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金凤1871分享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1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材

本节课是化学高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

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情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的状态。

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法

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

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密度,熔点,熔点最低,硬度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3.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1.钠的氧化反应

2.钠与水的反应

3.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2.2课题难点

1.金属与氧气反应规律

2.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金属有铁、铝、铜、银等,你知道这些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吗?

阅读教材第46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并解释原因。

PPT投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示意图。

学生读图,并说出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归纳整理: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金属单质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了解金属更多的性质。首先请同学们根据你对金属的观察和使用,说出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思考回答。

二、新课教学

归纳整理: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

阅读教材,观察并分析第46页图3-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思考与交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比较Na、Mg、Al、Fe的还原性强弱,预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析。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过渡:如果加热,钠又有什么变化呢?

实验探究:

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2.观察现象和生成的固体颜色、形态。

归纳整理并板书:

加热条件下: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_火焰,生成淡_粉末状固体——过氧化钠。2Na+O2Na2O2

思考与交流: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依据是什么?

讨论推测:铁能与氧气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铝比铁活泼,应该能与氧气反应,但在生产生活中铝却不会生锈,也可能不与氧气反应。

实验探究: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氧化膜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的内层铝熔化而不会滴落。

思考与交流:请解释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需要刷漆或采用其他措施防腐,而铝制品则不用。

解释:这是因为铁锈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而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

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

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金属如铁、铝、铜等是不和水反应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和水反应呢?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几点性质,并且知道了钠比较活泼,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钠是否和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放入一小块钠。

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归纳整理:现象:浮、熔、游、响、红。

思考与交流: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比较低。

游:有气体生成。

响:生成的气体能燃烧。

红:有碱生成。

思考与交流:结合实验现象,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生成气体的成分。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钠的化合价升高,必然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水中氧的化合价为不能降低,只能是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产物为氢气。

(二)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

1.钠和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思考与交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

实验设计:

通过点燃生成的气体来证明。

思考与交流: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为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学生交流回答。

解释:不能。因为钠能与水发生反应,且生成的氢气能燃烧,火会更旺,应用沙子盖灭。

思考与交流: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请你预测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学生交流回答。

过渡: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预测是否正确。

实验探究:取一试管,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再加入一小块钠,观察现象。

归纳整理: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思考与交流: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我们预测应该有红色固体铜生成,而实验结果是有蓝色沉淀生成,那么沉淀的成分是什么?试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当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时,由于钠非常活泼,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

过渡:通过生活常识我们知道铁不与冷水反应,也不与热水反应,那么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呢?

思考与交流: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使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提示: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设计。)

PPT展示几名学生画的装置图,师生共同分析各装置的优缺点,归纳整理出方案。

实验探究:按照教材第51页图3-9进行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铁和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Fe3O4+4H2

思考与交流:对比钠、铁与水的反应条件,以及钠与铁的活泼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整理:当不同的还原剂和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时,所需要的条件越低,该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过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那么金属与酸反应会是怎样一种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金属与酸的反应,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三)金属与酸的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

实验目的:能否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铝条、稀盐酸、稀硫酸、试管

实验要求:

每4名学生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全体学生分成A、B两大组

A组: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铁丝、铜丝、铝条,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即保证同种酸的体积相同),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类似的实验。

盐酸稀硫酸

2.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2)比较三种金属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3.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铁、铝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元素,而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由此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铝比铜活泼。而铝跟酸反应比铁剧烈,则铝的活动性比铁强。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学生讨论:金属活动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说明:学生亲眼看到了上述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通过比较、讨论,容易认知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为后面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活动天地]

1).在上面的实验中,铁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并放出氢气;铝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铝、硫酸铝,并放出氢气。试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Cl—Fe+H2SO4—

Al+HCl—Al+H2SO4—

2).观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3).得出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这类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4).强调:铁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后显+2价,用铁锅炒菜,铁和胃酸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给人体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说明: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四)、实验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

【实验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

实验目的: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用品:锌片、铁丝、铜丝、硫酸铜溶液、_银溶液、氯化钠溶液、试管

实验要求: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锌片、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_银溶液、氯化钠溶液,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

Zn

Fe

Cu

1).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哪些物质之间会发生反应?反应产物是什么?

(2)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找出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有什么规律?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说明: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后,学生对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利用给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现象,通过学生讨论,得出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这样安排,既找出了规律,又应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起到对当堂所学知识加深巩固的作用。】

(五)、金属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金属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

(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问题与思考:

1.银、铂、金等经常被用作贵重首饰这与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有很大关系,试想,用铁做首饰行吗?

2.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会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原理来冶炼金属,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说明:利用问题导思,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在线测试

1.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铁与稀盐酸反应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3.新买的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与水含下列哪种盐有关()

A.钠盐B.钾盐C.钙盐D.铁盐

4.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除去杂质使用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粉(铁粉)

FeCl2溶液(CuCl2)

5.有_、Y、Z三种金属,如果把_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_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_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_、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感悟与收获

1.金属能与氧气、酸以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能表示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还能用来判断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之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再来谈一谈鉴别真假黄金的几种办法。

【说明:请学生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和应用,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实验鉴别真假黄金,跟开始创设的情境照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科学引导,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提出的设想;

3、集体讨论,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比较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懂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知道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勇气。

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纪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这一系列步骤,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巩固练习

1.在进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请根据钠的性质解释说明。

(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_____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发生的变化为

________________。

(2)切下来的金属钠块要用吸干煤油后方可放入水中实验。

(3)金属钠块必须用_______夹取,而不能用手拿取。

(4)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钠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这是因为

(5)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这是因为。

(6)如果水中在未加钠之前已滴入酚酞试液,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有()

a.试管夹b.镊子c.小刀d.冷凝管e.滤纸f.研钵g.烧杯h.坩埚i.石棉网j.玻璃片k.药匙l.燃烧匙

A.abdiB.ecfkC.fghlD.bcegj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分析对比:完成下表

本课小结

1.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2.不同金属相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反应现象和产物不同。说明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系。

3.通过钠与水和盐的反应,我们知道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性质和其他金属有所不同。

4.学习了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5.总结归纳了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板书设计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加热条件下:2Na+O2Na2O2

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2Al2O3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浮、熔、游、响、红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铁与水的反应:3Fe+4H2O(g)Fe3O4+4H2

3.金属与酸的反应

三、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作业】课本P48、P50科学探究;P53习题1-9。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3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 ]《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4

实验目的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

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

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__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听讲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__银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观察、记忆。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理解、掌握置换反应的应特点和规律。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练习、巩固。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记录。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高一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范例5篇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范文5篇

高一年级通用化学教学设计范文

高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5篇

关于新学期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一化学教案大全5篇

高一化学课程实用教学设计大全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篇

高一化学教案2021设计

    30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