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场有感范文400字

醒婷2 1158分享

《东方战场》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它以庄重的品格,以抗战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转折点为主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东方战场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东方战场有感范文400字

东方战场观后感1

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诸多主旋律电视剧强势来袭,开启了霸屏模式,题材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正在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热播的抗战史诗剧《东方战场》,以其庞大的故事体系、恢弘的场景制作以及细腻的人物刻画,再一次唤起了观众对抗日战争的惨痛记忆,时刻提醒着大家——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全剧66集,投资约2亿,辗转14个省份拍摄,搜罗各国特型演员,还原成百上千人的大场面,又邀请到众多的形神兼备的大牌演员加盟,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 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等,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购买了众多的历史及影像素材进行内容补充。通过“由大及小”及“以小见大”的双线视角,真实再现了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大约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事件。

《东方战场》的创作团队魄力足、野心大,故事覆盖范围广、内容全,最终呈现出“大而有当,全而有序”的视野和格局的精品大剧。剧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超过1200多个,各种大腕红星与实力派戏骨,甚至启用了许多的国外演员,为整部剧集增色不少。外到世界各国元首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等,内到国共两党的众多领袖和将领,上到运筹帷幄的高层统帅,下到流血牺牲的抗日军民,都给予了有力的刻画,有助观众以最全面、最客观、最完整的视野回顾二战。

经过《书剑恩仇录》《隋唐英雄专》等大戏磨砺的当红男星黄海冰,扮演的毛泽东,可谓形神兼备。剧中的他一言一行英气十足,既有平易近人一面,还有领袖人物那股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霸气;张鲁一扮演溥仪,外表看起来书卷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贵气,内心实则怯懦无奈,想要复国,却终沦为日本人的傀儡;由袁咏仪扮演的宋庆龄、俞飞鸿扮演的宋美龄、叶璇扮演的川岛芳子、罗嘉良扮演的汪精卫等等,尽管时间空间匆促,但所有演员都在有限的剧集中发挥出了精湛的演技,使得自身气质与历史人物达到了契合统一。作为一部群戏,日本侵略者的嚣张与残忍,伪满洲国和汪精卫伪政权的卖国求荣,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坚毅与奋起……有心观众势必瞧得出巨大信息量。

《东方战场》立足于全局,在剧中既有抗日英雄、国际领袖,也有卖国贼、凶残的侵略者……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残酷战争,不仅仅是一段屈辱和抗争的历史,也是看古往今来历史的兴衰。该剧没有用高大视角展现抗日战争,而是将自己作为一面反映的历史镜子,令观众得以更深刻地去感受这段历史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紧凑的事件,繁多的人物,多线的叙事方式,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冗长,反而在历史烟云变幻中,有目不暇接之感,本剧故事创作上,还是相当强的。

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大剧《东方战场》既有对历史的冷静剖析,还有对日寇惨绝人寰的恐怖展示,整体又不乏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刻画,值得全国观众藉此重塑记忆、缅怀先烈、不忘国恨、发奋图强。像《东方战场》这样制作精良的战争反思大剧,海纳百川,气度非凡,挥毫泼墨于大历史,又纤毫毕现地还原真人物,以史带人,以事见心,难怪频繁掀起话题风暴。

由于近年来,宫廷剧、肥皂剧、搞笑剧充斥着荧屏,并都赚取了高额商业利益,导致二战题材成为了罕见题材。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在电视机前,迷恋没有营养的快餐,大家必须严肃面对历史。目前,抗战题材不是拍多了,而是太少了,《东方战场》让人看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段历史时刻告诫着当下的我们,要珍惜眼前幸福安逸生活,以战争中历史人物为鉴,才能知晓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

东方战场观后感2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东方战场》。这部电视剧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让我感慨万千,难以忘怀,下面就让我向你们介绍一下它的内容吧。

本剧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过程,这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历经挫折,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取得了世界东方战场的最终胜利。

《东方战场》还原了当时许多令人感动的战争场面,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到百团大战,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淞沪会战中,一寸山河一寸血,国军奋勇迎战,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意图。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不幸遇难,令人痛心疾首。日军在我敌后根据地实施的杀光、烧光、抢光的大扫荡,禽兽不如,令人发指。陈正湘将军在太行山黄土岭上,指挥炮攻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令人拍手称快。东方战场上,著名的战役数不胜数,每一次都抒写了我中华儿女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顽强品质。

《东方战场》向我们展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将军被困绝地,吃树皮吞棉花,壮烈报国。赵一曼政委视死如归,面对日本鬼子的严刑逼供,顽强不屈。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利益,兵谏西安。张自忠将军亲临前线,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左权将军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身负重伤,在敌人的炮火中为国捐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为了正义,不远万里深入中国抗日前线,不幸感染病毒,客死异乡,毛主席为他的牺牲深表痛惜,还撰写文章高度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

《东方战场》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国家主权,不畏强敌,英勇抵抗,在东方战场上为反法西斯同盟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每当我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就会联想到:这鲜红的国旗是由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浸染而成的呀!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珍惜美好的现在,为建设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贡献力量。

东方战场观后感3

我可能是个泪点超低的人,尤其是在看这种类型时,我不理解什么剧算是好剧,什么东西能打动人,但这部剧,目前为止,真的很良心。

有美人名将,也有小人物的生死,是呀,这个国家本就不是个别几个人保卫起来的,每个人都有参与进来。

张学良的演员掌握的很不错,无法出兵的揪心,祖业落寞的无奈,一个堂堂少帅,却要倚靠鸦片入眠。心疼之余,只有无奈的叹息,世道艰难,身不由己……我挺欣赏拍正剧的演员,有一份认真拍戏的态度在那里。对了,这个演员叫周航。 好吧,我不打算剧透很多,诚心安利这部剧,抗日神剧的请绕弯,这里只有用血肉拼搏护我河山的普通人。

1——4集

这四集里印象很深的有几个镜头!

1.张学良的无奈和隐忍,演员的度把握的很好,在本庄繁游说面前,他大义凛然,与张海鹏的小人形象对比鲜明,更是与溥仪的懦弱截然相反,美人爱名将,这个少帅不虚传。

2.国联风雨中的施肇基,我不止一次感叹得亏他心脏好,不然非要气死,日本人的傲慢,别国的擦边球,我们国弱,就应该讨不回一个公道吗?他的据理力争,他的努力,我们看到了。

3.宋庆龄的涸辙之鱼。

4.马占山,这个大叔有点萌,张海鹏悬赏一万元要他的人头,他悬赏一块钱要张海鹏的人头。大事面前决不含糊,我喜欢大叔那句:我家的大关东,绝不容你小鬼子横行!

这本该就是我们的河山,感谢你们,守住家园,让我们可以在而今幸福的矫情。

第5集

深夜里看完第五集,可以说是热血沸腾,马占山大叔果然厉害,江桥战役不给日本人甜头。

蒙古曲子真的好听,我泱泱华夏还是有很多血性之人。希望哲别喝到一口烧刀子,这个出场不过五分钟的男人,彻底戳中我的泪点。这集的五郎超级讨厌,你的儿子死了,你很难过,难道我中国人的命不是命吗?大叔好心,把尸体和遗物送还,却以为是羞辱。真的是,日军的这个脑回路,我不是很了解。

这部剧你们慢慢看,会发现,日本有一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这名字起的,害怕不能名垂千古吗?好吧,充其量也就是遗臭万年罢了。

马占山大叔的粗口好萌,大叔是不会听军令的大叔,但他守住了民心。起码,战火之中,给了百姓一个关于名字的依靠。

江桥战役,注定被我们记住。河山不朽,浩气长存。给哲别,以及每一个向死而生的你们。<图片3>6——7集

川岛芳子可真是个乱世魔女,大清的十四格格,讽刺的日本间谍,她把溥仪拿的死死的。不得不说,鱼旦的溥仪有些可爱又可怜,皇亲贵胄,托着一大家子,在乱世里受尽摆布。

日本人真的可恨,炸了我们的图书馆,文化岂是一朝一夕就可毁灭的。上海文化界的众位我也是十分感动,每个人不会犹豫,以笔杆宣战。

宋氏三姐妹终于同台,气质风华。

上海守卫军装备差,坚持死守,终究是忠心为国的人多。

顾维钧的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好吧,我同样超级佩服他的心脏。

有这么个历史,真的是特别讨厌战争,如今这盛世,感谢前人,每一夜的山高水长,都有忠魂燃烧的光芒。

东方战场观后感4

首先,说说这部剧。

这剧视野很宏大,应该说是看过的抗战剧里视野最为宽广的一部,我看过的抗战剧不多,但看得下去的,既少又精。

看到一半,有人问谁是主角,我思考了一番,此剧还真没有主角。细想之,确如是。硝烟滚滚,众生乱世浮沉,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幸免,人人都成为抗战的主角。大浪淘沙里,每个抗战者虽都是时代的弄潮儿,可以贡献自己的价值,然而时代却不会为任何一个人所主宰。这不才正好符合社会的实情吗。此其妙。

要说起来,好的抗战剧很多,视角各有不同。诸如亮剑,我们记住了主角李云龙,诸如潜伏,我们记住了主人公余则成。然此类都更偏重于个人英雄色彩,以点代面。这部剧则更好地还原了当时千千万万名英雄们前赴后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抗日的场景。此外,国际视野是很多剧没有的。据说聘请了600多名来自各国的演员,仅这一点,其用心就胜出了许多片里中国人演外国人的配音式表演。值得表扬的还有剧中重要领导人的方言口音配音以及化妆,较好的还原了历史人物原型。尤其口音,让人一边热泪热血的同时又偶尔忍俊不禁。

总的来说,从制作而言,就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这样一部剧虽不能称之完美,但也绝对是不应当被弃如草芥、大肆贬损的。有些人随意上来就是一星,再来一番唾弃,甚至讽刺编导编排用心,自以为很好,其实随意评价的同时贬低的还有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该讲点言论责任,不要乱丢舆论垃圾污染舆论环境。这些后面再说。

进入主题,来说说抗战剧吧。

近年来,抗战类电影电视可以说是每年必有,多如牛毛。我常在想,我们看抗战剧看的是什么?抗战题材那么多,仅仅为记住某个精彩感人的故事、某个热血瞬间、某个壮烈捐躯的先烈英雄吗?还是为欣赏评价某名演员演技颜值几何、台词剧本几何、抑或是战争场景特效几何,一饱感官冲击、视觉盛宴?

不,都不该止于此。

那么,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荧幕上一再播放、传播这样的剧为的什么?

有人说是形式,逢纪念日、节日必播。有人说,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可是仅仅为不忘历史吗?古人就有云,以史为鉴。我们今人亦当以史为鉴。战争片是有其区别于其他剧的特性在的。

其实我们看抗战剧,看什么?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帮助领会什么是民族的脊梁,不屈的灵魂。那样的环境里,能更好的体会,何谓抛头颅、何谓洒热血,何谓大义凛然、何谓英勇捐躯。以人及己,想想自己,若所处的年代亦如当初,又会成为其中的谁谁谁?往大了谈,是否能头顶天、脚踩地,站直了脊躯、挺直了腰板,面对国难挺身而出?往小了谈,是否还能求来一隅安稳、细水长流、过个安定的生活?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幸福的年代里,国家国家,国与家依然密不可分,爱国仍是亘古存在的主题。爱国,是需要始终在个人的血液里,有一种血性在的。何谓血性?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国若不存,家何以复?国若不存,人何以依?人人无法置身事外。所以,每个人都是要思考的。

回到标题。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不是说说而已,和平年代里也许我们感触不深,但也更因如此,抗战剧有它存在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从这个角度讲,能够激发爱国热忱的都是好剧。而能够让人客观看待,有所思考后仍然迸发爱国热忱的就更是好剧。这部剧固然不能称之完美,但我们看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也看到了历史那场硝烟里,前赴后继、热血洒疆土的革命先烈们不屈的精神,并再次为之震撼鼓舞。故撇开制作不谈,从立意的角度而言,当值五星。然而今天兴起跑来豆瓣看影评,却发现众多打一星者,私以为某些人对于这样一部剧打一星,实属有失公允。这部剧若在某些人眼里只值一星,我想,无非三种:其一往往肆意妄为(暴露其无知浅薄);其二过分吹毛求疵(暴露其心胸狭隘);其三舆论阴谋有意为之(暴露其险恶用心),皆不可取。

现如今社会,像过往那样的战争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国际国内形势都更为错综复杂,可以说是隐藏得更深。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各种舆论更为分化,也使得阴谋诡计有了新的藏身土壤。

国之为国,包含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领域、每个行业。虽不见硝烟,然处处硝烟;虽不见战场,然处处战场、处处兵家必争。只能说,各种竞争更趋激烈。人人都仍在时代里弄潮,究竟走多远,实现多少价值,都需要漫长的上下而求索。作为普通老百姓,也要学会擦亮眼睛,不要无知中成为舆论阴谋者的枪头棋子。该肯定的要不吝赞扬,该批判的要有理有据。

还原历史,学习历史,帮助现在的人们坚定爱国的信念,这就是抗战类题材的最佳价值。

东方战场观后感5

《东方战场》东方卫视版终于播放完毕,接下来谈谈我的总体感受。本剧推出的初衷,据导演所说,是为了还原十四年抗战史,在某些事件如七七事变和八一四空战的表现上面本人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努力。这部电视剧总体艺术上与以前的主旋律相比有了诸多的进步,扩大了视角,放大了格局,角度不断变换,以前不为不为人知的事件也重新浮现在观众眼前,客观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缺点仍然存在,总体上与《长沙保卫战》有很大的距离。

(1)叙事的连贯度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转换不同视角时速度过快,没有好好打磨剧情的安排,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甚至可能会看不懂。如淞沪会战那段,激战正酣,视角突然转换到郭沫若,转换到洛川会议;武汉会战那段,战争进行时突然转换到周恩来、毛泽东的讲话,甚至出现了宝山罗店一笔带过,大肆颂扬斧头帮炸出云号的可笑场面,池步洲夫妇离开日本那段大写特写达15分钟却8月23日吴淞口登陆都没提到,如此会削弱观众的兴致。

(2)台词违和感较严重,甚至脱离剧情。其中口号式的话太多,令人反感,可以考虑将台词与剧情结合。如载仁在军舰上说的一句“还有中国海域”,香月清司的“武力征服的时代开始了”都属于苍白的废话,坂垣征四郎在分析中国战局,丝毫没有分析宜昌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让人物发挥他应有的作用。特别像松井石根这样的重要将领,表现得苍白无力,不忍直视。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这二人在抗战初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塑造的精彩完全可以成为一大看点。

(3)对历史事件的表现力明显不足,详略不当,抓不住要害,缺乏事件转折点的体现,不考虑观众的感受,迎合不了观众的兴奋点。虽然在伪满洲国上面比较出彩,但是抗战重要战役都拍得非常失败,虎头蛇尾,没有逻辑,一通流水账,让人无法理解接受。就淞沪会战而言,连8月23日吴淞口川沙登陆、11月5日杭州湾、金山卫登陆都没有具体的体现,淞沪会战的整体过程简直就是一团糊,连宝山罗店争夺战的残酷都没体现出来。太原会战方面,忻口争夺战毫无体现,作为重要转折点的娘子关争夺战也毫无踪影,娘子关失守对战役影响的突然性与悬念一点都没体现出来,毫无看点。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用运动战的方式成功将第13师团牵制在淮河,这一亮点根本没有体现,台儿庄战役的悬念(第2集团军的死守,第20军团包围)同样毫无体现。而且,战斗场面表现引用其他影视居多,很没意思。对于战斗过程的分析与深刻性,真的建议多借鉴《长沙保卫战》这样的富有剧情的纪实性电视剧和《抗日战争》这样的书。

(4)演员道具化严重。在日本的主要角色中,只有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等人的表现与剧情结合较好,较为自然,其他重要人物如松井石根、冈村宁次、阿南惟几、柳川平助几乎是道具,没有真正与剧情融合。特别是重要战役时,双方指挥官的心理思想变化、战术分析毫无体现,都像木头人一样,这点要多向长沙保卫战学习改进。<图片4>

(5)历史常识错误,四行仓库战斗结束是1937年10月30日,之后中日两军仍在苏州河两岸互相争夺,直到11月8日才开始撤退,11月12日上海才完全沦陷,电视剧却使淞沪会战提前结束,简直贻笑大方。

总而言之,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在于编剧对历史的了解深入程度不足,仅仅停留在表层,对战役的解剖理解水平差,对事件之间逻辑关系认识不足,若想拍的更好,还需再磨十年刀。

东方战场有感范文400字

《东方战场》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它以庄重的品格,以抗战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转折点为主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东方战场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东方战场观后感1在建党九十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18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