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儿童中耳炎的方法措施有哪些

书奇 1172分享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而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那么要确定孩子是否有中耳炎,有哪些常见的检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儿童中耳炎如何诊断

  儿童中耳炎,医院一般会给孩子做额头镜检查、CT扫描检查来确诊。但是由于中耳炎的种类差异,因此,在进行中耳炎的诊断时,要根据不同症状判断中耳炎的疾病类型,例如分泌性中耳炎会出现耳闷、耳痛、耳鸣、耳部有闭塞感等,医生在进行中耳炎的诊断时,可以观察到光锥缩短,变形,锤骨柄向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露等。具体中耳炎如何诊断呢?

  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2、拔瓶塞声:这是一种简单的中耳炎检查方法,将儿童的耳屏用手分别紧压,然后将手迅速放开耳屏,左右手分别进行试验,如果是患有中耳炎,患儿会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检查:CT检查时在儿童治疗中耳炎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检查项目之一。通过CT扫描,可以见到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从而能够清晰地观察出中耳内的病变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医生为儿童的中耳炎治疗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

  小儿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其实小孩子出现中耳炎一旦发现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治疗,以免让这种病情加重严重的威胁到孩子的一个健康问题,希望家长朋友们都能够引起重视科学的去对待,保护孩子的健康。

  婴幼儿中耳炎一旦发现,就应及时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未穿孔前只要及时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炎症很快就能控制,避免穿孔。已经穿孔者治疗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把脓彻底地清洗出来,滴抗生素药液(氧氟沙星滴耳液),再全身用有效的抗生素,很快就能控制炎症。但抗生素的应用最少要坚持3~7日,切不可过早停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初次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容易反复发炎。对于中耳炎治疗是否及时、彻底,与听力的关系很大。如果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只有6%的患者影响听力;如果3周以后再治疗者,80%影响听力;发病第1次就彻底治好,以后再不复发者,约50%听力受损;有反复发炎者,50%有听力障碍。可见早期争取一次性治愈是保护听力不受损害的关键。

  因为孩子还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所以身体的各种机能都不是非常的健全,如果受到一些疾病影响得不到缓解和治疗,那么就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家长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更加关注孩子的一个疾病预防。

  中耳炎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一、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二、经治疗过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导如何且何时作中耳充气治疗。

  三、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四、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五、养成正确的医疗习惯,遵照耳鼻喉科专科医师的指导与治疗绝不可自作主张,认为症状减除而自行停药,中止治疗,以致病情转为慢性或产生副作用。

  六、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热门标签

    566223