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化学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核废水带来的隐患有哪些

核废水带来的隐患有哪些

文凤0分享

核废水带来的隐患有哪些_核废水怎么处理

核废水的危害有对全球水域的污染、对基因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损害、食物链的传递的污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废水带来的隐患有哪些,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核废水带来的隐患有哪些

核废水带来的隐患有哪些

首先,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长期暴露于核废水中的人,可能会患上各种放射性疾病,比如癌症、先天性畸形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的损伤是无法逆转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核废水的排放问题,以免给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巨大的遗憾和伤害

其次,核废水的污染对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核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到地下水和河流中,进而污染水资源,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当生态系统被破坏,整个生态链条也会被打乱,进而引发更多的环境问题,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核废水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核废水的排放和处理。

最后,还需要关注的是核废水的累积效应。尽管单独的一次核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但长期以来的不断累积却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核废水的危害是逐渐积累和放大的,所以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才去解决,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初就采取行动,阻止危害的蔓延

在面对核废水的危害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意识,首先是从自身做起,减少辐射物质的暴露和危害。同时,倡导环保意识,呼吁政府和企业加强监管和控制,推动开展更多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核废水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所依赖的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核废水怎么处理?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将沉淀剂与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共沉淀作用的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的不溶性特点。化学处理的目的是使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转移并浓集到小体积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积后的废水剩余很少的放射性,从而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费用低,对数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够处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浓度以及流化相当大的废水,该工艺目前相应的处理设施和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化学沉淀法常用的沉淀剂有铁盐、铝盐、磷酸盐、苏打等,为了促进凝结过程,加助凝剂,如粘土、活性二氧化硅、高分子电解质等。对铯、钌、碘等集中难以去除的放射性核素要用特殊的化学沉淀剂例如铯可用亚铁氰化铁、亚铁氰化铜共沉淀去除,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含金属放射性废水也有不错的效果,适用性也比较宽,放射性脱除率>90%,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离子交换絮凝剂,在处理废水时因没有残余硫化物存在,因而更适用于对废水处理。

2、离子交换法

许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呈离子状态,特别是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由于除去了悬浮的和胶体的放射性核素,剩下的几乎是呈离子状态的核素,其中大多数是阳离子。并且放射性核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适合离子交换处理,在没有非放射性离子干扰的情况下,离子交换能够长时间有效工作。大多数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放射性锶有高的去除能力和大的交换容量;酚醛型阳树脂能有效去除放射性铯,大孔型阳树脂不仅能去除放射性阳离子,还能通过吸附去除以胶体形式存在的锆、铌、钴和以络合物形式存在的钌等。

离子交换法的缺点是当废液中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离子含量较高时,树脂床很快会穿透而失效,而通常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树脂是不进行再生处理的,所以一旦失效就需要立即更换。

离子交换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含盐量较低的废液。当含盐量较高时,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处理所花的费用会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低选择性的树脂对放射性核素有很大的关联。在放射性废水净化中,利用电渗析的方法可以增加离子交换工艺的利用效率。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法的工艺的使用关键在于吸附剂的选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高岭土、膨润土、黏土等。其中沸石价格低廉,安全易得,与其他无机吸附剂相比,沸石的吸附能力和净化效果更高,甚至可高达10倍,并且沸石还兼有离子交换剂和过滤剂的作用。因此沸石可以说是水处理工艺中较为常用的吸附剂。

同样作为吸附法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虽然拥有很强吸附能力,也能达到很高的去除率,但活性炭的再生效率低,并且处理后的水质很难达到回用要求,并且价格相对高,所以应用上要比沸石少。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吸附剂外,研发人言也在不停地努力开发更多具有吸附能力材料。有相关研究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重金属离子的良好吸附剂,壳聚糖树脂交联后,可重复使用多次,吸附容量没有明显降低。利用改性的海泡石治理重金属废水对 Co、Ag 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处理后废水中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蒸发浓缩

蒸发浓缩法具有较高的浓缩因子和净化系数,多用于处理中、高水平放射性废水。蒸发法的工作原理是:将放射性废水送入蒸发装置,同时导入加热蒸汽将废水蒸发成水蒸气,而放射性核素则留在水中。蒸发过程中形成的凝结水排放或回用,浓缩液则进一步进行固化处理。

蒸发浓缩法不适合处理含有挥发性核素和易起泡沫的废水;

蒸发浓缩法工艺的缺点是热能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同时在设计和运行时还要考虑腐蚀、结垢、爆炸等潜在威胁。为了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各国的研发人员都在不停努力研究改进技术,目前在一些蒸汽压缩式蒸发器、薄膜蒸发器、真空蒸发器等新型蒸发器的研发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5、膜分离技术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放射性废水处理工艺。膜分离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物料无相变、低能耗等优点,因此相关的研发人员都在积极研究改良膜分离技术。

国外所采用的膜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水溶性多聚物-膜过滤、反渗透(RO)、电渗析、膜蒸馏、电化学离子交换、液膜、铁氧体吸附过滤膜分离及阴离子交换纸膜等方法。

6、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种新的原位治理技术。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萃取技术、植物固化技术、植物蒸发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几乎水体中所有的铀都能富集于植物的根部。

微生物治理低放射性废水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的新工艺,用这种方法可以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铀,不过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与金属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利用微生物治理放射性废水污染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用微生物菌体作为生物处理剂,吸附富集回收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铀等放射性核素,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而且没有二次污染物,可以实现放射性废物的减量化目标,为核素的再生或地质处置创造有利条件。

7、磁-分子法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开发出Mag-Mole-cule法,用于减少锶、铯和钴等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该法以一种称为铁蛋白的蛋白质为基础,将其改性后,利用磁性分子选择性地结合污染物,再用磁铁将其从溶液中去除,然后被结合的金属通过反冲洗磁性滤床得到回收。铁蛋白(Fer-ritin)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保守性较高的多功能多亚基蛋白,该蛋白具有耐稀酸(pH<2.0)、耐稀碱(pH= 12.0)、耐较高温度(70~ 75℃水温下不变性)等特殊性。随着铁蛋白研究的深入,在体外利用其蛋白壳纳米空间的新功能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体外研究表明铁蛋白具有体外储存重金属离子能力。此外,以前的研究都着重于利用其他重金属离子作为与铁离子竞争的探针来研究铁蛋白储存和释放铁的机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利用铁蛋白这种捕获金属离子及抗逆的特性,构建铁蛋白反应器并用于野外连续监测流动水体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程度。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金属核如FeS核、CdS核、Mn3O4核、Fe3O4磁性铁核及放射性材料的铀核,已被成功地组装到铁蛋白蛋白壳的纳米空间内。

8、惰性固化法

惰性固化法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萨凡纳河国家实验室,开发出的一种将某些低放射性废液处理成固化体以便安全处置的新方法。这一新工艺利用低温(< 90℃)凝固法来稳定高碱性、低活度的放射性废液,即将废液转化为惰性固化体。这种最终的固化体,科学家们称之为“ hydroceramic”(一种素烧多孔陶瓷)。这种最终的固化体硬度非常大,性质稳定持久,能够将放射性核素固定在其沸石结构中,这种制备过程类似于自然界中岩石的形成过程。

9、零价铁渗滤反应墙技术

渗滤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起来的用于原位去除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的方法。PRB一般安装在地下蓄水层中,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当污染的地下水流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反应墙时,污染物与墙体中的反应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

这是一种被动式修复技术,很少需要人工维护、费用很低。Fe0-PRB技术作为PRB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国家和地下水污染处理的众多方面得到了研究和发展,在反应机制研究、PRB的结构和安装以及新型活性材料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学者已开始研究以零价铁为代表的活性渗滤墙技术,以用于铀尾矿放射性废水的修复(治理),目前研究已取得一定效果。

核废水是什么

核废水,一般是指核电站排出的废水。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

如果核废水往大海中排放,这个又变成了国际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点是污染大海。日本政府表示将有害物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排放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但这句话需要公开透明的科学根据,需要中立的第三方监督才有效。如果用稀释方法能达到无害化的话,日本早这样做了。

现在,日本准备往海里排放核废水,遭到了国内以及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团体的质疑与反对。其主要理由是,日本并不是因为有了核废水处理技术,能够保证无害化处理才决定往海里排放的,而是因为现有储存核废水的容量不足两年才决定往海里排放的。

往海里排放的核废水,尽管其扩散和稀释的速度和范围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但会通过海流、海洋生物等大范围远距离移动,从而有可能影响中国、韩国等周边国家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所以这是有严重危害和隐患的做法。

第二点是日本面临的核废水处理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是世界上所有拥有核电的国家都有可能面临的问题。怎么处理大规模的核废水,现在世界上没有可靠的技术。

相关研究室正在研究并倡议构建中日韩三国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他认为,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应该在顾及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此举对全球环境带来的危害,世界各国也要考虑遇到同样难题时的解决方法。

在核电安全问题上,人类同样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一般核废水怎么来的?

可控泄漏。一般核电站可控泄漏都是收集并回收利用的,但是也有无法收集起来的(比如本身就对空),这时只能排放。比如一些泵的机械密封、填料密封。

不可控泄漏。核电站设备虽说又贵双好,但是多少万个设备,总会有出问题的,所以这种不可控泄漏也经常出现。

设备运行人为所产生废水。比如取样、充水排气、疏水、设备周期性冲洗等。

冲洗水。与设备周期性冲洗不同,这里的冲洗是指设备解体后冲洗、厂房冲洗、树脂再生冲洗等。

放射性废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水。

基本思路就是把废液变为废固,方法有很多了,滤网过滤、树脂吸附、蒸馏器蒸馏。这样将放射性废水变为放射性废固+可排放水。

放射性废固会被分类压缩,最终送到填埋场。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有问题,不过目前也是最好的方法了。这是核电总是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可排放水其实并不等于非放水。核电站排出的水还是有放射性的。核电站只会做到达标排放。标准是多少就是国家制定的事了。而这部分水,就是核电站排出的放射性废水。

核废水的成分有哪些

1、废水中除了大量放射性氚外,还有放射性碳14、钴60、锶90、铯137等60多种核废料。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些核素对福岛附近水域水生生物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一点也不夸张。再加上海洋水循环系统,对陆地生物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如果经过处理,废水中只有氚含量需要我们关注。

2、对于氚来说,12.43年的半衰期并不意味着12年后氚的放射性会减半。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严格来说,放射性是会一直存在的,但概率总会降到零。通常30个半衰期之后,就可以认为没什么危害了。氚衰变释放的电子不会穿透人体皮肤,但如果吸入人体内衰变,其危害不容忽视。而且氚会参与细胞代谢,需要几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自然排泄。前面说过,放射性是概率问题,吸入体内会使这个概率更高。

    8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