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色戒》观后感范文

柔纯2 1172分享

  看过色戒的人,都会被李安导演的拍摄手法所折服。汤唯在里面的演绎,非常到位,收放自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色戒》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色戒》观后感1

  我忍受不了李安的变化,从《卧虎藏龙》开始,我就觉得有些忍受不了。再到《断臂山》,再到《色戒》。虽然需要肯定的是作者创作角度上的种种尝试都是好的。

  李安为何要选张爱玲的小说来改,为何又要选个短篇幅《色戒》的。我一直以为李安是对张爱玲表示敬仰,一个女人活到如此明白的程度,不仅洞悉世事更洞悉人心,李安对她的态度是认可的。但现在探究起来,李安在创作完“父亲三部曲”后,他逐步用好莱坞的方式获得巨大成功,自《断背山》后,他开始回归在中国某个大家尚熟知历史背景下去创作。而《色戒》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进入的缺口而已,他用这个和他一样中西合璧的女作家的故事为基础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有关复杂人性的故事。

  李安在张爱玲《色戒》的基础上,给予了了人物来龙去脉和动机,尤其是对王佳芝。她从单纯女学生到演技派的阔太太,目的明确地去做大汉奸的情妇,一步步沦陷下去让观者看得揪心想杀人。但王佳芝为何深陷角色难以自拔,理由并不充分,难道仅仅因为她演了一出戏,她就必须把它演完?她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愿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不惜以贞操或以生命为代价,不甚明晰。似乎这个愿望并非是王佳芝的,而是导演的。

  易先生是大汉奸,做汉奸不容易,和妓女一样都是皮笑肉不笑的营生。自己对任何人都不放心,甚至做爱时的床伴亦不例外,时时准备着有任何不对就可一把拧断对方的脖子,然后自己全身而退。他的心结深重,一方面是极度的不安全感,一方面是极度的寂寞。王佳芝的性感正好合了他的味口,肉肉的脸修长的腿,要清纯有清纯要风情有风情。而王佳芝对他就像对普通男人一样,不畏惧他的身份交谈轻松举止得体,小心眼动来动去都正好是男人可以看穿的那种。当他和王佳芝需要彼此的身体时,诱惑的成分爱的成分恐惧的成分质疑的成分都涌上来,身体的纠缠发泄了需要也发泄了压抑,诱惑与被诱惑方主动与被动方在一次次的床戏升级中易位。

  就像王佳芝在戏里说的那样,易先生想要的不仅是她的人,更是她的心,不断不断地去钻进她的心里,折磨她征服她,而她也在用女人的本能做同样的事情。使命则成为本能之外的一个累赘或雷区,她不太去想因此能够几度安全过关。

  李安在《推手》里被人夸赞的有丰富内容的前后景的调度在《色戒》里没有,李安在《饮食男女》里对家庭里复杂关系的体察没有,李安在《喜宴》里中西文化的碰撞没有,李安在《卧虎藏龙》里侠之大者的精神没有,李安在《断背山》里不分性别的爱没有,《色戒》里所有的是一群偏执的人,为了各自的疯狂目的不惜杀人,因为恐惧,或一些标榜的口号而扭曲了自己。如果把李安对易先生在下令斩除王佳芝一伙后,又对她有所眷恋,理解为易先生冷酷汉奸一面之外的温情或感激,则显得刻意,好像是成心为了表现人性的复杂而设计。这是与张爱玲在原著里所写的最大区别。

  表演只有四个人我认为是好的,一个是汤唯。王佳芝从单纯的女学生不用过渡直接就转变为风情万种的阔太太,我在恍惚中还以为是倚窗抽烟的妓女附体,毫不造作,仿佛她就是那个人似的。但汤唯的表演并不稳定,好起来是真好,但也偶有游离。她的游离和陈冲与梁朝伟搭戏形成的不默契感让liuxue86会出戏。第二个便是梁朝伟,可以想象,他是一个在精神上喜好施虐并享受折磨的男人,因此这个角色对他来说可能会很痛苦,因为太像自己的个性,而演下去又是如此过瘾。第三个便是破了王佳芝处的那个男同学。第四个是在麻将桌上的演阔太太之一的麻将搭子的何赛飞,何赛飞无数个银幕形象都是那样的,没有太大惊喜但放在那里觉得刚刚好。

  张爱玲在书里所写的无聊的阔太太们的对话,大多都是发生在麻将桌上的,李安拍得并不无聊,是我的唯一安慰。而也许李安对《色戒》的评价早已告诉了大家,借由角色的嘴他说“导演一般谁的意见都不听”。我听到这句话时,先是和大家一起笑了,接着深刻地痛了。

  《色戒》观后感2

  故事讲的是:日伪时期,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至香港,女学生王佳芝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跟易先生的副官老曹是老乡,无意中得知消息。邝裕民等六名热血青年,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最终选定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故事就是围绕王佳芝与易先生的交往展开。王佳芝假扮的麦太太在与易先生的接触中动了真感情,使刺杀暴露,6名爱国青年被处死。

  演员刻画的人物形象非常细腻,特别是男主角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和女主角美女王佳芝给人的印象很深。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观众鸦雀无声,人们被电影情节所吸引。

  看完电影,我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呢?我不知道怎样来评价这个电影。我的感觉是,我刚刚吃了一碗饺子,忽然一个人对我说,其中一个饺子的馅里有个苍蝇,我的胃里立即翻江倒海。现在翻江倒海的是我的脑子。

  首先,几十年来我接受的是传统的正规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日本鬼子和汉奸深恶痛决。而影片中的汉奸易先生,不仅风度儒雅,情到深处竟还表现出很美的人性,让人不好理解。

  第二,影片中的“组织”没有正义和人性。他们让王佳芝以色接近易,全然不顾王佳芝的心里的感受。甚至,王佳芝写给父亲的信也被他们烧掉,在能动手刺杀易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还让王佳芝色色深入,不肯罢手,使王佳芝在遭受肉体折磨的同时,备受心灵的摧残。“组织”代表的是谁?那些爱国青年在整个影片中表现出轻狂、幼稚、不负责任、在赴刑场前全部招供等让人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影片究竟想表现什么?

  第三,影片中最具悲情色彩的人物是王佳芝。她是一名爱国学生,在祖国遭受日寇践踏的时候,义无返顾地投身于革命,这时的她是那样的清纯美丽。在接受“任务”时还热血沸腾,那么,是什么把她给毁了?当她赶赴刑场,面对死亡时,她是那样从容,影片在渲染王佳芝的“真”的时候,赋予她的是怎样的含义?

  至于影片中的“暴露”镜头,我看的是删减版,没感觉到“过”。

  一篇文章,一部电影,都应有其主题。《色戒》的主题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是还人性的真实吗?

  《色戒》观后感3

  今天终于去电影院观看了李安导演的《色戒》,看完后感触多多,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已经彻底征服了我,用我的观点,它是在张爱玲小说作品之上的再一次创作,张只是描绘了一个故事轮廓,而李的电影则令每一个人物有了灵魂,变得有血有肉。

  在评论这部电影作品之前要说的一点是,这不是一个关乎政治的电影,而是涉及到人性,因此我所主要关心的也是几个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而不是从革命主义的立场出发看待整个故事。

  首先我要讨论下剧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女主人公王佳芝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大学生,她不仅漂亮,而且很会察言观色,我们从她第一次出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她的这一特点,面对特务头子易先生的太太她能够侃侃而谈,将一个伪装的身份演得活灵活现,不引起敌人注意,而与此相对比,扮演她丈夫的胖男同学则唯唯诺诺看上去紧张得简直就要犯口吃。

  勇敢,再加上落落大方的优雅从容,使得王佳芝很快获得易先生的注意,这个特务头子是个怎样的人呢?我注意到他和王佳芝第一次坐在餐厅里谈话时的几个细节,谈到看电影时易先生说:"我不喜欢看电影,我不喜欢黑暗。"为什么不喜欢黑暗?因为黑暗往往暗藏杀机,对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人来说黑暗比明枪还可怕的多。

  另一句话他则是说到他喜欢细微的事,事实上作为一个特务头子,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空间中必须时刻提防,处处谨小慎微,甚至是不相信任何人,因此在他的性格中自然就会反感黑暗,注意容易暴露敌人蛛丝马迹的细枝末节,也难怪他在第一次同王佳芝座谈时也是保持着警觉。他问王佳芝的第一个问题是他打的电话是否打扰了她,这是个普通的礼貌问题,暗含的意思则是怀疑她身边出没的人,她的来头,她的身份背景。第二个问题则是问王佳芝的"丈夫"从事什么生意,聪明而懂得随机应变的王佳芝直接回答:"男人们的事我哪儿懂,如果你对他感兴趣,那么下次我把他带来你们自己聊。"这一来就把这个容易暴露身份的问题踢了回去,变被动为主动,虽然走的是一招险棋,如果真叫特务头子把那个胆怯的大学生叫过去只怕不出一句话就原形毕露,然而王佳芝的从容大方却打消了易先生的疑虑,也可以说是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对手。

  这么两个各有心事的人坐在一起交谈,每一句话表面上是客套礼貌,实则都是暗涛汹涌的交锋,特务头子通过言语来试探对面的女人,而王佳芝则让自己处在明亮的舞台上进行她出色的表演。老练而不动声色,这恐怕是易先生最大的特点,他喜欢将每一个人都安排在被观察的位置,将对手置于明处,他则躲藏在暗处,细细的剥掉敌人的伪装,通过每个微小的动作和言辞来衡量判断对方的可靠程度。与此相适应的另一个细节就是当王佳芝在上海第二次走进幽会的场所时,她甚至不知道房间里有人,易先生已经坐在屋里黑暗的一角一声不响的看着他,不让任何人处于自己的背后,这就是他的最大行为准则。

  第一个暗藏杀机的高潮部分是在香港的第一次幽会,易先生送王佳芝回去时两人在公寓门口话别,空气中充满了诡异的波动,每一句话都是别有用心。面对美人的挑逗相约,狡猾的特务头子并没有上当,须知这一跨进门去可就是脑袋分家了,也因此躲在门后的爱国青年们丧失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暗杀机会,我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机警的特务工作者,易先生的"职业素养"是值得赞赏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深谙事故,心机城府极深的特务头子也是有性格弱点的,当王佳芝坐在幽会的车里对易先生抱怨他让她在特务机关门口干等了两个小时时,这个平时情绪丝毫不外露的特务头子忽然用一种残忍的口吻对她说:"你真的想进来里面等?你想看我’办公’的地方吗?你想看吗?"随后又逼迫着她聆听白天发生的血腥残忍的一幕,用一种极端粗鲁、令人恐惧的姿态向她讲述那血淋淋的一幕。对于他来说,每天哪有什么舒适清爽的工作?一日日重复的是对革命者的严刑拷打,每天目睹鲜血、挣扎、嘶喊……杀人如麻,但又不得不杀,不知道哪一天被砍掉一半脑袋的命运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哪怕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生存也要对敌人赶尽杀绝,哪怕是使用最凶狠残忍的手段。

  这样一个人,就算生来邪恶,也是无法抵御这种灭绝人性的生活所带来的恐惧和重压,因此他的人格很容易产生畸变,例如易先生与王佳芝的每一次性爱中都可以看出他性格扭曲的一面,性交中总是或多或少带有暴力,这中极端强烈的行为往往暗示着人格上的分裂、变态,那是一种压抑的人性,是对未来渺无希望的宣泄。一个手染鲜血的刽子手能获得爱吗?恐怕连易先生自己都不相信,然而即便环境如何的残酷,人性都怎样不可能完全泯灭,他或多或少都保持着渴望,一种欲望,希望获得什么真的,一个女人的爱,哪怕是一具女性躯体,哪怕是一分钟一秒钟的快感。

  车厢里的那一幕强迫式的内心独白是易先生的内心写照,他已经成为一具特务机关的机器,然而他也是个人,因此在和式屋中面对王佳芝演唱那么一首情真意切的小儿女情长的歌,即便是长期锻炼得喜怒不幸于色的他也禁不住眼眶泛红,正因为有渴望才能被打动,也正因为这份对生的欲望才保留了人性中未泯灭的部分。当易先生聆听隔壁屋里的日本女伶演唱的歌他会说:"你听她们唱的歌,那好像在哭,因为他们知道日本的末日即将来临。"而这末日也同样是自己的末日,因为人性中某些保留使他还存有一定的清醒,那就是厌恶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丑陋、残酷无情,丧失人性,终有一天落得和日本人一样的下场。

  就算是再心狠手辣的恶人,只要他还留存一点人性那都有一个乞求,就是获得救赎,被一个年轻貌美的佳人喜爱足以弥补空虚的内心,于是这两个人"相爱"了。王佳芝为什么会投入特务头子的怀抱呢?我认为这里有两个因素:首先,作为一个特务工作者,一个年逾四十的成年男人,他的交游必定广泛,各种各样的人都打过交道,社会阅历是极为丰富的,更别说他所从事工作带有极端的危险性。因为他的职业是审问犯人,那么他必然需要对人的各种性格弱点一目了然,对人性了如指掌,这样看透世情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极度的冷静、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目光敏锐,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言辞表现出绝佳的交际手腕,进退有度玄机暗藏,有时又可表现出一定的细致体贴、风雅幽默……如果忽略掉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这些特征集中在一个男人身上通常是智慧、胆识、男性气概的象征,无怪乎有种说法"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说的正是因为"坏"才更能表现出鲜明的人格魅力,不同于常人的一面。

  如果说对于"极善"有一种审美,那么对于"极恶"也存在一种审美,这种美往往是邪恶的,是挣扎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最容易叫人摸不清方向,辨不清道理,坏人怎可"迷人"?怎能叫人心生怜悯?做出这种疑问的人恰恰是忽略了"人性"。就是恶人,道德完全败坏,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但他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表现出礼貌有教养的举止,一流的谈吐和见识,这些和我们以往从红色电影中见到的人物塑造截然不同,不是一张黑白脸分明,不是好人才可挺直腰杆,坏人就是佝偻着腰身,鼠目寸光,面容猥琐,贪生怕死毫无气节。

  坏人,特别是上流阶层的坏人往往是具有一定修养的,例如--的某些军官,日本贵族军官,意大利黑手党等等,他们非但不猥琐,反倒相貌堂堂,宛如贵族一般,可以说学识教养是和其所处阶层相关的,而不是人的道德品性及所从事工作。因此一个如易先生这样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从容优雅,对于涉世未深的王佳芝来说,无疑是同身边那些急躁冒进、天真幼稚又鲁莽冲动的青年小伙子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成熟男人的稳重内敛和运筹帷幄的气魄对一个在男女之事上可说毫无经验的少女来说怎会不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就算是带有暴力的性交也容易产生一中霸者气势,使得女人认为同自己相好的男人必然是个执掌全局,具有丰富经验和强者气势可以委身依靠的人。对于这种个性魅力体现于电影中的两处细节:王佳芝试衣时犹豫不决,易先生肯定有力的说:"穿着它。";在结尾王欲解下钻石戒指时易先生一句肯定的命令:"带着它。"这些短短的三个字表面上不带感情色彩,然而却突出了易先生的性格:他是个凡事有主见,有底气具指挥才能的人,这样的男人往往是具备优秀的生存能力的,遇到困难能够快速寻找对策,不盲从他人,对局势有深刻的透析能力,这种男性魅力是很容易获得女性青睐的,特别是王佳芝这样的少女。

  反观王佳芝生活的那一小群学生队伍,这一群人可说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从轻率的策划到付诸执行,起到核心作用的恰恰是一个被利用了贞操、尊严的少女,而本该承担暗杀活动主要风险的男人们都在做什么呢?躲在汽车里、窗帘后,电话机旁,在同特务头子第一次见面打着哆嗦说不清楚话……种种行为已经不能说是属于青年的幼稚无知胆怯鲁莽,在这些人利用革命事业的光辉形象剥夺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纯真又陷她的生命于随处可见的危机中时,那就已经不是该谴责他们性格本身的弱点,而是一种卑鄙无耻的背叛、利用。这些话剧社的所谓爱国青年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将一出危险的戏搬上现实舞台,却躲在勇敢的王佳芝背后指指点点,甚至设计她献身,这种利用,纵然不是明摆着的,可也叫王佳芝对本该与自己情同手足的同学们丧失了信心,尤其是面对有好感的邝欲民,一个大男人居然靠一个弱女子挺身而出,这是何等懦弱可怜的?而赖秀金劝王佳芝奉献第一次的话也同样是打着光辉的名号让她无法拒绝,背后却显示了一个纯粹女人的嫉妒和幸灾乐祸,只不过她是懂得掩饰自己的。真正的勇敢这位平时头头是道的小姐却没有了,刑场上王佳芝能够坦然面对死亡,赖秀金却哭得像个刚出生的孩子,一下子暴露出了她胆小懦弱的女学生本相。

  纵观两面,曾经的同学在对自己做出这样的事后,王佳芝便感到心灰意冷,在原著中的一句话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模糊暧昧的心理,那就是"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对,她可以在投入易先生的怀抱中假意或真心的体会一种纯粹的男女情爱,就算她过分的投入演出也不违革命的目的。正是这种模糊的情爱使她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同学,因为对那些出卖她的肉体和灵魂都无所谓的同学,如何能从这些已陷入狂热的革命热情中的群体里体会到丝毫的爱、关心、照顾、怜悯?反倒是易先生的拥抱更能体现一种人性的魅力,那些带着革命面具的同学则统统冷酷的不像是人,不具有丝毫人的感情。

  与此同时,也有一种良心的煎熬,"成大事而不苟小恶"并不能开脱良心的罪责,哪怕是欺骗谋害一个大奸大恶之人,谋杀始终是谋杀,是道德的堕落,更别提王佳芝还对易先生生出了一种男女所特有的微妙感情,这种属于男人和女人的感情在女人的世界中往往是至关重要,占据第一线的,女人可以为事业献身,但更容易为爱情献身,因此她最后一次献身,拯救了易先生,出卖了和自己同一阵线的同学。

  对于这种出卖,王佳芝是不会后悔的,重来一次她还是会如此,因为同学们早就不再是她生活中的支柱了,他们只盼着她去脱衣服勾引汉奸,对她所受的痛苦没有丝毫同情怜悯。影片中另一个人物,一个组织系统暗杀活动的工作者表现出激昂的革命热情,及对特务头子的痛恨,"我们派了两个女人接近他,都被他发现,弄死了……","他杀了我的老婆……"让我们听听,一个从事情报暗杀活动的地下工作者应当最明白这一行的极端危险和残酷的下场,而恰恰是这样一个男人居然将自己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送到敌人的虎口下,将与敌人周旋的危险凌驾在本应为他所保护的女人身上,这种所谓的革命热情,与日寇派遣慰安妇的行为有什么两样?

  《色戒》观后感4

  电影分入了情色这一栏,然而如果完整地看过却不觉得色情,每一段床戏都是情节发展至此最自然最直接的表达,情至深处唯此而已,爱情是冲动和占有,从身体到灵魂。易先生的理智像一座冰山,爱情将它消融了一角,这是他整日绷紧的神经唯一可以感到安慰的地方,然而最后却被证明这一切都是假的,他崩溃了,但他却不能够承认,因为这是他对自己最后的安慰。王佳芝是可怜的,女人总是更容易为情所动,她是单纯自由的,所以她走进了易先生的心,也丢掉了自己的心,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她的选择。

  在如此压抑的时代,身份的冲突,也无法抑制爱情的滋长。但这样的爱情,能存在多久呢,它只存在于相爱的两个人之间,也许只在发生的当下,绚烂那么一刻,然后便归于黑暗。易先生还会想起王佳芝吗,也许只有深夜里的伤感和遗憾。

  电影细节处处动人,可见李安导演是一个多么细腻而又情感丰沛的人,电影中汤唯有一种柔顺的美,梁朝伟很帅,并不是扮出来的那种帅,是一种男人特有的味道,这就是影帝啊。


电影《色戒》观后感范文

看过色戒的人,都会被李安导演的拍摄手法所折服。汤唯在里面的演绎,非常到位,收放自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色戒》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色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