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

志豪 1172分享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2)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张。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学生表演、辩论、知识竞赛、讲故事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阅读、课外搜集资料、自制图表展示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3)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引导学生搜集孔子的生平事迹、讨论学习的言论 ,扩大对孔子认识的视野)

  2、难点:能辩证的、通俗的理解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基本主张(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关的内容,能把生活、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迎新:师生共同回忆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显著特点?(屏幕上形象的展出春秋战国分裂动态示意图)

  师总结:政治上各国封建制度的确立,经济上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生产力水平提高,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导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历史——走进诸子百家(师放音乐、图片渲染气氛;四位学生上台:扮演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分别介绍各自学派的观点、主张,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提要有一个整体的概括)如:孔子的扮演者讲:“我就是主张”仁爱“(人与人之间友爱)反对压迫和剥削的孔子…

  2、表格归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师引导学生动手完成表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表格略见屏幕…..

  3、师生互动(男女生抢答)——问题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各家学派的思想进行分析、讲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师设计了有针对性、趣味性、突出重点的问题,突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的学习)问题如下:

  ①朗读理解《论语》十则中相关的内容(屏幕展示),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想想孔子在教育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知道这句的含义吗?谁说的?

  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会讲这故事?并联系生活、学习谈感悟?(师总结:体现了辩证看问题的思想,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可以变化的…)

  ④想一想: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孟子到处劝说诸候实行仁政,争取民心,但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却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想一想,为什么?liuxue86.com

  师生答;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和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三)历史与现实联系(师:放视频,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评“诸子百家”的一段思想主张…..)

  师展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完成:

  A、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B、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情感的升华,达到学习历史的功用所在)

  师在屏幕上展示: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四)师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

  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扬光大。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五)课堂练习:(屏幕展示)

  初中历史教案篇二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乡土历史-齐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2、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横扫六合统天下。

  初中历史教案篇三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李白的诗导课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秦王扫六合》。(板书: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秦统一的时间?建立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

  2、战国有七个国家,秦为什么能灭六国?

  3、秦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边疆开发)

  4、秦朝的疆域的四至?

  5、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三)完成学习任务

  (一)秦的统一(板书:一、统一六国)

  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板书:1.建立:公元前221年 咸阳 嬴政)

  2、战国有七个国家,秦为什么能灭六国?

  材料一: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国之首。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有才干的人,如李斯、蒙恬、王翦。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应未采纳王翦的意见而伐楚失败,于是亲自到他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出兵伐楚。

  材料三:公元前475年,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相互兼并,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材料得出结论:

  1、秦通过商鞅变法增加了国力,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础。

  2、秦始皇重用人才,采用正确的策略,促进了统一的到来。

  3、统一六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人们渴望统一。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实现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边疆开发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二、巩固统一的措施)讨论后得出以下答案,

  1.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方:修长城

  6、边疆开发:兴修灵渠。

  教师讲述: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面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课件上图片)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有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手里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马)呦,良种的千里母(马)呦。”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但没有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奈之下,他只好在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字母,可是围观的人看到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一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这是卖马的,大家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思买他的马。于是,楚国人带着老者来到他拴马的地方,交易很快的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貌似刀子(刀型币)的东西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交换我的千里母(马)吗?”老者一脸疑惑。“刀子?我们燕人就是用这个买东西的,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蚁鼻钱)。“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啊,这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有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有买到中意的马。

  (课件上出示统一度量衡、文字图片)

  通过以上材料及图片得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把货币兑换,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现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上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

  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文字不同根本就没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史料: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大臣纷纷歌功颂德,儒生淳于越提出秦始皇应效法古代,恢复分封制。丞相李斯不同意他的意见,并借题发挥,认为儒生借古非今,惑乱百姓。他把这一切归罪于儒生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焚书令。第二年,又有一批儒生批评秦始皇天性刚暴,贪于权势,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是谣言惑众,下令大肆搜捕,把抓到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

  引出:焚书坑儒

  如何评价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的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是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疆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秦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知识小结)

  政治: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北筑长城

  边疆开发:兴修灵渠

  分析讨论

  秦朝在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五、课堂小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大全 - 5068儿童网

2.七年级学生关于写事的作文优选范文6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3.七年级生活日记范文 - 5068儿童网

4.七年级敬老日记范文 - 5068儿童网

5.七年级敬老爱老日记范文 - 5068儿童网

6.七年级的中秋节日记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7.关于价值作文800字议论文2019七年级范文精选五篇 - 5068儿童网

8.七年级心情日记范文 - 5068儿童网

9.七年级暑假日记范文精选 - 5068儿童网

10.七年级暑假日记最新范文 - 5068儿童网

    热门标签

    9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