去,而是留下来,留下来掐死护士长!(个人理解,虽然有被影片个人夸大的成分)

最后寻求自由的墨菲死在疯人院了,可是他却成功了,他成功摧毁了精神的枷锁,酋长在其精神的感染下,尝试“不可能的事情”,半夜惊醒的“疯子”们如同梦中惊醒人般欢呼。

“疯子”也许过得并不好,但可以苟延残喘的活着,“智者”却只能死在疯人院里……可是每个酋长都在等待,等待他们的“墨菲”带领他们飞越疯人院!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本片是根据ken kesey 1962年的小说改编而成。描写精神病的病人反抗精神病院中不合理制度,是捷克导演米罗斯视曼充满现代风格且感人的作品。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聪明活波的麦克墨菲,沉静刻板的瑞秋小姐,说话结巴的比利,整天拖地不语而被人误以为又聋又哑的酋长。 影片首先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疯人院里,音乐响起,吃药时间到了,听到这个声音,大家都神情呆滞的在窗前排好队,好像是机器一样听从操作者的命令,出奇一致的动作——接过药,拿起水,冲到嘴里,完事后各干各的事。强壮如山的酋长在认真地拖地,比利、马提尼还有几个人在打牌,其他的人呢,有的在自言自语,有的在乱跳,但就整体而言,医院秩序良好,病人生活的好幸福,倒像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小区生活。麦克墨菲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的安静,医院里开始乱了。

聪明活泼的麦克墨菲来到医院,在与医生的对话中就显示了其思想的后现代主义性,他话语中透露出的那种反传统、反权威的意识形态,和以多元主义为中心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觉都表明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在疯人院的生活中,无论是麦克墨菲首次向瑞秋小姐问起药品的

事,还是后来为了马提尼打破护士值班室的玻璃,这都是其向瑞秋小姐的权威提起挑战的表现,可惜的是,毫无例外每一次都受到瑞秋小姐的强硬回击,但是这种挑战权威的品质感染了在场的人,以至于先前像羔羊一样温顺的病人开始反抗,马提尼争夺他的香烟,酋长僵硬的脸上展现了灿烂的笑容,一起驾船钓鱼归来时的那种幸福,谁能想到他们是一群精神病人,麦克墨菲的到来无疑为医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之充满活力,同时整个医院也乱了起来。

影片的尾声,比利满足欲望后惧怕瑞秋小姐的权威而自杀,麦克墨菲被强制切除脑叶,变成了真正的白痴,为保住性命而进入疯人院的酋长在痛苦万分的状况下捂死了麦克墨菲,即使生前没有得到自由,也让他的灵魂得到,不再受世俗枷锁的压制,酋长抱起压水箱砸开医院的铁窗逃走了。麦克墨菲就像是照进疯人院的一束光,在暂时的光明下,人们感受到了自由,酋长更是获得了永久的自由。

其实,无论是影片中的瑞秋护士,还是麦克墨菲,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以瑞秋护士为代表的疯人院是专制制度下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以麦克墨菲为代表的疯人院则是另一种不同的场景。

在以瑞秋护士为代表的专制管理之下:瑞秋护士的权威不容挑战;医院成员要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人们的行为受到限制;欲望被予以禁止。医院秩序井然,一切日常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人们目光呆滞,生活痛苦。

麦克墨菲对自由的追求深深的影响了疯人院的病人,大多数人都活跃起来,医院不再是死水一般的沉寂,荡漾起了欢声笑语,最重要

的是,酋长获得了追求自由的勇气。麦克墨菲为追求自由而死,酋长在他的影响下最终走出了迈向光明的那一步。

民主与专制,究竟那一个更好呢?

谈起专制,就想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中国是在经历专制的时代,多次的改朝换代也没有改变这一传统,直到清朝末年,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巅峰时期,才走向了灭亡。但就目前的历史资料显示,古代中国在当时曾是领先世界的,尤其是唐代,中国长安就是国际性的大都市。那为什么会给国家带来发展的一种制度最终会由胜及衰而走向覆灭呢,究其原因,还是有历史决定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经历兴起,发展,衰落之后就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又走向灭亡。

民主带给人民平等与自由,但与此同时又带来混乱与争吵。民主是好的,但是过度的民主却是对社会生活有害的。民主需要给予一定的限制,就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而言,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它对民主做了一个限制,而它恰好是必要的,有助于选择理性、优秀的人掌握国家权力。

平等容易导致人们对行政机关执行者的蔑视,这不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那么这一点是需要防止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有限的权威,以使人民服从行政机关的相关行为,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这种权威的使用必须是有界限的,即它可以在公共领域内使用,不可以入侵私人领域。

自由使人们忘乎所以,易导致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国家是按公意以一定的目标建立的,自建立之初,为确保其目标(使人们过一种比自然状态下更好的生活)的实现,就设立了一套社会秩序。按公意设立的社会秩序必然是有益于人民的,那么对这种有益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进而发展为社会动乱,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甚至是对它的毁灭。那么,如何防止这一动乱的发生呢,那就是在秩序之下强调自由。

专制太过于强调控制,虽然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是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一旦发生社会动乱便是政权的颠覆。民主太过于强调自由的话也会走向极端,带来社会的大动乱。德国的法西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强调绝对理性、强调集权,不仅给德国,更是给世界带来了慎重的灾难。

民主制下,受社会秩序限制的自由,在服从公意下的平等必然是有益于社会的。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看罢《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我开始思考,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我们,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希望我是麦克墨菲,这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有点过头,却可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各种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束缚的年轻人,虽然他表面上或者在一些行为上让普通人无法接受,甚至是违法,但是我想他最多不过是一个不听话的捣乱分子。而有时候我是酋长齐弗,想要像麦克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因为各方的压力只能压抑自己,选择保持沉默和放弃自己的真实追求。但是也有的时候我会变成那个满脸严肃的护士长,处在一个高位用一些所谓的规矩管制其他的人,迫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听从统一的规矩。或许更多的时候,我就像那群病人,盲目而麻木,从一开始就被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或者方法固定,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着,最后忘记了自己是谁。

影片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精神病院中所发生的悲剧故事,实际上却展现了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后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当我看完《飞越疯人院》走出教室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沉浸在伤感与思考中。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美国最好的电影之一。平静的表面下,有一种疯狂欲待爆发;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潜藏着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创。一个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找不到正确的道路而最终为社会所吞噬,悲惨的命运令人潸然泪下。

作为一部富有内涵的政治片。《飞跃疯人院》有它的时代背景,代表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事情,代表了那一整代人。本片是根据美国作家肯克西于196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所改编。作者借助疯人院,来讽刺当时的美国工业化社会,全文充满了浓烈的反教条化主义,提倡个人自由解放思想。我深知西方世界在二战后在思想界出现的自由主义、追求个人幸福的潮流。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二战带给人民的创伤还未消退。紧接着就是东西方冷战,出现了麦卡锡主义、黑人民权运动、肯尼迪遇刺、泥潭等等。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矛盾,在美国的文学界诞生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在这种大时代的背景下,就催生一种追求个人主义思想的潮流,这种思想体现就是这部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于1974年拍摄的电影《飞跃疯人院》。

首先,导演的用意很明显,把疯人院比喻成一个小社会,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把那群疯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统治的阶级,而护士和医生则是统治者,医院的规定就是教条,就是法律,丝毫不允许任何人违背,这和当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很相似。在教条的规定下,你必须要严格的服从,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当片中的这些疯子,就像机械一样所不停的重复着每天所做的事情的时候,片中的一位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麦克墨菲。

这个人物的到来有两个意义,首先他不是一个疯子,他是一个正常人。他不是疯子当中的叛逆者,他本性中就有一种不受约束、向往个人自由的精神。他的到来,可以说很严重地动摇了统治者的地位。同时把自由主义的精神传播给了每一个病人。一开始,麦克墨菲就不停的启发这些病人,鼓励他们做一些正常的人的事情,让他们每人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比如片中打篮球一幕,麦克墨菲就很好的利用了酋长的身高优势,带领一群疯子赢得了胜利。从这些疯子的表情上,体现出了一种自信和高兴,因为他们在教条主义的管理下,早已经失去了自我和自信。然后麦克墨菲又带着他们去钓鱼,让他们去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渐渐的这些人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正常人的思维。当回到疯人院中,这种自由思想的体现,就于教条的管理产生的巨大的矛盾和冲击,首先就影响了拉奇德护士长的统治地位。

拉奇德护士长简直就是一个教条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麻木不仁的心灵,这和麦克墨菲丰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疯狂的心态形成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护士长就是这个人群的统治者,就是这个工业社会的代表。如果动摇她的地位,或者违反了她所规定的体制,就要受到严格的惩罚。被打,被电激。在这种暴力的统治下,使病人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反对意见。电影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当麦克墨菲提出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收看一场重要的橄榄球赛时,被护士长断然拒绝。麦克墨菲发起投票,当后一票产生的时候,护士长却以投票时间结束为理由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这使得麦克墨菲极为气愤,就像是民主被专制扼杀了一样。但是麦克墨菲并没有气馁,他用唐吉-珂德的精神胜利法,对着毫无影像的电视机发出疯狂的呼喊,并现场解说起了球赛,这让其他的病人都振奋了,都在疯狂的呐喊着。这是精神民主的胜利。

虽然处于护士的高压控制状态,但是那些疯子为了争取自由还是不断挑战她的权威。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了在反抗无效的情况下,几个疯子采取了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来达到满足自己欲望的目的。这从反面点出了疯人院的专制统治的可怕,影射出一个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会现实。试想,在这样充满着束缚和捆绑的社会条件下,又能出现多少个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条件,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可悲的“疯子”。

电影中的酋长也是导演刻意安排的,他在本片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负责传播麦克墨菲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本片的结尾所体现。当逃跑失败后,影片到了最后的结尾,结尾充满了暗寓,也很巧妙,导演没有刻意的安排一个戏剧中常见的美好结局,而是编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酋长来到麦克墨菲的床前,此刻的麦克墨菲已经成了一个废人,他的小脑已经被医生破坏,彻底成了废人,所以眼前的麦克墨菲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躯体而已。酋长用颤动的双手把麦克墨菲活活捂死,而后搬动了水箱砸开了铁窗,跑到了属于自由的大地中去。麦克墨菲的死,其实并不让人悲痛,一具没有任何思想肉体死亡,代表了灵魂的解脱,酋长的逃跑,实际上已经把麦克墨菲的思想民主和自由主义所带走,传播到远方去。当一个病人被巨大的声音所吵醒,看到酋长的逃跑,从心底发出了真正的呐喊和尖叫,那种叫声就像威廉·华莱士在就义的时刻所发出的呼唤——为自由而战!从这个结尾当中,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恐怖社会的最后一丝光明。

麦克墨菲终于死了。他的死在当时这个社会是必然的命运。我在看电影时,对影片前半部分感觉非常压抑,直到最后结尾的高潮,突然豁然开朗,找到了全剧的意义所在。影片借酋长之手宣告了独裁、暴政的末日,宣扬了自由、民主的重生。正是酋长砸碎了禁锢的窗户,才使整个疯人院里受到痛苦折磨的人们重新寻求自由的价值。也唯有如此,麦克墨菲才不会白白死去。

《飞越疯人院》将成为我记忆中不可抹去的光辉。

    相关文章

    16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