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醒婷2 1158分享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942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1942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1942观后感1

“轰轰轰”伴随着一阵阵轰炸声,以有无数灾民倒下了。这就是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画面场景。

这部电影是由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

主要讲述的是一九四二年中国遭遇的重大饥荒。那时,河南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许许多多的难民往外乡逃难,这被称之为逃荒。在长长的逃荒路上,不尽其数的难民在路上被活活饿死。屋漏偏逢连夜雨,饥肠辘辘的难民又被日军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可怜又无数的难民成为日军枪下之鬼。有幸活下来的难民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座富庶的城市时,却发现城门却已紧紧关闭。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感触很深。

一九四二年,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四二年,那是个饥荒之年;一九四二年,那是个死亡之年。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着饥饿与战火的煎熬。

而现在,我们过着富裕安定的生活,享受丰衣足食,整天生活在满足之中,却不领情,还抱怨生活的不美好。一九四二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比我们苦一百倍,一千倍,都没有抱怨生活的痛苦,还是咬着牙坚持活下去。相比之下,如今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真是欲壑难填,太难满足了!

我们这些少年应当自食其力,为自己而努力奋力。当我们感到生活的不如意的时候,要想一想到那些难民,我们是何其的幸福!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环境,是用来感恩的,而不是用来糟蹋的!

1942观后感2

倒在电影院的椅子里直到听完《1942》最后的片尾曲,才眉头紧锁,步履沉重地走出了电影院,内心感受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在瞎鹿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____徒小安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1942》观后感}.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

朋友问我,你看1942时候哭了没有?我说哭了,哪有不流泪的。只是冯小刚有时候用苦笑让人们减少压抑。影片中徐帆的表演,把中国妇女,母亲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看似粗野,却是中华民族母亲的真实写照。

1942观后感3

我一直认为,如果从电影的艺术形式感来说,冯小刚还只是停留在电视剧创作的水平.《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皆是如此.同样都是灾难题材,同样都是电视剧的表演,电视剧的调度.相对于《唐山大地震》的过度煽情,《一九四二》还算是收了很多,冯小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一场戏,徐帆饰演的角色在得知男人要把自己的孩子卖掉后,呼天抢地,这种表演被冯小刚拒绝,二人为此还发生争执,最后影片呈现出来的结果还是徐帆个人的表演方式.我支持冯小刚的处理.本该发生的事情自然地发生了,本该爆发的情绪被期待地爆发了,这不是高明的手法,电影需要一种非常规化表达,需要呈现出生活中的错位,让人看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东西.

说冯小刚是电视剧导演,除了演员和情绪控制之外,还在于他的镜头一贯都是没有力量感,他吸引观众的是通俗的剧情,而这些,只要是会讲故事、能控制拍摄场面、运气好的人就可以完成.在没有力量感的镜头下,所有的灾难呈现出来的都是视觉上的产物,不会走心.冯小刚和张艺谋在拍电影时一定是两个套路:冯考虑一场戏会先从故事性和人物角度出发,而张的出发点则是在保证视觉效果之后再讲故事.从电影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角度出发,无疑张艺谋更接近电影的本体,而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对视觉接受需要一定的修养,这就是为什么冯比张的群众基础要牢靠的一个很大原因.

1942观后感4

你观看过《1942》这部影片了吗?《1942》是一部历史剧作,今天看了《1942》这部影片,内心无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触,影片讲述了战争和天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百姓们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无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天灾是所有人的灾难,不管财主还是穷人,都得遭罪.这种时候,人性的弱点便毫无遮拦,一览无遗.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1942观后感5

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

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伟去看王的盛宴,给老爸买票看1942的,后看影评说王的盛宴不好看,一个朋友的微博评价王的盛宴说:原先陆川也会拍陈凯歌式的烂片。看了这个评价后,决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齐看1942吧,学习学习历史。

剧情方面就不多做剧透了,就谈谈观后感吧。

整体编剧,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正剧,没有一味的煽情,情节也比较紧凑,有些细节的设计很真实,比如最后星星说她吃的太饱蹲不下去的情节。

画面方面,日本人轰炸的场景拍的比较震撼。

影片长近2个半小时,没有觉得十分长,有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哀叹、沉重,那个年代,天灾、饥荒、战争,一齐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时候还思考什么,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在身边死去,从痛苦变成抽泣、从抽泣变成叹息,最后,从叹息变成麻木。当人连吃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还能思考到什么,日本人发粮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没有错,连命都活不了了,老百姓还能思考到多少爱国、抗日。

走出电影院,外面冷风呼呼的,但是心里感觉很暖,觉得很幸福,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吃过那样的苦。

老爸说,电影里的画面,除了战争,其他的他都见过,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些苦,他也都吃过,此刻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

所以,惜福吧,这是电影观后唯一想说的。


1942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相关文章:

《1942》观后感范文5篇

1942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范文赏析

《1942》电影观后感300字作文

有关于《1942》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1942》电影观后感-《1942》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关于《1942》的观后感作文精选

抗日战争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电影1942观后感心得体会400字

电影《1942》观后感范文

一九四二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1942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942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1942观后感1“轰轰轰”伴随着一阵阵轰炸声,以有无数灾民倒下了。这就是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画面场景。这部电影是由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九四二年中国遭遇的重大饥荒。那时,河南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许许多多的难民往外乡逃难,这被称之为逃荒。在长长的逃荒路上,不尽其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